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交通互聯互通 翔安大橋2023年春節前建成通車
2022-12-10 12:29:36?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劉瑋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南網12月1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崔曉旭 沈威 通訊員 黃子秦)廈門新機場全面加快建設、福廈高鐵及新北站明年建成投用、翔安大橋將于2023年春節前建成通車…… 昨天,廈門市交通運輸局召開“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新聞發布會,市交通局副局長任國巖介紹了廈門市5項試點任務的推進情況,包括加快提升綜合交通樞紐輻射能力、加快推動公共交通車路協同應用、打造立體化絲綢之路服務品牌、推進提升重點領域現代治理能力、提升運輸服務智慧和綠色發展水平。 福廈高鐵及新北站明年建成投用 建設完善廈門新機場、廈門北站、前場物流園等綜合交通樞紐,推動集疏運體系不斷完善,綜合交通樞紐服務效能不斷提升。廈門新機場全面加快建設,航站樓核心區工程基本完成樁基工程施工,著力打造“平安、綠色、智慧、人文”的四型機場,推動廈門建設國際航空樞紐。廈門鐵路樞紐日益完善,福廈高鐵廈門段已完成鋪軌貫通,廈門北高鐵站房主體結構全面封頂,樞紐交通綜合配套工程同步有序推進中,計劃明年建成投用。 值得一提的是,廈門北高鐵站建成后將成為集高鐵、地鐵、BRT、公交、出租車等多種交通方式為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在廈門北站下部設地鐵1號線、4號線站點,實現與地鐵的無縫換乘,利用新老站房交匯空間與周邊區域,配套公交、BRT等多種交通工具,建設成為一個無縫對接的綜合交通樞紐。“特別是在廈門北高鐵站北廣場還預留有新機場值機廳,旅客在高鐵站就能辦理值機手續。”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與此同時,區域交通互聯互通不斷強化。海滄隧道已建成通車,翔安大橋完成橋梁主體建設,計劃于2023年春節前建成通車。第三東通道納入國家高速公路網,開工建設沈海高速廈門段與前場物流園連接通道,前場物流園陸路貨運樞紐功能更加完善。 BRT全線網覆蓋智能輔助駕駛系統 依托“廈門城市公交綜合智慧系統科技示范工程”等3個國家級示范工程項目,公交車路協同應用取得典型經驗成效。智能公交應用有序試點,集美新城智能公交示范線開展了多項不同車型、不同場景的自動駕駛功能測試,BRT已實現全線網覆蓋智能輔助駕駛系統。 同步推進前沿科技場景應用,推動設立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廈門分中心,開展無人公交、無人客車開放式測試,為車路協同的應用推廣及關聯產業發展奠定基礎。目前,已形成7項城市智慧公交示范地方標準、技術指南,編制了《廈門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實施細則》。 創新多式聯運“一單制”改革 支撐廈門市打造“海絲”戰略支點城市,積極推廣“絲路海運”品牌,“絲路海運”在聯盟成員拓展、航線拓展、服務標準推廣、信息化平臺建設等多個方面成果顯著,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 發展中歐班列通道經濟,出臺政策創新廈門市多式聯運“一單制”改革,為市場提供“一次委托、一次付費、一單到底”的全程管控服務,積極拓展海陸雙向腹地,開辟新的集裝箱海鐵聯運線路,努力將貨源腹地向東南亞及國內中西部地區延伸,廈門國際港輻射能力進一步提升。 推動廈門航空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航空服務質量,依托國家首批通程航班服務管理平臺試點,推進“網上辦”“掌上辦”等智慧中轉服務產品。 交通行政審批全部“網上辦” 通過制度創新引領交通運輸行業轉變政府職能。以深化行業審批制度改革、提升政務便利化水平為重點,推出“掌上辦”實現零等待、“跨省辦”實現零跑動、“自助辦”實現零材料,便民高效。 目前,交通行政審批服務事項實現可全部“網上辦”,網上辦業務量占比達80%,辦件“承諾時限”壓縮至法定時限的10%以內;全省首創營運車輛道路運輸證年審注銷“掌上辦”,推出物流運輸聯審聯辦“一件事”服務站,實現公安、交通跨部門審批“一站辦”“一次辦”,惠及廈門2000余家物流運輸企業及超4萬余輛營運貨車。不斷優化交通工程審批流程,同時通過“信易批”對“紅名單”企業實施優先辦理審批手續、縮短辦理時限等便利措施,實現信用賦能監管。 廈門綠色出行率超過70% 廈門大力推行綠色出行體系,著力打造公交都市,持續強化公交與地鐵銜接,深化公交智慧系統應用,推出城際公交、網約公交、微循環公交等產品,持續提升公共交通的舒適性、便捷性,全市綠色出行率超過70%。以“智慧物流”為主攻方向,推動建設閩西南物流信息管理平臺、國家物流樞紐信息服務平臺,提升貨運配送層級銜接效率,2021年廈門成為全國16個首批“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城市”之一。 此外,以綠色設施、綠色經營為重點,建設溪東路等綠色公路,啟動G228濱海風景道建設。推廣綠色運輸裝備,新增或更新公交車、出租車、網約車全部采用新能源車型,全市新能源公交車比率達86.5%,新能源網約車比率達74%。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