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湖里街道:堅持黨建引領 推進小區治理提升居民群眾幸福指數
2022-11-22 09:55:00? ? 來源: 中國社區工作網 責任編輯: 鄒玒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湖里街道下轄18個社區,211個小區,小區總數占全區40 %,其中,老舊小區135個、無物業小區107個。近年來,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針對老舊小區比重大、基礎設施薄弱治理難度大的特點,緊密結合實際,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網格服務為抓手,以改造提升為重點,不斷探索小區治理工作新路子,有效地提升了居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強化黨建引領,不斷夯實 小區黨支部堅實基礎 一是抓好小區支部建設。推行支部建在小區上,推動小區黨支部和業委會的密切融合,有效地規范小區服務管理。近年來,先后組建了130個小區黨支部,23個小區實現黨支部書記、業委會主任“一肩挑”,36個小區業委會主任是黨員, 84名黨員擔任了業委會委員,進一步加強了小區黨組織建設,推動了黨的組織向小區延伸,消除了小區黨建工作的空白點,確保了小區在黨組織領導下,發揮了小區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專門在52個小區建設小區黨群活動中心,打造了7個典型示范點,為小區黨員群眾學習交流、支部討論研究提供了活動場所。 二是抓好小區資源整合。小區治理靠社區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黨委、政府來主導,需要各方力量來支持,全面助力小區治理工作,增強小區治理力量。街道協調19家市直單位黨組織與小區黨支部簽訂共建協議,489名市直部門黨員認領小區服務項目23個,牽頭37個區屬單位黨組織全部到社區報到,組織 3720名在職黨員參與居住小區報到服務,認領小區專業服務崗位75個。選派小區醫生 67名、小區警察70名、小區城管 55名、小區律師 43 名、小區調解員186 名,定時定點為小區居民提供精細化服務。 三是抓好檢查督導工作。指導小區召開業主大會 150場,成立業委會 80個,舉辦轄區小區業委會、物業主任業務培訓班 6 場,組織 130 名小區黨支部書記集中進行輪訓,組織15輪次對小區物業公司進行檢查督導,責令整改問題 620個,指導小區更換物業公司45家,進一步提高小區業委會、物業公司服務小區居民能力和質量。
東渡社區三航小區黨支部活動室 強化網格建設,不斷提升 小區網格化服務質量 一是科學劃分網格。按照1500人至2000人劃分一個網格的標準,在18個社區科學劃分了119個網格,每個網格安排2名網格員負責網格的日常事務。統一制定了網格長工作職責、網格員工作職責、例會制度、考核制度、工作流程等8項內容,指導社區科學繪制網格圖、工作牌、監督臺、聯系卡。在18個社區建立網格站,在89個小區建立網格工作室,實現服務重心前移,打通了服務居民群眾最后100米。結合文明創建、疫情防控、安全檢查等工作,組織網格員逐樓逐戶對企業、店家、單位、居民的信息進行全面摸排、核實,達到了全員、全面、全域的目標,并把所有的數據錄入到社區網格化、信息化的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打通了網格服務和管理“雙通道”,使原來分散的管理格局變得更加系統有序,確保事件任務橫向協調處置,縱向互聯互通,有效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服務質量,實現“管理網格化、平臺生活化、治理多元化、服務專業化”,推進社區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東榮社區小區網格分布圖 二是加強業務培訓。為了提高小區網格員業務水平,實現網格員從“單一到全面”、“從單科到全科”“從單項到全能”轉變,街道組織舉辦了12期以疫情防控、民生保障、平安創建、人民調解、安全生產、垃圾分類、城市管理、平臺操作使用為主題的社區網格員業務技能培訓,參訓人數3018人次,通過集中授課、集體討論、答疑解惑、交流演講,提升網格員服務能力、工作水平。安排人員對基層黨建、文明創建、疫情防控、平安創建、人民調解、民生保障、安全生產、物業管理、垃圾分類等工作中常見的政策法規進行匯總,編寫了《網格員應知應會》手冊,發放給社區網格員學習使用。
街道組織網格員業務培訓 三是下沉網格服務。安排網格員每半天走訪一次網格,實地查看掌握網格內的人員、機構、企業、商鋪變化情況,聽取居民意見建議,針對小區存在問題,能夠解決第一時間解決,不能解決的,立即協調聯系小區警察、小區城管、小區調解員等包保干部和區街下沉力量,深入開展多元共治共管,消除各類矛盾糾紛和安全隱患26起,實現了“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維護社區和諧。定期走訪重點人群,收集網格內生育登記、殘疾人登記、兵役登記、就業困難登記等便民事務需求,主動協調上級相關部門,幫助解決生活困難和提供便民服務,增強了居民群眾幸福感。及時更新維護數據,并錄入網格化、信息化管理服務平臺,確保底數清楚,數據鮮活。在堅持在接到上級平臺下達事件通報后,及時安排網格員進行處理上報,確保居民群眾反映問題處理不過夜,受到了居民群眾的肯定。通過建設小區化網格管理,推動了便民服務在“網格”中開展、社情民意在“網格”中掌握、社會治理在“網格”中強化、矛盾糾紛在“網格”中化解的目標。
小區網格員工作室 強化綜合提升,不斷改善 小區人性化居住環境 一是加大綜合整治力度。專門組織人員對211個小區進行全面排查摸底,分門別類進行分析梳理,組織召開小區業委會、物業公司和居民代表參加的小區改造座談會,聽取居民群眾對小區改造的意見建議,了解掌握小區居民的迫切需求,順應小區居民心聲呼聲,確保了對小區現狀問題、居民愿望情況明、底數清,為有針對性做好小區綜合整治打下堅實基礎,調動了居民群眾參與支持小區改造的工作熱情。按照“一小區一方案、一小區一專班”的工作機制,分4個批次完成了南山新村、半山臨海、牛頭山小區、上苑小區等48個老舊小區提升整治,先后改造外立面19.4萬平方米,粉刷樓道960梯,安裝防盜門960個,施劃停車位1920個,整治纜線 48公里,美化綠化提升2萬平方米,小區的面貌換然一新,居民的居住環境得到全面提升,極大地方便居民群眾日常出行,讓居民群眾享受到小區改造帶來實惠。針對“城中村”后浦社區衛生臟亂、纜線雜亂、道路隘小等問題,集中開展綜合整治,專門聘請移動公司對所有進入小區纜線進行歸整,組織施工單位打通斷頭路2條,先后整治纜線 10公里,鋪設瀝清2公里,清運垃圾60車,拆除違建80處,建設街心公園4個,有效地改善了后浦“城中村”社區居住環境,受到居民群眾和外來務工人員的好評。
東渡社區老舊小區改造需求調研會 二是拓展民生服務功能。緊盯居民群眾對“老有所養、幼有所育、病有所醫、弱有所扶”的多元化需求,在街道轄內建設了2個日常養老照料中心、18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2個托兒機構,解決了上班人員家中老人無人照料、幼兒無處入托的問題。建設了小區衛生服務站2個、小區醫生工作室16個,專門聘請了退休醫生到小區衛生工作室開展義診咨詢服務,及時把衛生醫療、慢性防治、健康普及、公共衛生服務前移到小區,增強了居民群眾預防疾病能力,提高居民群眾健康促進水平,確保居民群眾的身心健康,極大地方便居民群眾、服務居民群眾,及時地解決了居民群眾感冒、發燒等小病到大醫院看病遠帶來不便問題。深入開展“愛心廈門”結對幫扶活動,組織 12名處級干部、11 個支部與23 戶困難戶結對子,堅持在重大節日前走訪慰問困難群眾,及時送去關心關愛。
湖里街道轄區托育中心 三是豐富居民文化生活。針對不同群體愛好興趣不同,分別建立了合唱隊、舞蹈隊、扇舞隊、腰鼓隊、廣場舞隊,定期邀請專業人員開展培訓指導,提高各種隊伍表演水平。堅持做到每周有活動、每月有節目、節日有比賽,年度有計劃。圍繞元旦、春節、五一、國慶和民俗節日,通過組織居民群眾開展游玩、爬山、跳廣場舞、健步走等喜聞樂見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加強居民群眾之間溝通互動,融洽了鄰里之間感情,拉近了相互之間的距離。對外開放街道、社區圖書館、健身房等文化活動場所,讓居民群眾學習有去處,活動有場地,豐富了居民群眾業余文化生活。利用社區文明實踐站,定期舉辦琴棋書畫培訓班,開展理論學習、健康知識、文明禮儀講座,提高居民生活品質,讓居民群眾在家門口享受文化服務過程中,陶冶情操,提升技能,增強素質,感受到幸福生活。
徐厝社區組織小區居民進行地擲球比賽
組織居民群眾開展文明禮儀講座
組織小區黨員學習理論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