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 本網原創> 正文
分享到:

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調研組到廈門集美開展調研

2023-08-09 21:01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8月8日,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調研組到廈門市集美區開展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復審現場調研工作,通過現場檢查、查閱資料、座談交流、聽取匯報等方式了解集美區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開展情況。

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調研組在廈門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現場調研。(東南網記者 李霖 攝)

東南網8月9日訊(記者 李霖)8月8日,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調研組到廈門市集美區開展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復審現場調研工作,通過現場檢查、查閱資料、座談交流、聽取匯報等方式了解集美區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開展情況。

當天上午,調研組分組走訪了廈門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集美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及健康公園杏林灣健康公園、健康社區銀亭社區、健康食堂廈門地鐵園博苑控制中心食堂、健康單位東金電子科技公司,實地調研慢性病全程管理、慢性病監測及健康支持性環境建設等內容,深入了解集美區慢病示范區建設工作成效。

隨后,調研組專家還對照評估標準,從政策發展、環境支持、“三減三健”專項行動、體系整合、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慢性病全程管理、監測評估、創新引領等八個方面,對臺賬資料進行認真細致地查閱。

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工作匯報座談會在集美區政府召開。(東南網記者 李霖 攝)

當天下午,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工作匯報座談會在集美區政府召開。會上,調研組專家聽取了集美區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情況匯報,并結合走訪和材料審閱情況,與相關成員單位進行交流座談。調研組充分肯定了集美區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果,并就示范區建設工作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調研組組長、湖南省衛生健康委疾控處處長謝穎表示,在調研過程中,深深感受到集美區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做到了統一部署、協同推動、全民參與、同步推進,還因地制宜、因時而異,對目標、措施進行適時調整、落細落實,推出了不少創新舉措。他說,慢性病防控是一項系統工作,希望集美區持續加強部門聯動,營造濃厚氛圍,突出開拓創新,挖掘亮點特色,繼續為全國的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好經驗、好做法。

調研組到杏林灣健康公園走訪調研。(東南網記者 李奇 攝)

據悉,2017年,集美區榮獲第四批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五年來,集美區始終秉持“健康融萬策”理念,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堅持突出特色創新、促進均衡發展,進一步完善政策,構建健康支持性環境,積極推進健康教育與促進、慢性病管理和監測評估,持續探索集美區慢性病防控模式,建立起政府主導、多部門合作、專業機構支持、全社會參與的慢性病綜合防控機制。

據統計,近年來,集美區居民慢性病知識知曉率、健康素養水平穩步提升。根據2021年開展的第三次慢性病及社會因素調查顯示,高血壓、糖尿病及肥胖率患病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居民慢性病知識知曉率優于全國平均水平。居民健康素養水平于2021年提前達到健康中國2030年行動規劃中的要求,人均期望壽命逐年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以來,集美區完善全民健身設施,推進大型綜合文體中心建設,投用各類健康單元,實現村居“15分鐘”健身圈全覆蓋;推出各類體育賽事活動,加大全民健身知識宣傳,營造全民健身社會氛圍,經常參與體育鍛煉人口比例持續上升;全區中小學深入開展每天鍛煉1小時活動,比例達到100%,2022年集美區中小學國家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良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工作匯報座談會現場(東南網記者 李霖 攝)

集美區委書記胡旭彬表示,慢性病是嚴重影響我國居民健康和生命質量的疾病,同時也是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的疾病,做好慢性病防控工作,對提升轄區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尤為重要。近年來,集美區城市人口快速增長,2022年全區常住人口已達109.1萬,躍居全市第一,較高的人口增長率也為當地醫療帶來不小的挑戰。對此,集美區始終堅持預防為主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以示范區創建為抓手,全力推進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將慢性病創建融入各部門各行業各領域重點工作中。接下來,集美區將夯實社區防控基礎,開展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開展慢性病高危人群干預,完善醫養結合模式,豐富慢性病防控示范區建設內容,持續推進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

集美區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工作各成員單位負責人參加了座談會。

調研組在廈門地鐵園博苑控制中心食堂走訪調研。(東南網記者 李奇 攝)


調研組在集美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走訪調研。(東南網記者 李霖 攝)

調研組專家現場查閱資料。(東南網記者 李奇 攝)


更多>>相關圖片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