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理論圓桌”走進廈門集美
2022-11-03 23:10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理論圓桌”學習互動分享會進集美活動(第二場)現場。東南網記者 李霖 攝 東南網11月3日訊(本網記者 李霖)11月3日上午,“理論圓桌”學習互動分享會進集美活動(第二場)在廈門集美湖畔舉辦。理論工作者、集美區建設者代表、基層理論宣讀骨干、黨員代表等相聚一堂,共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探討集美如何以更實舉措打造以人的現代化為核心的最美新城區,吸引更多人才,厚積發展優勢。 此次分享會通過“講”“做”“謀”三個維度,通過主題分享、問答互動,宣講黨的二十大報告有關“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相關精神,分享集美人居環境和生態文明提升的感受和成績,謀劃如何圍繞打造以實現人的現代化為核心的最美新城區展現更大作為,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集美力量。 講 中共廈門市委黨校副校長蘇秋華: 集美文化積淀獨一無二 中共廈門市委黨校副校長蘇秋華表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既是過去十年的成就,也是新征程的目標;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也是“五位一體”建設的重要內容;既是發展方向,也是實在民生。 “今天我們眼前的園博苑、水體,一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景象非常吸引人,也讓我們引以為傲,因為這一切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蘇秋華從集美出發,以多國生態文明、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為例,暢談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與要求。 蘇秋華說,集美擁有獨一無二的文化積淀,是嘉庚精神的發源地,紅色文化、華僑文化資源豐富,應該以更加自信的姿態,更加開放的眼光,胸懷世界的情懷,謀發展、敢奮進。 做 廈門市集美城發環衛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國忠: 良好環境提供更大發展機遇 出于對集美顏值的傾心和對嘉庚文化的向往,2019年,張國忠來到集美工作,把家也安在集美。作為一個新集美人,他見證了集美的發展,耳聞、目睹、親歷了集美區的變化。 他表示,從“平面”到“立體”,從“抓大體”到“摳細節”,環衛工作者的服務質量及水平不斷提升,也讓集美變得更美。集美正在以創新驅動來提升城市服務精細化水平,實現從被動管理轉變為主動響應,向“智慧化”“可視化”的城市運營管理目標不斷邁進。 現場,張國忠立足本職工作,從新集美人、集美新城工作者的角度作分享。他表示,良好的環境不僅能讓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也能提供更好的發展機會,“在我看來,集美區是一座有顏值、有活力和有溫度的城區,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理論圓桌”學習互動分享會進集美活動(第二場)現場 東南網記者 李霖 攝 謀 廈門市集美區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吳吉堂: 先謀后動立足優勢推進協調發展 “廈門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集美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發力點。”廈門市集美區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吳吉堂表示,精神文明是集美的優勢,也是名片,集美還坐擁山、海、湖的天然稟賦,“‘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兩個方面,集美有的說也有的做。” 怎么相協調?怎么和諧共生?吳吉堂說,這個答案歸根到底是要到具體的實踐中去找,要先謀后動。如何科學謀劃?他強調,要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效于民。謀物質文明,要向科技要生產力,向創新要生產力,向人才要生產力;謀精神文明,要依托“一精神三文化”,抓好發展機遇,深化“人文集美”建設。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要從理念、動作、機制上相協調。 吳吉堂還從青年人群作為切入點,細數集美建設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區的舉措;從人與山、人與湖、人與海等方面展開,立足集美自身的資源優勢、地緣優勢,暢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分享會總結 中共廈門市集美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莊志輝: 把學習收獲轉化為實效 活動最后,中共廈門市集美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莊志輝作總結發言。他表示,“理論圓桌”學習互動分享會既有“講”,又有“做”,還有“謀”,從三個維度把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學習領會與實際工作相結合,干貨滿滿! “從黨的十八大到黨的二十大,對于集美來說,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全面進步的非凡十年。”莊志輝說,黨的二十大,為集美未來的發展指明了道路。接下來,要學思踐悟黨的二十大精神,要做到“五個牢牢把握”,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實處,切實把學習收獲轉化為推動集美高質量發展的具體措施和實際成效,為廈門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集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