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 本網原創 > 正文

兩岸百名專家學者齊聚廈門海滄 共商節氣文化傳承

2023-04-22 20:09:50? 作者: 劉瑋?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劉瑋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來自海峽兩岸近120名專家學者齊聚海滄(東南網記者 劉瑋 攝)

東南網4月22日報道(記者 劉瑋)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國際氣象界,立春、驚蟄、清明……這些我們熟悉的二十四節氣,被世界氣象界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并于2016年被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如何傳承和發展好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4月21日至23日,來自海峽兩岸近120名專家學者齊聚廈門海滄,召開了2023年二十四節氣保護傳承工作年會暨海峽兩岸節氣文化傳承發展學術研討會,共商如何讓二十四節氣“火”起來。

農業農村部總經濟師、辦公廳(對臺灣農業事務辦公室)主任魏百剛,國務院臺辦新聞局局長馬曉光,福建省農業農村廳廳長陳明旺,中國農業博物館黨委書記、二十四節氣保護傳承聯盟理事長隋斌,中國氣象局華風氣象傳媒集團二十四節氣研究院副院長宋英杰,以及廈門市、海滄區等相關領導參加了本次學術研討會。

據悉,該項目也是第十六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節的重要配套活動之一。

第四屆“二十四節氣文化作品設計大賽”正式啟動(東南網記者 劉瑋 攝)

兩岸專家形成共識 讓二十四節氣“火”起來

二十四節氣已傳承發展了2000多年,是中國人在觀天察地、認知自然實踐中歸納出的一套科學時間知識體系,是我國農耕社會順天應時、指導實踐的生活制度,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文明成果的典型代表。

研討會上,隋斌作了2022年度二十四節氣保護傳承工作報告,分別從工作體系、研究體系、保護體系、傳承體系、傳播體系、應用體系六個維度,系統介紹了中國農業博物館、二十四節氣保護傳承聯盟制定的二十四節氣保護傳承五年計劃(2022-2026),以及目前所取得的最新進展。

隋斌表示,兩岸一家親,越交往越親近。二十四節氣不僅是古老、厚重的文化遺產,更是現代、鮮活的文化資源。我們兩岸同胞要攜手傳承好、弘揚好、發展好二十四節氣,共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輝煌。

來自臺灣的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教授林忠山對此表示認同,他認為二十四節氣的價值傳承,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基本元素。海峽兩岸同胞共享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基因,傳承弘揚二十四節氣文化,既是海峽兩岸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也是鞏固兩岸同胞的共同文化認同,增進交流合作的重要紐帶。

中國氣象局首席氣象服務專家宋英杰是中國第一位氣象預報主持人,也是很多人童年記憶中的“氣象先生”。研討會上,他向與會來賓科普了臺灣地區的節氣、氣候與習俗。“二十四節氣,充盈著科學的雨露,洋溢著文化的馨香,既在我們的居家日常,也是我們的詩和遠方。”宋英杰滿懷深情地說道。

此外,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原主任、臺灣氣候服務聯盟秘書長曾鴻陽,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研究員林蔚文、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孔祥智也分別就二十四節氣做了精彩發言。

現場專家學者一致認為,在二十四節氣文化的傳承過程中,兩岸交流互鑒也是必不可少的。“雙方可以一同交流、研究二十四節氣文化的精髓,真正讓二十四節氣文化在我們的身邊‘火’起來。”

前三屆二十四節氣文化作品設計大賽優秀作品在大會上展陳(東南網記者 劉瑋 攝)

傳承二十四節氣智慧 鐫刻時代風華

為期三天的活動中,海滄以自身厚重的歷史、多元的文化、誘人的魅力,張開雙臂迎接兩岸來賓。

作為廈門的人文新地標,海滄金沙書院項目由建筑界最高獎普利茲克獎獲得者王澍,預計今年年內完工。海滄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海滄將以金沙書院為平臺,開通二十四節氣研學課件賽道,探索開展兩岸二十四節氣研學,編印《同根同源:海峽兩岸的二十四節氣》圖書、拍攝閩南二十四節氣影視作品,策劃二十四節氣展覽,舉辦二十四節氣產品設計及民俗活動等,營造本土傳統氛圍。

海滄有厚重的閩南文化歷史根基,自古就是耕讀傳家之地。在此背景下,海滄一直在推廣二十四節氣文化,強化歷史文化的教育,培育市民、學生的鄉土文化意識。以海滄北附學校為例,該校通過“童心唱誦”“童心繪制”等方式在校內推廣二十四節氣的知識教育;海滄區青少年宮引導學生從千字文開始認識我國古老的農耕文化,解讀二十四節氣的分類以及對于農耕文明的意義,并教導學生根據不同時令和所學主題,制作不同類別的書簽。

海峽兩岸的文化聯系是一條重要的歷史紐帶,也是海峽兩岸關系發展的基礎。與會者紛紛表示,兩岸通過共同的努力和合作,一定能夠更好地傳承和保護二十四節氣文化,讓這一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更好地造福于兩岸及全體中華兒女。

二十四節氣文化研討會結出累累碩果

研討會上,15位代表性社區、國遺擴展項目及二十四節氣保護傳承聯盟代表交流發言。會上還審議通過了聯盟《二十四節氣保護傳承示范基地管理辦法》。

此外,本次研討會還發布前三屆二十四節氣文化作品設計大賽優秀作品,啟動第四屆二十四節氣文化作品設計大賽,今年還將首次面向臺灣高校大學生征集優秀作品。

活動中,來自兩岸專家學者和文化愛好者參觀了青礁慈濟祖宮、滄江研學基地和東孚赤土社。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