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湖里試點城中村綜合治理 讓“抬頭見天,出門即景”成標配
2023-04-29 13:24:50? ? 來源: 湖里區融媒體中心 責任編輯: 鄒玒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提起城中村,你腦海中的印象是什么? 人口密度大,城市基礎設施薄弱?公共服務配套不足、環境品質較低? 實際上,湖里的城中村早已大變樣! 抬頭見天,出門即景。口袋公園成為近在咫尺的綠意,路面干凈有序,村容村貌明顯改善,“智慧科技”助力社區精細化管理,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使湖里區后浦社宜居品質不斷提升。 一起來聽聽,后浦人現在的聲音—— 站在今年剛建好的快遞站邊上,快遞員何先生感嘆,改造后的后浦,“路真的太好走了”。道路兩旁,電動車整齊地停在藍線區域,攤位則在黃線內。 后浦社區工作人員坦言,城中村居住群體復雜,為了增強居民安全感,引入了智慧化管理燈桿,可以實現求助報警、環境傳感器、5G微基站、社區廣播等功能,大伙兒心里更安心了! “后浦生活環境比以前改善了很多,住在這里,感覺未來的日子會更有奔頭!”拿著一大串鑰匙,后浦的房東老陳滿臉喜悅,他說最近詢問租房的年輕人很多。 后浦社的蛻變,背后是什么? 去年以來,湖里區以后浦社為試點,堅持規劃先行、統籌推進、科技支撐、市場導向、黨建引領,開展了城中村綜合治理提升的一系列探索工作,基本完成了改造基礎設施、改造內部環境、提升服務體系、提升管理體系、提升文旅商融合品牌等“兩改造三提升”工作,有效提升城中村居民群眾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安全、有序、和諧的特色城市空間和年輕人、新廈門人的新型友好型社區初具成型。 規劃先行、謀定后動 著力打造空間布局典范 謀好規劃布局。委托編制更新改造規劃,開展全面體檢,錨定居民需求,對標完整社區,村集體、社區、街道、政府、區委層層把關,逐一落圖城中村路網,口袋公園、文化廣場、一老一小服務等空間要素。同步實施點狀征收、空中蜘蛛網整治,讓“抬頭見天,出門即景”成為城中村居民的生活標配。 謀好功能布局。創新規劃建設集強電變壓設備、弱電光交設備、5G機房、智慧平臺指揮中心、網格服務功能于一體的綜合站房,充分利用城中村擠出來的有限空間,最大限度的配齊基礎和服務設施。 謀好產業布局。通過清退不合規的“五小”場所,規范房屋租賃行為,引導發展托育托幼、養老、便民商業、文體、衛生服務等民生產業,促進城中村產業換擋升級,強化造血功能。 安全為先、統籌推進 著力推進“兩改造三提升” 統籌空間清理與環境提升。組織“兩違”拆除行動中,社區兩委、黨員帶頭拆、村集體主動拆、網格員入戶發動拆,在短短1個月內順利清理土地3400平方米,拆除沿線店招215余處、1715平方米,清運土頭48車。社區組織大力推進家園清潔行動,規范垃圾分類收集,村民主動清理垃圾死角,建筑立面翻新,持續美化居住環境。 統籌電力增容與“空中蜘蛛網”整治。出臺《湖里區城中村空中纜線整治實施方案》,統籌實施強弱電改造工程。防范電力纜線負荷過載引起火災,委托國家電網實施城中村強電增容改造,新建配箱變、桿變各7臺,環網柜3臺,埋設管溝1440米、規范架設空中纜線5677米;消除“空中蜘蛛網”,委托廈門聯通實施纜線整治,新建光交箱柜19座,埋設管溝698米、新設分纖四合一箱229個,架設空中纜線42086米,后浦社天空全面告別“蜘蛛網”時代。 改造前 改造后 統籌硬件改造與軟件提升。按清理空間、編制規劃、實施基礎設施和環境改造、推動服務和管理體系提升、文旅商融合和業態升級“六大環節”推動實施,做到環環相扣、穩步推進。后浦社建立了全市首個治理委員會,舉辦全市首個城中村“村BA”籃球賽事等青年文化活動,積極打造文化、旅游,商業市場同頻共振的城中村生活圈。 科技支撐、數據共享 著力營造安全便捷環境 完善智能感知。加快完善城中村智能感知系統,搭建智慧路燈管理控制平臺,安裝智能攝像頭75個、智慧路燈158盞,完善消防栓壓力傳感器、煙霧報警等物聯感知設備256個,基本實現城中村全天候全范圍自動監測。 加強數據匯集。依托湖里區“城市大腦”數據資源整合能力,綜合匯集相關職能部門數據,動態更新房屋、店面等數據信息,為精準服務、有效管理提供支撐。 平臺智能管理。構建城中村“5+N+1”智慧管理平臺,實現城中村實景建模,自平臺上線試運行來,共識別預警事件3575起,大幅縮減城中村管理的人力和時間成本。 市場導向、互惠共贏 著力搭建持續發展平臺 引入市場化管理。引入區屬國企湖里國投物業服務有限公司負責后浦社物業管理資產運營業務,有效提升城中村內部環境治理和資產管理水平。 打造市場化項目。擬與廈門自貿片區港務電力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后浦社區2558.45kW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建成后將保障居民綠色用電、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構建市場化體系。引導特色文旅產業發展,充分挖掘城中村文化底蘊,組織修繕距今已有950多年歷史的陳氏宗祠拱庚堂和陳漢鎮宅等閩南古文化舊址,助力后續產業導入打造村IP,形成穩定繁榮的城中村市場化產業氛圍。 黨建引領、共治共享 著力構建和諧共建生態 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后浦社綜合治理指揮部,建立專班駐點調度機制,專班小組每天召開碰頭會,指揮部每周有調度會,確保項目高效高質量組織實施,有效推動工作落實落細。 完善治理機制。成立后浦社治理委員會,下設綜合保障、業態發展、村容管理、平安建設、出租房管理、民生服務等6個工作組,區、街、社區干部職工會同村集體代表、村民代表、房東代表等共同開展城中村治理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中村治理格局。 廣納民智民意。發動居民群眾積極參與城中村綜合治理提升工作,召開房東會6場次、居民代表會12場次,征集居民群眾意見建議上百條,充分吸納到后浦社城中村綜合治理的方案中,為后浦社城中村綜合治理工作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讓百姓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湖里的后浦社為推進城中村現代化治理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積極的探索。湖里也將持續從百姓的關切角度出發,為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而再接再厲。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