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 福建日報廈門觀察 > 正文

筼筜湖畔,繪就高顏值城市畫卷

2022-10-14 09:26:18? 作者: 陳挺?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筼筜湖畔,繪就高顏值城市畫卷

東南網10月1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挺

清晨,漫步在白鷺洲公園、筼筜湖畔,清風徐來,碧水微瀾,滿眼綠意。

這里是高標準的“城市會客廳”,2017年9月,作為金磚國家中俄兩國領導人雙邊會晤之地,“一城春色半城花,萬頃波濤擁海來”,筼筜湖由此名揚世界。

這里是高質量的“綠色發展引擎”,龍頭企業集聚,濱北超級總部基地落地,一批“稅收十億元樓”崛起,坐擁城市綠肺筼筜湖的廈門,以生態優先理念吸引總部經濟紛至沓來。

這里是高顏值的“生態效應帶動器”,習近平總書記在廈門工作期間,留下了筼筜湖綜合治理這一寶貴的生態財富,廈門生態文明由此發端,實現了“一個湖帶動一座城”的高質量發展,生態治理實踐不斷升華為生態文化的傳承、生態文明的延續。

筼筜湖畔,廈門市政園林人以數十年如一日的匠心和堅守,呵護城市容顏,繪就高顏值城市畫卷,以更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生態修復

——高標準的“城市會客廳”

“居然在城市中心的白鷺洲公園發現田鹀,太讓我驚喜了!”市觀鳥協會會員、廈門大學老師郭霖時常到筼筜湖畔拍攝鳥類,近日他意外發現并拍到田鹀。

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田鹀被列為易危級別珍稀生物,筼筜湖周邊綠地居然出現這一生物,讓廈門的觀鳥愛好者分外驚喜。

去年,筼筜湖保護中心與廈門市觀鳥協會合作的鳥類調查發現,湖區新增了杜鵑、骨頂雞、游隼等7種鳥類。近年來,湖區鳥類物種記錄持續增加,每次調查都能增加不少新種類。市觀鳥協會認為,這得益于筼筜湖整體環境的持續改善,人與鳥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已成常態。

馳而不息,久久為功。30多年來,歷經多輪整治,昔日的臭水湖,早已蝶變成今日水清岸綠、碧波蕩漾、白鷺低飛、魚翔淺底的濕地公園。這里不僅是珍稀鳥類的棲息地,更一躍成為生態花園之城的后花園,成為高標準的“城市會客廳”。

時光回到2017年的高光時刻,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期間,習近平總書記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筼筜湖中央的筼筜書院舉行雙邊會晤。習近平總書記滿懷深情地稱贊廈門是“一座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并給予詩一般的褒獎:“抬頭仰望是清新的藍,環顧四周是怡人的綠。”

近年來,廈門市堅定貫徹落實生態優先理念,構建共治共建共管共享格局,傾全區之力,以更大力度全面推進美麗筼筜建設,為共富注活水,大大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數據顯示,經過大面積的生態修復,筼筜湖生態指標持續改善,水體氨氮濃度已由1987年的39.4毫克/升大幅降低至2021年的0.058毫克/升;無機氮、活性磷酸鹽濃度與2015年相比,分別下降76.4%、63.4%,湖水水質大幅改善,水體復氧能力明顯增強。

湖區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游泳生物由極度耐污的攀鱸魚1種,增加至63種以上,累計發現鳥類95種、浮游動植物約200種,湖區人工恢復種植的大面積紅樹林,成為國內外罕見的城市中心家門口紅樹森林,水環境生態改善成效顯著。

2020年11月25日,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活動開幕式在筼筜湖畔舉行,海內外嘉賓云集廈門,筼筜湖以靜美、大氣和雍容的身姿,再度敞開胸懷擁抱世界。

生態發展

——高質量的“綠色發展引擎”

2021年,廈門向量空間科技成功競得濱北超級總部基地首宗地塊,打造字節跳動廈門辦公樓,在廈門特區建設40周年集中開竣工重大項目中,該項目名列其中,目前已順利開工。

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以筼筜湖生態修復為基礎,生態環境的改善,主城區居住和營商環境的提升,帶動思明區周邊10平方公里的土地價值顯著提升,龍頭企業紛至沓來,城市和社會經濟的高質量超越發展,受益于生態治理與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通過發揮濱北片區臨湖、近山生態資源優勢及核心區成熟資源,推動字節跳動等一批超高能級總部企業落戶,重點培育引進各類500強、央企、獨角獸、國內行業領先的頭部企業,打造臨湖近山漫行生態、高端商務配套齊全、區域智慧網絡領先的國際中央商務活動區(CAD),打造品牌化的城市客廳和地標。

依托筼筜湖現有山水脈絡,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建設中去,多元化推進生態產業融合,壯大“綠色發展引擎”——

總部經濟。思明區吸引了濱北超級總部基地落地建設,打造了一批“稅收十億元樓”,激活了海灣公園休閑娛樂夜經濟。2021年,筼筜湖周邊第三產業實現營收1597.6億元,筼筜湖片區逐漸發展成為廈門市標志性的行政、金融、商貿、旅游、居住中心。

生態旅游。建成集博物館、藝術館、科技館和圖書館等為一體的廈門文化藝術中心,集聚希爾頓、馬哥孛羅東方、凱賓斯基等五星級酒店和華潤萬象城、磐基中心等城市綜合體。通過開發新景區、新業態、新產品,打造出一條全域生態旅游的“大廈之門·幸福思明”新模式。

文旅產業。融合了閩臺文化、華僑文化、海洋文化核心元素的白鷺洲地標式景觀,集中展現廈門自然環境之美、人文之美和紅色文化之美。近年來,加快“以節促產”“以賽促產”,引進金雞百花電影節,舉辦廈門國際馬拉松賽,成功打造《白鷺女神》水幕演藝特色項目,形成“文化+旅游”“賽事+旅游”融合新樣板,實現了生態資源與文旅資源有機結合。

生態文明

——高顏值的“綠色帶動器”

“海風海浪依舊,廈門卻已舊貌換新顏。”言猶在耳,2017年,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期間,“城市會客廳”的筼筜湖畔舉行了多場活動。

筼筜湖治理,接續奮斗,永不停歇,一張藍圖干到底。

站在第二排澇泵站及西堤閘工程工地主圍堰上,海水汩汩流淌,注入筼筜湖,筼筜湖第五期綜合治理工作的第二排澇泵站及西堤閘正進入最后的施工階段。廈門市筼筜湖保護中心項目負責人說:“項目包括泵站工程、納潮與排潮閘工程、機電設備安裝工程和綠化景觀工程等,目前主體工程已經完成。工程預計明年3月底完工,建好后可將筼筜湖片區的防洪排澇能力提升到50年一遇標準。”

碧水興城,綠色帶動效應正持續放大。從湖邊水庫整治、西海域整治,到五緣灣綜合治理、環東海域綜合治理、島外九大溪流綜合治理,全市域流域河湖治理,一系列大型生態環境保護項目的規劃、實施,無不閃爍著筼筜湖綜合治理智慧的光芒,生態文明貫穿經濟社會發展的始終。

筼筜湖綜合整治工程,先后獲評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項目和“東亞海域污染防治和管理”示范工程,整治經驗入選國家發改委《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和自然資源部《中國生態修復典型案例集》,在國內外復制推廣。

2021年7月13日,外交部組織22國駐華使節團實地參觀筼筜湖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使節們對廈門經濟特區發展和筼筜湖的生態治理保護成就贊嘆不已;同年10月14日,筼筜湖生態修復作為我國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典型案例,入選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生態文明論壇主題四——“基于自然解決方案的生態保護修復”論壇。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的藍圖,始終堅持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并重,治理環境與改善民生并舉,統籌“水”治理,用好“湖”資源,多元化推進生態產業融合的“綠色帶動效應”型,高水平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生態文化傳承”型,廈門探索出的這一中心城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正妙筆書寫“產業富民”大文章,成為向世界展示美麗中國建設成果的窗口之一。

相關鏈接>>>

筼筜湖第五期整治

自2019起,以“水更清、景更美、魂更強”為目標,開展筼筜湖第二排澇泵站及西堤閘工程,使筼筜湖排洪能力由40m^3/s提高至90m^3/s,達50年一遇標準。

開展筼筜湖生態環境整治提升一期工程,湖區清淤約100萬立方米,以消除筼筜湖內源污染提升水質。

開展江頭地湖水環境治理工程,改善地湖水流狀況,打造兼顧防汛功能的景觀溪流;建設筼筜湖“西水東調”生態補水工程,新建海水補水管,保障筼筜湖上游供水穩定性。

開展筼筜湖周邊排洪溝清淤、箱涵修復和閘門改造工作;2020年前埔污水廠三期通水,2021年高崎污水廠一期通水,本島新增污水處理能力40萬噸/日,大幅提升本島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完善配套污水管網建設,加強污水調度能力建設,開工建設南湖公園西園調蓄池、筼筜污水調節池等調蓄池項目。

推進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開展片區正本清源工作,思明區先后開展官任試點片區、排海口以及筼筜湖南、北岸片區管網改造等4個涉及筼筜湖區排水管網改造項目,目前正在全面推進筼筜湖南岸、北岸片區2個EPC項目,預計2023年基本完工。湖里區已基本完成涉及筼筜湖區的江頭片區和縣后東片區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項目。

將環筼筜湖較寬綠地提升改造為口袋公園,增加建設公共活動空間、亭廊及休閑設施,為市民群眾提供更多的游憩空間,實現綠地“養眼、養腳、養心”。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