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條百兆瓦柔性(輕質化)鈣鈦礦組件生產基地項目落地廈門海滄
2023-07-14 22:30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大正(廈門)微納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東南網記者 盧超穎 攝 東南網7月14日報道(記者 盧超穎 劉瑋)14日上午,全球第一條百兆瓦柔性(輕質化)鈣鈦礦組件生產基地項目簽約暨揭牌儀式在廈門海滄半導體產業園舉行。該項目一期計劃投資3億元。 現場,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政府、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管理委員會與大正(江蘇)微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正微納)共同簽約。該項目的落地,不僅將填補海滄區第三代太陽能電池產品市場空白,更為海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鏈起到強鏈補鏈的積極作用。而大正(廈門)微納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將有望成為發電側領域的龍頭企業。 據了解,大正微納是新型鈣鈦礦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以及相關精密設備制造的領軍型企業,是大規模生產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全球首家公司,已建設完成MW級柔性鈣鈦礦產線中試,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柔性(輕質化)鈣鈦礦電池供應商和鈣鈦礦電池組件制造商。 “我們的產品非常輕,可以安裝在屋頂、墻壁的豎立面,廣告牌、燈箱,甚至室內的窗簾和百葉窗?!贝笳⒓{執行董事、總經理馬晨介紹稱,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是目前公認的第三代太陽能電子技術,理論效率上遠超過晶硅太陽能電池,一旦鈣鈦礦電池進行規?;茝V和應用,將像“電車代替油車一樣,顛覆整個光伏行業”。 “海滄區響應的速度很快,支持力度也很大,”談及為何選擇落戶海滄,馬晨表示,海滄產業集聚效應的磁吸力和產業專項政策的吸引力是重要的原因。預計到2025年,公司滿產后將實現8至10億元的銷售額,未來將在廈門開展更多合作,爭取把廈門打造成為中國的鈣鈦礦之都。 值得一提的是,當天,被譽為“鈣鈦礦之父”,曾在2017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提名的宮坂力教授(Tsutomu Miyasaka),作為大正微納公司首席科學家和特聘顧問出席了活動。在現場致辭時,他表示,作為鈣鈦礦電池的研究者,希望通過大正微納比較穩定的生產技術,實現生產量超100兆瓦。 全球第一條百兆瓦柔性(輕質化)鈣鈦礦組件生產基地項目簽約現場(東南網記者 盧超穎 攝) 堅持龍頭引領、創新驅動,海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實現厚積薄發。2022年,海滄區產業規模達390.3億元,同比增長51.31%,未來將向千億規模產業鏈拓展和延伸。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產業領軍企業的落地,海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將搭乘加速發展的東風,不斷提升能級,搶占先機。以項目建設為契機,海滄迎來全球領軍企業以及國際頂級專家的“加盟”,為項目推進、產業發展添底氣、增動能。 2022年,海滄區新材料主要企業共14家,完成規上工業產值約140.59億元,比增23.81%。海滄堅持以產業立區,持之以恒發展實體經濟,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新材料等三大主導產業占工業比重達36%,萬泰滄海、廈鎢新能源躋身百億企業的行列,廈門生物醫藥港綜合競爭力首次躋身全國十強。 2022年,海滄規上工業產值和增加值全市“雙第一”,獲評中國工業百強區;致力推動增資擴產,目前在庫項目191個,累計總投資約595億元;44家企業入選全市先進制造業倍增計劃,數量和產值增速均位居全市各區第一,無不顯示出海滄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韌性。 今年以來,海滄區委區政府以強化招商引資為經濟發展賦能,多個產業項目落地開啟“加速”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在海滄速度的推動下,項目從初次對接到成功落地,僅僅用了不到2個月的時間。事實上,在海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鏈集群態勢初步顯現,產業集群效應也在加速顯現,釋放出對產業鏈上下游的強大吸引力。 海滄全力打造產業集聚高地。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上,海滄擁有廈鎢新能源、凱納石墨烯等業內知名的新能源電池材料企業,也有金龍旅行車、戴爾樂、豐泰等整車企業,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該類企業產值也正在快速增長;在儲能電池產業上,海滄擁有中航太克、愛維達、拓寶等儲能系統集成企業,隨著儲能電池市場需求的提升,企業也在穩步成長。目前,海滄區的新材料產業發展已具備一定的基礎,廈門鎢業、廈順鋁箔、長塑實業等龍頭企業具有領先優勢,廈順鋁箔位居“中國鋁箔十強”首位;長塑實業是全球最大的BOPA雙向拉伸尼龍薄膜生產商;廈鎢鎢鉬制品產業鏈基本形成,并具有國際領先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