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 幻燈片 > 正文

廈門:更高水平建設高顏值生態花園之城

2023-03-13 08:50:27? 作者: 吳海奎?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今年新開放的廈門山海健康步道林海線二期,一路綠意盎然。

牢記殷殷囑托

成就綠美之城

“現在的廈門,滿眼是綠,四季有花,整座城市像是一座大花園,與改革開放前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2月28日,站在山海健康步道云海線狐尾山觀景平臺,68歲的陳金海一邊欣賞著眼前山水交融、城景相依的景色,一邊用手機不停拍照。

陳金海是土生土長的廈門人,在他的記憶中,改革開放前的廈門,市區沒幾座公園,到處可見黃土裸露,島內的幾座山,也被人們亂砍濫伐成了“瘌痢頭”。

上世紀80年代,習近平總書記在廈門工作期間,注意到亂砍濫伐現象后,迅速作出部署,及時遏制了亂象。他說:“我來自北方,對廈門的一草一石都感到是很珍貴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廈門工作期間還主持編制《1985-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明確提出“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建設優美、清潔、文明的海港風景城市”。廈門城市園林綠化工作緊緊圍繞“建設良好生態環境”這一中心任務展開各項建設,按照《1985-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要求,完善規劃、加大投入、創新機制、強化措施、突出重點、整體推進,既加大建設力度,增加綠地面積,提高設計和建設水平,又逐步提高原有綠地的檔次水平和提高養護管理水平,取得了顯著成效。

殷殷囑托,持續指明前進方向。2002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習近平同志到廈門調研時,勉勵廈門要“成為生態省建設的排頭兵”。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金磚廈門會晤時盛贊“今天的廈門已經發展成一座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今天的廈門也是一座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廈門久久為功開展園林綠化建設,加大生態修復和保護力度,先后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40多年來,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從13%提升到45.6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從1.79平方米提升到14.84平方米。

“抬頭仰望是清新的藍,環顧四周是怡人的綠”,如今的廈門,四季常青、四季有花、推窗望綠、移步異景。180多座公園星羅棋布、各逞嬌媚,16800多公頃園林綠地多彩多姿、生機盎然。綠色,已經成為廈門的最美底色。

今年春天,海滄鰲冠村櫻花盛開,成為市民周末賞櫻好去處。(記者 林銘鴻 攝)

堅持以人為本 推動綠化惠民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初春時節,乍暖還寒。在湖里區石頭皮山公園,卻是另一番熱鬧景象。園內綠意盎然,曲徑通幽,不少市民在這里或休閑健身或登高賞景,或沐浴陽光或踏青遛娃。

“以前這里是一片臟亂無序的山坡,違章搭蓋比較多。政府部門下大力氣整治建設,拆違復綠,增加公園設施,為我們茶余飯后休閑鍛煉提供了好場所。”正在公園游玩的市民張蕓說。

廈門人多地少,寸土寸金,但是,廈門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為本,舍得拿出好的地塊、加大資金投入,用來建設公園綠地,讓城市更加生態宜居,更好地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廈門大力推進筼筜湖治理,關于湖心島地塊的開發,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說,這里是核心地段,用來開發房地產項目能產生顯著收益,也有人說,這里應該建公園留給市民。最終,廈門將湖心島確立為廈門市中心休閑性質的綠色開敞空間——白鷺洲公園。

如今的白鷺洲公園,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綠化景觀與休閑文化設施,使其成為廈門城市的“磁心”和“綠肺”,更是廈門的“城市客廳”、“城市原點”和國家重點公園。2022年,新建健身環道,進一步提升了公園便民性。

廈門一以貫之堅持品質之美,均衡布局各類公園綠地。

在五緣灣片區生態修復與綜合開發過程中,廈門堅持“把最好的環境留給自然、文化和百姓”的理念,打造了占地面積約71.7公頃的五緣灣濕地公園,吸引了“最美候鳥”——栗喉蜂虎等鳥類在此繁衍。

在廈門島外,從灘涂上建起來的水上大觀園——廈門園博苑,既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也是國家重點公園和國家城市濕地公園,自2021年5月1日起免費向市民游客開放。今年3月5日,位于園博苑內的集美兒童公園開啟試運營,市民戶外親子游再添一個好去處。

馬鑾灣生態三島公園,分別以市花島(三角梅)、市樹島(鳳凰木)和市鳥島(白鷺)命名。環東海域濱海旅游浪漫線,已建成約33公里的帶狀公園,為新城帶來大量的活力。

在城市高強度開發的同時,廈門不斷探索公園綠地建設新路徑:通過梳理街頭綠地和閑散的公共空間、邊角地塊,“見縫插綠”建成近200個口袋公園,同時,融入文化、體育等元素,讓公園綠地“養眼養腳又養心”;建成200多公里的健康步道,像串珠般,串起山海湖等景觀資源,進一步滿足市民對高品質健康生活的需求。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