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集美區農民豐收節舉行 沉浸式感受豐收喜悅
2022-11-09 22:47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2022年集美區農民豐收節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東南網11月9日訊(本網記者 李霖 李奇 通訊員 陳艷)文藝演出、豐收秀、美食品鑒、直播帶貨……11月9日,廈門市集美區后溪鎮苧溪橋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迎瑞冬 慶豐收 賀盛會”2022年集美區農民豐收節活動在此舉行,攜手廣大農民歡度節日。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本次活動設置了“慶豐年”“曬豐收”“話豐收”“享豐收”四大主題區,打造一場集吃、游、購、賞、玩于一體的沉浸式節日體驗,共同分享豐收的喜悅,充分展示集美區農村面貌新變化、農業發展新成就和農民幸福新生活,進一步朝著“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的全面鄉村振興目標邁進。 本次活動由集美區農業農村局、后溪鎮人民政府主辦,集美區委鄉村振興辦、集美區文化和旅游局、集美區科學技術協會、集美區臺港澳辦、集美區婦女聯合會、集美區教育局、集美區司法局、集美區市政園林局、寧夏彭陽縣鄉村振興局、寧夏彭陽縣援寧工作組、三明市清流縣鄉村振興局、龍巖市新羅區鄉村振興局協辦。 10位在集美工作或學習的臺灣青年以“集美‘家鄉’”為主題,通過微觀植物造景的方式,呈現他們的第二故鄉——集美的村容村貌。(主辦方供圖) 花式慶豐收 看表演品美食其樂融融 一段喜慶的腰鼓表演《瑞獅賀豐收》拉開了本次活動的序幕,由農民朋友帶來的農味十足的文藝節目輪番登臺。此次文藝演出分為“慶豐收”“賀盛會”“共振興”三個篇章,匯集閩南民俗文化表演,舞出豐收的喜悅,曬出集美農民的幸福新生活。與此同時,舞臺下的主題插花、微觀景觀手工制作等體驗活動同樣熱火朝天。 金秋時節,瓜果飄香。蜜柚、油甘果、菠蘿蜜、灌口生態米、仙景芋等一大批特色農貨亮相“十全十美 喜慶二十大”豐收秀。這些產品根據集美區“一村一品”精選而出,展示了集美蔬菜業、水果業、花卉業等一批獨具集美特色的現代農業品牌。 現場還舉辦了后溪鎮、灌口鎮特色美食品鑒,灌口手工面線、建成咸水鴨、魚孚肉粽、白氏肉丸……大家品嘗集美味道,共享豐收“食”光。大飽口福后,大家還參與“團圓享豐收”博餅活動,通過鄉村振興、農耕文化等有獎問答贏取博餅券,體驗閩南特色民俗,收獲滿滿的知識。 集美區的書法家、畫家現場進行主題創作。(主辦方供圖) 翰墨話振興 農業農村發展成績亮眼 豐收節不僅有泥土芬芳,也有詩情畫意。活動現場舉辦“詩情畫意慶豐收”主題書法、水墨畫文藝展,通過水墨還原農民平凡與質樸的形象,講述農民對生活的熱忱,讓豐收節更添幾分人文內涵。多位集美區的書法家、畫家到現場進行主題創作,為農民朋友題字。 此外,“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集美區“時光長廊”以主題展板的形式,展示集美區紅色教育基地、黨建教育基地、鄉村黨校等建設成果,多層次、全方位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集美區農業農村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發生的重要變革,吸引了不少群眾駐足觀看、拍照。 “電商助農”帶貨直播間(主辦方供圖) 一個中心六大網點 消費幫扶助力鄉村振興 灌口的仙景芋、清流的賴坊花生、彭陽的月子雞蛋……當天,一大批農副產品在“電商助農”直播帶貨的鏡頭前集中亮相。據統計,本次豐收節通過看見集美抖音號、天下集美視頻號、集美區鄉村振興協作交易中心小程序三個平臺全程直播,總計88.7萬人次觀看,成交金額達157.62萬元。 作為集美區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載體之一,集美區鄉村振興協作交易中心于2019年啟動,通過小程序平臺,讓集美本土特色農副產品、對口幫扶地區的優質農貨搭上互聯網的“數字快車”,搬上千家萬戶的餐桌,助力農戶增收。 啟動儀式上,集美區鄉村振興協作交易中心的六個鎮街網點正式揭牌。據悉,網點的成立,把銷售平臺搬到農民“家門口”,進一步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更近距離地為農民提供宣傳、銷售等服務。這是集美區促進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持續深化閩寧、援藏及省內新羅區、清流縣和周邊地區的高質量協作,實現從脫貧濟困“供血”向產業扶持“造血”轉變的一次有益探索。 一條動線串聯山海 持續推動產業發展 隨著鄉村文旅、現代農業的發展,一條串聯起后溪鎮標志性的文旅景點、現代農業的動線正在形成。啟動儀式上,后溪“承霞抵苧,文啟兩岸”山海文明動線發布,具體點位包括:城隍廟文化廣場——兩岸青年交流基地(黑貓樹屋)——霞城老街、拱辰門——天水鷺花卉世界(花卉交易中心)——竺溪驛站文化走廊——竺溪橋農家樂聚集地。 該動線較好地展示了集美區后溪鎮的鄉風鄉貌,讓市民游客在歷史與現實中穿梭,品味集美鄉韻。“承霞抵苧,文啟兩岸”山海文明動線的發布,將推動鄉村文旅產業、現代農業發展,進一步推進集美區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一大批農副產品亮相集美區農民豐收節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達人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