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融合 創新發展 解開廈門翔安跨島發展密碼
2022-10-10 11:05:23?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閩南紅磚雕(東南網記者 夏菁 攝) 藝術家正在創作新作品(東南網記者 夏菁 攝) 東南網10月10日訊(本網記者 夏菁 李奇 通訊員 葉曉菲)10月9日,由廈門市翔安區委宣傳部主辦、翔安區融媒體中心承辦的“喜迎二十大 帶您逛翔安”2022第三場采訪線活動舉行。來自中央、省、市媒體近30名記者組成采訪體驗團,走進內厝鎮黃厝村、廈門天馬LTPS及AMOLED產業基地、翔安大橋,近距離解開翔安發展活力背后的密碼。 黃厝村 傳統與藝術融合 為古村落注入人文生機 “鷺島溪里游,鷓鴣山間啼,田間農忙活,村邊高樓圍。”這首詩描寫的正是采訪團走訪的第一站——翔安區內厝鎮黃厝村。 近年來,黃厝村深挖閑置古厝民宅資源,用文化厚植鄉愁,用藝術賦能鄉業,圍繞文化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主題,不斷探索、呈現藝術和地方文化的更多可能性。 作為第一站的重頭戲,采訪團走進漆人藝術、坐望、古陶瓷、閩南紅磚雕、蔚藍山泥塑等6家文創工作室,看被藝術家用泥土、古陶重塑生命的傳統故事人物;把汽油桶解構做成門飾、吧臺、座椅等富有工業風格和色彩節奏的閩南古厝...... “這些工作室都是本地村民自家閑置古厝騰讓出來的,現已入駐20多家不同類別的藝術工作室。”據解說員介紹,翔安區已發掘的古窯址共8處,位于黃厝村的就有5處,其中黃厝的鴻崗窯最早可追溯至唐朝時期。 “黃厝村特有的歷史底蘊讓我找到了改造的方向。”作為黃厝村第一個入駐的藝術家,史文滄從2017年便駐村參與黃厝村的規劃和改造。未來,他希望通過文創帶動旅創,讓黃厝村成為廈門鄉村旅游新的網紅打卡點。 在黃厝村“繁星基地”,藝術家們還會在此開設公益課程,教孩子們畫國畫、彩鉛等。不難看出,藝術家們的入駐不僅美化了鄉村,更為黃厝注入了新的人文生機。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