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 文體 > 正文

第三屆集美學村文化藝術節昨開幕 38項活動將持續半年

2023-05-07 08:23:58? 作者: 林桂楨 陳艷?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李霖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鑄青春之魂 學村“藝術盛宴”開場

第三屆集美學村文化藝術節昨開幕,38項活動將持續半年

廈門日報訊(記者 林桂楨 通訊員 陳艷昨日下午,第三屆集美學村文化藝術節開幕式在廈門醫學院舉行。集美轄區15所大中專院校師生共同奏響澎湃嘹亮的新時代集美文藝交響曲,開啟一場為期半年的學村“藝術盛宴”。

作為“一精神三文化”(嘉庚精神和華僑文化、閩南文化、學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村文化內涵豐富、意蘊深厚,彰顯了集美獨特的文化魅力。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陳嘉庚先生創辦集美學校110周年、“集美學村”正式命名100周年。集美區創新思想教育方式,以學村文化藝術節為契機,以弘揚嘉庚精神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特色載體,持續推動嘉庚精神進校風、進教材、進德育,進一步團結集美學子,豐富校園文化,繁榮集美文藝。

形式多元精彩薈萃

展現青年學子風采

廈門理工學院學子帶來舞蹈《面紗》,用街舞與二胡、敦煌、異域文化等元素詮釋青春的力與美;集美區出品的嘉庚主題原創歌曲《嘉庚符號》,讓華僑大學、集美大學、廈門理工學院學子齊聚一堂,吹響新征程的號角;廈門工商旅游學校舞蹈隊翩翩起舞,一段《醉清風》讓觀眾沉醉其中。集大誠毅學院學子帶來小組唱《春風十萬里》,唱出了青年人的朝氣與活力……啟動儀式上,集美轄區學子以多元藝術形式,展現了當代青年的青春魅力。

“《嘉庚符號》給我們年輕一代傳遞了一種信念,就是無論面臨什么樣的困境,我們都要積極向上。”集美大學音樂學院大三學生周仁東說,雖然這是《嘉庚符號》第一次在舞臺上公開演出,但從去年12月起,三名演唱者就與拍攝團隊一起深入多個人文景點取景,以MV形式把嘉庚精神傳播得更廣。

伴隨著細膩舒緩的和音,廈門醫學院帶來原創大型朗誦劇《白衣天使》的開場和終場曲目,歌頌“萬嬰之母”林巧稚為中國醫學所作的偉大貢獻。《白衣天使》由廈門醫學院各院系一百多名師生、耗時兩年多打造而成,目前已正式演出了三個專場。“通過對林巧稚的演繹,我對她醉心醫學的大愛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青年林巧稚的扮演者楊越淇說,每次表演完,演員們都會潸然淚下。

線上線下“雙輪驅動”

38項活動將持續至10月

本屆集美學村文化藝術節以“活力新集美·學村更青春”為主題,包括兩場文化論壇、17個文藝比賽、17場展演活動和開、閉幕式。38項活動將從5月上旬持續至10月,橫跨兩個學期。

其中,集美學村文化研討會和大學生嘉庚論壇為歷屆藝術節的固定項目。17個文藝比賽包括“舞動學村”校園舞蹈大賽、集美高校主題微電影大賽、集美高校書法作品大賽等品牌活動,以及本屆藝術節新開創的首屆“嘉庚杯”福建省大學生美術作品大賽、首屆集美學村大學生劇本創作邀請賽、集美高校配音大賽等賽事。此外,集美學村高校征文大賽、集美高校微信歌唱大賽、集美高校朗誦大賽等“年輕配置”的活動也格外引人注目。

本屆藝術節還將搭建“云端藝術節”平臺,最大限度激發藝術節服務全人群的新動能。通過線下和線上“雙輪驅動”,藝術節將以多媒體與多樣藝術形式相互聯動的文化矩陣,讓全民共享繁榮發展的集美文藝。

搭建文化交流平臺

讓學村文化煥發新風采

集美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集美區正深入推進“人文集美”建設提升工作,構建“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區”,打造“集美中央活力區”,更高水平建設“兩高兩化”示范區。第三屆集美學村文化藝術節的舉辦,將為集美轄區師生打造展示青春風采和昂揚面貌的閃亮舞臺,進一步挖掘學村百年積淀的厚重文化和精神內涵,讓學村文化煥發出新時代的魅力和風采,同時鞏固集美區和各院校之間的文化交流平臺,弘揚學村文化特色品牌,豐富轄區師生和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助力廈門打造“文化中心、藝術之城、音樂之島”。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