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湖里區江頭街道:選出“優秀頭雁” 凝聚銀發力量
2023-01-11 08:38:04?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選出“優秀頭雁” 凝聚銀發力量 湖里區江頭街道強化黨建引領,離退休老黨員“老有所為” 廈門日報訊(記者 莊筱婧 通訊員 魏清磊)打造優秀“頭雁”隊伍,挖掘離退休干部專業力量,不斷深化志愿服務品牌……近年來,湖里區江頭街道不斷激活銀發力量,在賦能基層社會治理的同時,也在不斷提升離退休干部晚年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真情暖桑榆,夕陽更生輝。離退休干部是社會的寶貴財富,湖里區江頭街道持續強化政治引領、組織建設、管理監督、作用發揮、組織領導,打造優秀“頭雁”隊伍,發揮示范效應,深入推動離退休干部黨建融入市、區黨建總體布局,以實際行動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廈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帶好頭 當好銀發“帶頭人” 打造優秀“頭雁”隊伍 白天上街潔凈家園,深夜巡邏守護鄰里安全,逢年過節到養老院為老人表演……在祥店社區,有一支老黨員志愿者服務隊,而領隊的是黨支部書記鄭道節。這位退休老黨員是祥店社區家喻戶曉的“帶頭人”,也是福滿園小區黨支部第一書記,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老鄭”。 在鄭道節這樣的老黨員帶領下,祥店好人好事越來越多——廈門中醫院成了祥店社區的共建單位,為大家提供醫療保障;理發店推出1元錢為老人理發;省級愛心誠信文明一條街更是讓百家商鋪生意興隆……如今的祥店充滿生機,祥店人自己也為之驕傲。 走進江頭社區的“睦鄰亭”,書香氣息撲面而來,不大的區域卻有上百本書籍,每個月還會更新書架,天氣好的時候,時不時看到退休老人在這里悠閑地讀書看報。 談到“睦鄰亭”的讀書氛圍,離不開江頭社區的一位退休老黨員帶頭人——今年82歲的陳奎明。在湖里,陳老是一名黨史教育的“網紅”,近20年來為8萬人次聽眾宣講300余場,每一場都脫稿宣講,不照本宣科。 作為“終身學習”的踐行者,陳老從社區借來書籍、雜志、報刊,把“睦鄰亭”創意改造為讀書角,在他的帶動下,社區退休老人掀起一股“讀書風”。 在陳奎明等退休老黨員的努力下,“睦鄰亭”正在成為居民聊天交流的“納涼點”,小區事務決策協商的“議事廳”,鄰里糾紛調解的“和睦庭”,呈現文明和諧、開放包容、蓬勃向上的新氣象。 選好“領頭雁”,當好“帶頭人”。近年來,江頭街道持續挖掘培育離退休干部先進典型,廣泛宣傳他們的創新舉措、經驗做法,不斷加強激勵和宣傳引領,營造崇尚先進、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 借足力 充分發揮離退休干部專業力量 從無人問津的透空層,到有專人管理的智能健身房,在金國里小區,居民在黨支部書記帶頭下共建共治共管“家門口”的黨群活動中心,實現了“健身自由”。 幾年前,金國里小區的7棟透空層因缺乏管理設施老舊、環境臟亂差,幾乎被閑置一旁。在居民的反饋下,金國里黨支部主動牽頭,帶領大家自發捐款自籌資金近10萬元,支部書記莊志堅自己就帶頭捐了1萬元。在莊志堅的帶頭下,退休老黨員們大展身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把墻面重新油漆,添置了新家具,“隱秘的角落”搖身一變成為集黨群活動室、智慧健身房、乒乓球室、老人活動室、網格志愿服務為一體的多功能黨群活動中心。 不久前,在金國里黨支部帶領下,借著全市推進體育智慧健身房的契機,再次提升改造了黨群活動中心,將智慧健身房與黨群活動中心相融合,打造屬于自己的“15分鐘”健身圈。 在金尚小區,70多歲的社區老黨員高金聰,十幾年如一日,在上下學高峰期守在斑馬線護送小學生安全過馬路,被譽為“交通安全的守衛者”;社區老年學校校長黨員沈才,放棄外面的高薪聘請,全身心投入社區老人的教育工作,把社區老年教育開展得有聲有色,得到國家老齡委的肯定;退休后的大學老師黃奕佗,在社區志愿者服務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愛心和余熱。他關心未成年人,多次上門和家長、孩子交流,協助社區解決因家庭教育不到位未成年人行為失當的難題……多年來,金尚社區黨委充分調動退休黨員的積極性,引導離退休干部黨員助力城市基層治理,形成“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強大合力。 近年來,江頭街道積極搭建家庭、社區、社會多維平臺,注重吸納經驗豐富、有專業特長的退休黨員干部,引導大家發揮政治、經驗、威望優勢,做到老有所為,繼續發光發熱。 搭好臺 不斷建強組織和機制 深化志愿服務品牌 唱著歌、跳著舞、彈著琴,活動室里歡聲笑語,處處洋溢幸福與活力……作為廈門典型的“銀發”社區,呂嶺社區60歲以上老年人多達1367人。面對“銀色浪潮”,如何破解養老難題,保持社區生機活力,呂嶺社區走在前面。 在黨建引領下,呂嶺社區發起“無圍墻養老院”,通過黨組織引領、居委會搭臺、機構協同、多元參與的形式,推出民情工作室、敬老餐廳、照護中心等特色服務,創新啟用社區嵌入式康養服務。更重要的是,呂嶺努力將社區老齡化轉化為優勢,不斷建強“銀發支部”,充分發揮離退休老黨員作用,鼓勵退休黨員參與養老、環境和社區治理等志愿服務。 “在呂嶺社區養老很幸福,這里有為老人提供的‘家門口的食堂’,有上門康養服務,還有老年人之間互幫互助,很暖心!”退休老黨員李奶奶表示。 建強“銀發”組織,賦能基層社會治理。在后埔社區的江頭苑小區,在社區黨委的牽頭和幫助下,85歲的小區黨支部書記林麗珍奶奶帶領群眾自發組成自管小組,她本人也帶頭撿垃圾、打掃衛生。在她的帶動下,居民對小區物業也從“搭便車”的態度,轉換到民主參與的狀態,解決了飽受詬病的衛生問題,小區變得干凈整潔,探索出一條無物業管理的小區治理的新思路。 江頭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不斷激活銀發力量,街道除了建強組織、完善機制,還持續深化志愿服務品牌,用愛心凝聚力量。 在江華社區,這里不僅擁有福建省首個以愛心獻血為主題的愛心公園,更有一幫以王麗華奶奶為代表的老年志愿服務隊,他們就是銀發愛心力量的縮影。 今年89歲、黨齡66年的王麗華奶奶,幾十年如一日捐贈善款,涓涓細流終匯成愛心長河。不久前,王奶奶將自己省吃儉用存下的10120元交到廈門市慈善會工作人員手中,用于慰問困難退役老兵。近30年來,王麗華奶奶捐贈善款已超157萬元,她把自己的心愿和夢想小心翼翼放進每一筆善款里。 王奶奶隨身攜帶“善心善行小記”筆記本,筆記本的封皮寫著“在大夢想里實現自己的小目標”。翻開筆記本,從愛心助學、抗震救災到幫助特困戶,三十年來每筆捐款都仔細記下。王奶奶告訴記者,自己的目標就是“養好身體,多做善事,幫助更多人”。 除了王麗華,十多年來為老人免費理發、中醫義診的“全國最美志愿者”趙亞娟,為683名孤兒貧困生和孤寡老人捐贈700多萬元的“平民慈善家”游文晃……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近年來,江頭街道通過黨建引領“銀發力量”,讓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托起老年人穩穩的幸福。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