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 城事 > 正文

福建省生態環境質量公眾滿意率測評 廈門位居第一位

2023-02-03 08:57:16? 作者: 劉艷?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以匠心為本 持續刷新城市高顏值

在全省生態環境質量公眾滿意率測評中,廈門位居第一位

廈門的生態美,源于天然造化,成于積淀傳承,精于“繡花”功夫。圖為白鷺洲美景如畫。(記者 張奇輝 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劉艷 通訊員 劉麗英 馬燕茹剛剛過去的春節,廈門旅游接待人數迎來強勁復蘇。百度熱搜大數據顯示,廈門位列春節國內旅游目的地TOP10第三位。

廈門緣何如此受歡迎?高顏值是一個重要因素。

這里藍天白云、繁星閃爍常在,全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保持全國前列;這里碧海銀灘、海豚逐浪常在,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點位比86.4%;這里綠樹蔥蘢、四季繁花常在,建成區綠化覆蓋率位居全國前列。

廈門的生態美,源于天然造化,成于積淀傳承,精于“繡花”功夫。廈門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五位一體”建設全過程,以精益求精的“匠心”,持續刷新城市高顏值,為全國探索貢獻更多“廈門經驗”“廈門模式”,讓“清新的藍”“怡人的綠”成為廈門美麗而永恒的標簽。

看得見的高顏值,感受得到的幸福感。在全省生態環境質量公眾滿意率測評中,廈門位居第一位。

紅色

構筑“保護紅”

打造宜居適度生態空間

紅色時常代表警示,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生態保護紅線”。

廈門把六成以上的陸域面積劃入生態控制線,為青山綠水撐起“保護傘”——廈門強化生態保護紅線、生態控制線管控,劃定約303平方公里生態紅線和981平方公里生態控制線,構建了“一屏、一灣、十廊”的生態安全格局,生態文明建設進入長效治理新常態。

高樓林立,碧海相擁,城市與自然保護區緊密相鄰。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堅定守護中華白海豚等珍稀物種,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設立了栗喉蜂虎自然保護區。如今,廈門海域中華白海豚的種群數量越來越多,中華白海豚保護經驗成為全國標桿。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踐行“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理念,廈門全力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綜合治理,創新實施生態綜合管控,全市生態保護修復和綜合治理的法律規章更加健全,管控能力得到提升,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不斷加強,打造宜居適度的生態空間體系。

綠色

同繪“生態綠”

城市每一寸肌膚都被綠色浸潤

綠,是城市的精神,是百姓的福祉。

特區成立之初,全市的行道樹總量只有2萬多株,大約只有現在環島路喬木總數的三分之一,街心小花園和小綠地共15處,總面積加起來不過兩個足球場那么大。而如今的廈門,每一寸肌膚都被綠色浸潤。

在廈門這塊版圖上,綠色的摹繪始終沒有停筆。以2022年來說,廈門新增或改造提升園林綠地424公頃、綠道61公里、郊野公園112公頃;完成34處“口袋公園”建設,打造中山公園、高林公園、集美鳳凰花公園等6個精品公園;成功舉辦2022年植樹節系列活動,完成義務植樹375.1萬人次,折算植樹1237.3萬株。

140多座公園星羅棋布,16000多公頃建成區園林綠地郁郁蔥蔥,數萬公頃林地生機盎然……目前,廈門城區實現步行500米有休閑綠地,15分鐘可到公園。

廈門還越發注重拓展城市生態休閑空間,2022年打造白鷺洲西公園1.1公里長彩色瀝青路面健身環道、植物園南門環東宅坑水庫健身步道,實施海灣公園親子及青少年健身設施試點項目,群眾在享受高顏值高品質的園區景觀時有更多的獲得感。不久前,山海健康步道林海線二期正式對外開放,成為市民游客必到的熱門“打卡點”。

經過多年探索完善,廈門還率先全國建立陸海統籌生態產品價值業務化評價機制,打造了思明區東坪山生態旅游區、湖里區湖邊水庫等一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重點項目。

藍色

共享“常態藍”

藍天碧水成市民生活“標配”

“生態綠”是廈門亮麗的底色,“常態藍”則成為市民生活的背景。

廈門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碧海、凈土保衛戰,一個個生態保護大手筆次第展開。

重點抓好機動車污染防治、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揚塵管控和輕微污染天氣應對等工作,2022年全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2.56,空氣質量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持續保持前十,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等四項指標達“十三五”以來最低值,細顆粒物(PM2.5)連續三年并列全省第一。

仰首觀藍天,俯身掬碧水。廈門市海域面積約333.34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215公里,為實現海漂垃圾“陸海統籌、河海共治”“岸上管、流域攔、海面清”的目標,廈門實施“三個打通”(打通陸地和海洋、打通廈門和漳泉、打通分工和協作),強化岸上管、流域攔,實現鏈條化無縫銜接,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從2016年的56.7%提高到2021年的87.3%。入海排放口整治經驗被生態環境部推廣。

全面落實河長制、強化流域綜合治理……久久為功,結出累累碩果。廈門水環境質量持續提升,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主要流域國控和省控斷面、小流域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均達100%。2022年廈門市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100%,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全市污水處理能力達203.5萬噸/日。值得一提的是,針對農村污水治理這個短板,廈門成功打造農村污水系統治理長效治理新機制新模式,全市1216個自然村全部完成農村污水提升治理任務,并成功打造了翔安大帽山、海滄貞庵、同安溝墘等一批治理成效顯著的示范村莊。

廈門居民自覺做好垃圾分類。(記者 王協云 攝)

【亮點】

生活垃圾分類

“廈門模式”

當垃圾分類成為順手而為的日常習慣,廈門這座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也變得更加美麗宜居。

廈門始終堅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垃圾分類的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把垃圾分類工作作為改善人居環境、提高垃圾資源化利用率、推進“雙碳”工作目標來抓。記者從市市政園林局了解到,廈門垃圾分類持續領跑全國。全市垃圾分類知曉率達100%, 參與率達97%,準確率達85%以上,垃圾日產量增長率下降至3% 以下,人均垃圾日產量下降至0.95千克,回收利用率達到42%。

全市共完成200座垃圾屋(亭)建設工作;創建2個省級示范區、39個樣板片區和30個最美投放點。

據介紹,廈門頒布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制定20多項配套制度,堅持黨委政府統籌,城鄉一體設計,前中后端一起抓,同時加大建設,建立了規范統一的分類投放、收集設施,直運為主的分類運輸設施,以及高效匹配的分類處理設施。值得一提的是,廈門完成高樓撤桶、合并投放點、餐廚垃圾處理、低值可回收等節點攻堅,推進源頭減量;向農村延伸,完善農村地區垃圾分類設施,應用信息化技術實現每戶生活垃圾上門收集,倒逼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

與此同時,廈門注重典型示范、宣傳教育,成立垃圾分類學院,加大人才隊伍培養,通過媒體、學?!靶∈掷笫帧?、社區督導、志愿服務等全方位宣傳發動生活垃圾分類,并建立“互聯網+暗訪”為主的督導考評和執法處罰、信息監管機制,實現精細管理。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