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湖里區開展“定制化”文化惠民活動
2023-06-25 08:15:18?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群眾點單我接單 2000多節免費文化課送上門 湖里區開展“定制化”文化惠民活動,打通文化服務“最后一米” 廈門日報訊(記者 陸曉鳳 莊筱婧 通訊員 徐淑純)大學搶課不陌生,但你聽說過社區開班、群眾搶課嗎?這個暑假,在湖里,名師將免費在社區開課,共有2000多節文化課提供給市民群眾,先報先得,報滿為止! “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秉h的二十大報告對文化服務、文化惠民工作作出新的部署。 如何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精神力量?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湖里區著力開創文化惠民新局面,貫徹落實“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部署,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湖里區委宣傳部聯合區委文明辦、區文旅局、區文聯、區社科聯和各街道在全區廣泛開展“文化進萬家·走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文藝惠民活動。 群眾點單我接單,為民服務“零距離”——本次活動采取“訂單式”服務模式,由市民群眾填報文化服務需求,設置“群眾點單,政府派單,社區、文藝家接單,受眾評單”等環節。本月底至9月底,本次惠民活動將陸續走進全區48個社區、7個藝術協會、兩個公益圖書館、一所民辦學校,面向5至75周歲的市民群眾提供涉及13大藝術門類的2000多節公益文化培訓課程。 【活動亮點】 課程涵蓋13大藝術門類63個科目 文化惠民是一項長期工程,貴在堅持重在提質,需要依托豐富多彩且具有規劃性、長期性、高質量的項目活動。為此,湖里區用情用心用力,著力為百姓送文化,到基層“種”文化。 問需于民 聚焦需求 課程設計前,湖里區委宣傳部設置了調查環節,精心設計、開發調查問卷小程序,發放至轄區各個社區(小區),對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化服務課程進行廣泛征集,最終回收近萬份有效問卷,4000多條群眾建議和留言。在綜合群眾的建議和聚焦群眾的共性文化需求基礎上,分門別類、有針對性地對各社區課程安排進行設置。 門類多樣 課程豐富 課程覆蓋攝影、閱讀寫作、書法、繪畫、聲樂、舞蹈、武術等13大藝術門類,63個科目,每個科目根據課程需要安排4至12節課,共計2000多堂公益文化培訓課程,盡量滿足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文化需求,并讓學員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覆蓋面廣 惠及人多 此次參與者年齡跨度大,5周歲—75周歲身體健康、熱愛藝術、能堅持學習的市民群眾均可報名參加。在主要走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的同時,也走進轄區民辦學校、公益圖書館等,面向城中村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舉辦誦讀、少兒閱讀與寫作、聲樂等專場培訓和夏令營,力爭做到覆蓋面更廣、惠及群眾更多。 師資優質 分層教學 依托轄區美術家協會、書法家協會等七大藝術協會、11個藝術團體的作用,充分發揮他們的藝術所長,精挑細選77位精兵強將和富有教學經驗的專家(教師)組成此次惠民活動的主要師資力量,其中還不乏許多國家級和省級的專家老師。同時,根據授課對象的年齡和現有藝術水平,設置少兒班、成人班,基礎班和提高班等,因材施教、精準教學。 便民參與 服務到家 根據前期調研,主辦方了解到群眾的聽課需求,一方面,將課程安排于暑期或雙休日期間,按照項目課程安排表,針對廣大學生集中舉辦若干期豐富多彩的藝術夏令營活動;面向成年人開展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動;另一方面,將活動開進群眾“家門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讓群眾就近、快捷、方便地享有文化惠民服務。 【選課須知】 選課開放時間: 6月24日9:00至6月28日12:00 報名步驟: 關注“湖里頭條”微信公眾號; 點擊【專題學習】選擇【文藝惠民公益培訓】; 點擊【我要報名】,按照提示要求,填寫好相關必填信息點擊提交,即可報名成功; 報名成功后,管理員將進行統一審核,先報名先審核,錄滿即止,每人限報3門課程。 具體課程安排:掃描二維碼了解 選課名單公布:詳見“湖里頭條”微信公眾號。 溫馨提醒: 所有課程名額如果提前報滿,報名小程序也將隨之提前關閉。 【背后】 為什么推出這項服務?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如何積極踐行文化惠民宗旨,深入了解群眾需求,切實解決廣大百姓關心關切的利益問題,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把服務送到基層群眾需要處、心坎上?湖里區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如何打通文化惠民服務“最后一米”?如何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的作用?連日來,湖里區委宣傳部深入轄區調研,調研組穿過湖里大街小巷,深入轄區城中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藝術協會等,通過現場考察、集體座談、個別交流等多種方式,了解群眾需求。 將調研腳步“放輕”,把調研腳印“印深”——調研過程中,調研組了解到,轄區的居民渴望擁有“定制化”的文化課,同時,轄區各專業藝術協會和團體渴望擁有展示學習和交流的平臺。 讓專家在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為群眾授課,豈不是能夠更好地發揮、充實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的作用和內容,同時更好地為群眾送服務?群眾訴求立馬就辦,該活動應運而生。 如何把課更好地送到群眾心坎上?主辦方更是費盡心思?!拔覀兿M幸粋€專業的音樂老師在社區指導我們唱歌。”“我們希望開設形體課?!薄澳懿荒芙涛覀児膶懽鳎俊薄瓎柧硪唤洶l出共收到近萬份答卷,群眾訴求五花八門、千頭萬緒。“13大藝術門類的2000多節公益文化課,光是選課排課,協調社區安排場地和藝術協會安排授課教師,開發課程表導覽小程序等,馬不停蹄、加班加點也花了近半個月時間。”湖里區融媒體中心二級主任科員徐淑純告訴記者,他們將盡最大可能滿足群眾需求,讓群眾受益,讓群眾滿意。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