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金攜手 共護海洋生態
2023-06-07 08:59:33? ? 來源: 海西晨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廈金攜手 共護海洋生態 共同開展增殖放流活動,放流經濟物種約576.6萬尾 2023年廈金海域兩岸聯合放流。記者 唐光峰 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 陳起鴻 通訊員 郭秋燈)昨日上午,在廈金海域,廈門、金門人民相約共同開展增殖放流活動。這也是時隔三年后,雙方再次以“面對面”的方式共同放流,重歸大海的魚兒見證了廈門、金門的情誼。 據統計,當天活動共放流經濟物種約576.6萬尾,其中廈門放流物種約541.6萬尾(其中大黃魚約536.4萬尾,黑鯛約2.0萬尾,黃鰭鯛約2.1萬尾,真鯛約1.1萬尾),金門放流物種約35萬尾。 聯合放流取得良好效果 密密麻麻的魚苗成群結隊,在躍動間順著滑道回歸大海……昨日上午,在廈金海域,廈門海洋01號船艇與金門號船艇并排停放,雙方人員拿起手中水桶,輪流接力將魚苗送回大海。 雖然日頭正盛,高溫讓在場人員額頭滾著汗珠,衣服被汗水浸濕,但依舊沒有影響雙方的熱情。記者看到,廈門、金門船艇逐漸靠近時,船上人員紛紛招手示意,互相打起招呼;船艇停穩后,不少人主動伸手,握住對方人員的手,攝影師則拿起相機定格下這一幕的場景。 “今天活動意義重大,希望兩岸未來可以持續做下去。”金門縣水產試驗所技佐莊哲禎表示,增殖放流造福子孫后代,對水生生態“也是一個明顯的利好”。 據了解,自2015年以來,廈門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和金門縣水產試驗所共同發起實施兩岸聯合增殖放流活動;多年來,聯合放流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體來說,增殖放流既補充了生物群體資源,使一些重要經濟物種的資源量顯著增加;又對生物資源的養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別是某些瀕危物種數量明顯增加。比如,有關部門通過近幾年的監測了解到,廈門海域生物鏈頂層的中華白海豚種群百公里遇見率明顯回升。 廈門養護海洋成果豐碩 值得一提的是,廈門長期堅持增殖放流,養護海洋成果豐碩。自2003年以來,廈門已累計放流種苗超過70億個單位,放流物種共十七個,包括長毛對蝦、日本對蝦、刀額新對蝦、三疣梭子蟹、擬穴青蟹、真鯛、黃鰭鯛、黑鯛、鱸魚、石斑魚、大黃魚、大彈涂魚、波紋巴非蛤、江蘺、中華鱘、文昌魚和中國鱟等。 “今年接下來的時間,我們還將組織更多增殖放流場次,為廈門海洋生態保護做貢獻。”廈門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所長陳國斌表示,20年堅持增殖放流,廈門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備的工作機制,取得了系列成果,使生產技術和管理體系不斷完善,放流規模不斷擴大,放流物種不斷優化。 記者了解到,廈門每次增殖放流工作的準備都十分嚴謹——事前,通過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對每批苗種均組織實行病害檢驗檢疫和質量安全檢驗;事中,強化對增殖放流工作監督,邀請專家、公證處和市民全過程參與,確保項目實施和計數的公正性;事后,加強增殖放流的效果評估和監督管理。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