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美后溪鎮:環境大變樣 生活更美好
2022-11-02 08:27:14?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環境大變樣 生活更美好 集美區聚焦后溪鎮軟硬件整體提升,開展“三大整治、三大攻堅”行動,擦亮“全國文明村鎮”名片 廈門日報訊(記者 林桂楨 通訊員 馮立東 陳彥蓉)自2015年起,集美區后溪鎮連續三屆蟬聯全國文明村鎮。今年以來,集美區聚焦后溪鎮軟硬件整體提升,開展“三大整治、三大攻堅”行動,包括開展道路及周邊整治、空中纜線整治、垂直立面整治,以及推進交通秩序整治攻堅、小區提升攻堅、農貿市場改造攻堅等,整體規劃提升農村環境,優化人居環境。此次共生成項目28個,大力提升鄉村面貌,進一步擦亮全國文明村鎮名片。 亮點1 軟硬兼施 街面顏值再提高 “抬頭一看,湛藍的天空一覽無余!整治空中纜線的舉措,不但為村民消除了安全隱患,還提升了街面的顏值。”家住在后溪村的小李最近發現,經過改造提升,原本雜亂老舊的中秋街煥發“年輕面容”。 不僅抬頭看大變樣,腳下也有很大改觀——原來滿天揚塵的水泥路面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干凈整潔、寬闊平坦的瀝青路。環顧四周,道路兩側建筑的外立面、門店招牌也都清理翻新,顯得簡潔有序、美觀大方。 據了解,今年,后溪鎮對重點區域空中纜線進行規整處理,生成后溪村、侖上村空中通信纜線改造項目,以及后溪村城內社、街路社低壓電線改造工程,整治長度超過16593米,村莊上空線路規整清晰起來,空中“蜘蛛網”帶來的安全隱患得以消除。 此外,集美區還對后溪村、侖上村主要村道進行提升改造,完成村莊道路“白改黑”超過3公里,道路綠化改造近2公里,同時對道路水溝溝渠清淤、“明改暗”,顯著提升村莊整體面貌。針對垂直立面,生成中秋街建筑物外立面提升改造項目、孫坂北路兩側店招及建筑外立面整治項目,對房屋外立面、店面招牌進行統一清理翻新,打造中秋街“精品示范街”。 除了“硬件提升”,集美區還注重“軟件管理”,在農貿市場改造攻堅中,將后溪綜合市場移交區屬國企集美城發公司管理,安排執法力量進駐,提高管理水平;加強新村農貿市場指導檢查,對周邊店面外溢、占道經營等問題加大執法力度,引導商戶規范有序經營。 亮點2 疏堵結合 有效解決停車難 近日,碧溪花園南側停車場、后溪大橋左側停車場建設完工,共為周邊居民提供250個小型停車位和9個大型停車位。 就在不久前,侖上村的2處臨時停車場也已投入使用,提供停車位近1000個。據了解,今年以來,后溪鎮在上級相關部門的支持下,統籌部署推進,已利用收儲地塊建設了4處臨時停車場,占地近3.3萬平方米,有效緩解了轄區的停車壓力。 這是集美區采取疏堵結合的策略,全力解決停車難題、亂停車的典型案例。后溪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鎮一方面加大路面巡查處置頻次,增加50人應急力量用于交通督導,對違規停車、不文明停車行為進行勸導、處罰。另一方面,增加停車位供給,在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農村道路機動車及非機動車停車位“應劃盡劃”,并利用收儲地塊建設臨時停車場,滿足周邊村莊、安置房小區停車需求的同時,也讓周邊的停車秩序更加規范。 亮點3 拆用并舉 提升居民幸福感 “這一拆,道路暢通了,空間敞亮了,環境也整潔了不少。”兩個月前,看到小區里的違法建筑被拆除,永祥新城的居民們連聲稱贊,并開始期待小區未來的改造提升。 永祥新城小區建于2005年,是后溪鎮9個村居、13個征拆項目的安置房,人口多、入住情況復雜,一些居民私自占用綠化用地、公共空間及架空層進行違法建設,嚴重影響環境衛生和居民生活。 由于違建時間久遠,涉及的當事人較多,拆違難度大,如何才能平穩有序推進“兩違”治理?集美區將拆違治亂與居民生活品質的提升緊密結合起來,努力爭取居民的支持。 在前期實地勘察調研、廣泛宣傳引導的基礎上,后溪鎮結合居民實際需求,生成永祥新城小區提升改造項目,對拆違騰出的空間進行科學利用,在小區邊角地帶增加近200個車位,同時新增綠植綠化、修整排水設施,提升群眾生活舒適度和幸福感。設計方案效果圖在小區業主群和每梯的宣傳欄進行公布,“兩違”的拆除工作得到廣大居民的支持和響應。 很快,絕大部分違建戶自行拆除了違建,自搬自拆率達94%。既減少群眾損失,又減輕政府負擔,更是有力地震懾了違法亂建、亂圈亂占公共空間等違法行為,達到了多贏的效果。 據悉,根據《廈門市住宅小區公共設施及環境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后溪鎮還對平陽里等安置房小區及明宏小區、三興二里等無物業小區進行提升改造。 【相關】 完善機制 工作效率再提升 為推動“三大整治、三大攻堅”行動落實,集美區成立由區領導掛帥、職能部門牽頭推進、鎮街責任兜底、208個網格細化覆蓋的四級村鎮環境整治工作體系,26位區領導掛鉤139個考察點、17個農貿市場和4個建材市場隨機考察點,堅持高位推進、高壓督辦,通過定期巡查、現場辦公、點評工作、強化問責等方式壓實責任,在全區形成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文明創建態勢。 依托新成立的集美區社會治理工作委員會,集美區把城管、建設、市政、公安、交通等區級社會治理責任單位全數納入體系,每周定期組織兩至三次聯合執法。同時建立健全分工協作、專題研究和定期調度機制,讓問題的解決打破部門壁壘,運行機制更加順暢,工作效率顯著提升。 此外,該區充分發揮網格員作用,組織全體網格員培訓,常態化進行實地巡查,每周對轄區點位進行自查自評,動態保持高質量創建水準。 【點擊】 “紅色物業” 撬動小區文明 亂停車、停車難,是小區治理中最棘手的難題之一。日前,后溪鎮龍山社區充分發揮大黨委聯席會議、“紅色物業”黨建聯席會議等制度,鏈接共建單位資源,計劃將高速公路旁閑置地塊改造為電動車充電、停放區,滿足萬科廣場小區停車需求。 這是集美區借助“紅色物業”的“小支點”,撬動小區文明“大進步”的典型案例之一。今年3月,集美區印發近鄰黨建引領“紅色物業”實施方案,把物業納入城市黨建工作格局,全面加強黨對物業服務企業的領導和監管,推動“紅色物業”與網格(小區)黨支部、業委會協調運轉,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引領社會新風尚和城市和諧文明新發展。 今年4月,針對當前物業服務管理存在的難點、堵點和痛點,集美區成立了我市首個物業行業黨委——中共廈門市集美區物業行業委員會,統籌指導、督查和考核全區物業行業黨建工作,建立縱橫聯動、多方協同的工作機制;建立區級“紅色物業”黨建聯席會議制度,由集美區委組織部、區建設與交通局牽頭,政法、民政、公安、市場監管、城管等部門參與,實現條塊部門分工不分家,協同解決小區治理重難點問題。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