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集美區 > 嘉庚故里人文集美 > 聚焦集美 > 本地資訊 > 正文

廈門集美:運用學村資源 守護舌尖安全

2022-09-06 08:32:31? 作者: 陳泥?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運用學村資源 守護舌尖安全

集美區創新地校食安合作模式,推動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建設

廈門日報訊(記者 陳泥 通訊員 曾真 陳杰集美區常住人口達107.8萬人,位居全市六區之首,其中,在校師生人數就超過30萬;集美學校食堂數量也是各區中最多的,占到全市總數的25%。做好校園餐桌安全監管工作,既是防范化解轄區食品安全風險的重點,也是健全食品安全治理體系的突破點。集美區緊緊圍繞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以食品安全“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專項行動為抓手,充分運用學村資源,通過壯大高校食安志愿隊伍、創建高校食品安全智庫團隊等措施,深化地校食安共建舉措,將高校優質科技、人才資源融入監管、引入企業,不斷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效能,推動食品安全治理水平再上新臺階。廈門市食安委日前通報2021年度各區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結果,集美區排名全市第二,連續5年獲評A級,受到通報表揚。

食安專家進企業

解難題促提升

6月15日,廈門集美轄區企業養樂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廈門分公司將一面“貼心高效助發展 熱情服務辦實事”的錦旗送到集美區市場監管局,對市場監管部門牽線搭橋、傾情服務、助力企業提質增效表達衷心感謝。

據了解,為解決該公司產品保質期與周轉期間的矛盾困擾,集美區市場監管局召集高校專家,專題研究如何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縮短產品周轉期,為企業爭取更多的銷售時間。經過專家研判,集美區市場監管局指導養樂多優化貨品管理模式,在廈門自有冷庫設立“待檢區”,對入庫的“合格品”“待檢品”實施色標管理,由企業自我承諾其產品在出廠檢驗菌落檢測報告出來之前,先行將產品發往廈門倉庫“待檢區”等待檢測結果,待產品檢驗合格后方可上市流通。此舉不僅幫企業縮短了產品周轉期,為其產品在市場流通銷售多爭取了3-5天時間,而且讓消費者能夠買到更加新鮮的產品,每年為企業減少產品過期損失約60萬元。

“把專家學者從高校里請出來,共同為轄區的食品安全把脈問診,是深化地校食安合作最重要的一步。”集美區市場監管局食品科科長黃煜說。去年以來,該局以服務促監管,通過組建涵蓋食品營養與衛生、食品微生物、食品檢驗等專業領域的高校食品安全智庫團隊,為轄區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提供技術指導和必要協助,努力實現多方共贏。

據悉,在2022年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中,集美區市場監管局還將為高校、科研院所、檢測機構等食安專家發放聘書,持續深化食安地校合作,升級專家“智囊團”,為推動轄區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創新創優、提質提效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互聯網+”智慧監管

護航校園食品安全

為提高對轄區學校食堂的監管效能,集美區市場監管局積極探索搭建智慧監管平臺,充分發揮“互聯網+”作用,通過電子化和信息化手段,使學校食堂后廚食品加工操作進一步規范化、透明化、科學化。在該局推動下,集美轄區學校食堂已100%納入我市“一品一碼”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統,272所學校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實時在線監督,市場監管部門可隨時遠程在線抽查學校食材進貨及后廚操作情況。集美區相關部門還建立起校園食品安全聯動機制,由集美區市場監管局每月通過“互聯網+雪亮廚房”“一品一碼”、不定期抽查學校餐飲服務操作規范和食品追溯制度落實,并由集美區市場監管局、集美區教育局進行聯合通報,推動學校食堂嚴格落實食品安全操作規范。

去年以來,集美區市場監管局會同教育、衛健、建設、民政、文旅等部門持續推進“明廚亮灶”建設提質擴面,加強學校食堂及周邊、醫院食堂、建筑工地食堂、養老機構食堂、旅游景區及周邊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監管,全區學校食堂、醫院食堂、養老院食堂“明廚亮灶”覆蓋率均達到100%,餐飲服務單位量化等級也均達到良好(含)以上。

在校園食品安全監管中,來自集美各科研院校的專家學者,也用各自專業的知識,在政策咨詢、風險管控、應急指導、科普宣教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依托集美文教區的優勢和優質企業、院校等資源,集美區市場監管局與集美大學海洋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簽訂《地校食安共治戰略合作協議書》,在食安人才培養、校園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進行合作。今年,集美區還新建了5個首批區級食品安全教育基地,并將會同集美大學的食安專家、學生為每個教育基地量身打造“一地一策”的食安科普宣傳“套餐”,提升食安教育質量。

高校“智囊團”獻計獻策

助力食安管控標準制定

在閩南,家有喜事都愛擺一場“流水席”,親朋好友、厝邊頭尾聚齊,隨著一盤盤噴香的菜肴上桌把喜氣傳遞。鄉宴承載人們對傳統節慶的美好寄托,鄉廚們也自然成為農村集體聚餐的活躍力量。早在2018年,廈門市首個“鄉廚合作社”就在集美區食安辦、集美區市場監管局指導下宣告成立,“集美區鄉廚合作社破解農村集體聚餐問題”還榮獲2019年廈門市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優秀案例。

2021年,在市食安辦指導下,集美區食安辦組織方圓標志認證集團廈門有限公司、集美大學專家,及集美區鄉廚合作社成員,將原有的農村集體聚餐各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規范進行總結梳理,歷經近一年的反復調研、討論、征求意見,最終形成《農村集體聚餐管理導則》,日前以廈門市食品安全工作聯合會名義正式發布實施。作為福建省首個針對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管理的團體標準,該標準被納入“供廈標準”體系,不僅讓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及操作“有標可依”,對強化供廈食品安全風險管控,提升鄉村文明和諧的整體風貌,實現美麗鄉村建設目標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也具有重要意義。

在專家助力下,集美區市場監管局指導轄區食品生產企業廈門市島之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制定鮑魚制品生產行業標準,該企業產品也因此成功入選供廈食品“鷺品”;并著手制定學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食品安全管理規范、“星級學校食堂”管理規范等一系列團體標準。

在邀請高校專家參與食品安全管控標準制定的同時,集美區市場監管局不斷健全食品安全風險研判機制,組織專家對油條檢出鋁超標是否屬于“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炸花生米檢出黃曲霉毒素B1是否符合“嚴重超出標準限量”等監管中遇到的難點問題開展食品安全隱患評估、風險分析,對后續開展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整治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

保健食品和藥品有什么區別,如何選購蔬菜瓜果,冰箱保鮮為什么要生熟分開……針對百姓關注的食品安全熱點、焦點、疑點,集美區食安辦、市場監管局還將“專家課堂”搬上互聯網移動端,攜手高校“智囊團”制作《阿集小美與您食話實說》系列短視頻,通過科普實驗、現場解讀等多種形式,向社會公眾普及食品安全知識。目前短視頻已制作播出10期,在抖音、學習強國及各主流媒體平臺播放,點擊量超2000萬。其中,由集美區食安辦選送的《食話實說——保健食品掀起你的“蓋頭”來》榮獲市場監管總局主辦的“保健食品大家談”優秀作品,成為全省唯一的獲獎作品。

【數據】

今年7813批次

校園食安快檢

全部合格

集美區將“食安快檢室建設”納入2022年區委、區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自今年建成以來,集美區食安快檢室、快檢車已完成快檢5374批次,合格率為99.6%。同時,集美區率先全市,在9所千人以上用餐的學校食堂實現食品安全檢測室建設全覆蓋,今年以來共開展快檢7813批次,全部合格。

集美區市場監管局嚴格查驗進口冷鏈食品“入廈通行碼”,利用“入市必登”系統,實現對136家進口冷鏈食品商事主體、76個凍庫,及隔離酒店、定點醫院食堂等重點部位履行進貨查驗主體責任情況在線巡查;將轄區8個農貿市場、348家經營戶納入豬肉“一證通”系統管理。

在市食安辦的統一牽頭組織下,集美區財政撥付專款保費49.4萬元,為全區居民購買食品安全公共責任保險,保險范圍涵蓋學校食堂、政府機關及事業單位食堂、建筑工地食堂、農村集體聚餐活動、文化經貿活動、農貿市場等群體性食品安全事件,提高轄區食品安全事件救助水平。

截至今年8月,集美區持有有效許可的餐飲服務單位9258家,存量位居全市六個區第二。IOI MALL、集美世茂廣場、灌口萬達廣場等大型商圈陸續落戶集美,兩岸龍舟賽等各項大型活動相繼在集美舉辦。

今年以來,集美區市場監管局順利完成19場次重大活動食品安全保障任務,保障237餐次,保障用餐人數約5.5萬人次。

【點擊】

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

集美區市場監管局扎實開展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

去年以來,集美區市場監管局扎實開展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嚴厲打擊突出違法亂象,截至目前共辦結各類食品案件500余件,罰沒款1014萬元。集美公安分局大力開展“食安7號”“昆侖2022”專項行動,今年上半年共偵破食品領域案件81起,查獲違法犯罪嫌疑人10名,對食品安全違法犯罪保持高壓態勢。

打擊“私屠濫宰”違法行為

今年5月,集美區市場監管局對轄區6名經營者銷售未經檢驗檢疫的豬肉行為依法進行嚴懲,處罰金額高達890萬余元。

此前,集美區市場監管局會同集美公安分局對轄區“私屠濫宰”違法行為進行打擊,情節嚴重的經營者已由集美區人民檢察院起訴追究刑事責任;對其中6名經營者銷售“私宰肉”行為,應依法進行行政處罰的由集美區市場監管局進行立案查處。集美區市場監管局根據通報和調查取證情況,依法進行立案調查,依據《生豬屠宰管理條例》(2016年修訂版)第二十九條有關規定,分別對6名經營者依法做出行政處罰,共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幣約10.9萬元,并處罰款人民幣880萬余元。

嚴查貨物走私

今年3月25日,集美區市場監管局得到有貨車非法走私貨物的線索,立即出擊,查扣了兩車無合法來源手續的進口雞肉凍品,共計24.9噸。

經現場檢查,兩輛貨車上存放的凍品均無中文標簽。執法人員根據外包裝的英文信息,初步判定為來自英國的凍雞翅。貨車司機現場不能提供相關的報關單、檢驗檢疫證明、核酸陰性報告、消殺證明等材料。

根據疫情防控有關要求,集美區市場監管局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聯系集美區疾控中心開展應急處置。現場貨車環境采樣8份,貨品樣本22份,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由于無法確認貨主信息,目前,集美區市場監管局已將相關線索通報寧德相關部門做進一步調查,該批次貨品已被查扣并銷毀。

取締露天無證小作坊

今年4月中旬,集美區市場監管局在日常食品安全巡查中發現一家無證小作坊未取得《福建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核準證》,現場共有酸菜等腌制食品200桶,每桶約60斤。生產加工場所沒有搭蓋帳篷,腌制的酸菜、酸筍、豇豆等以及食品加工用鹽、食品添加劑等均直接放置于露天地面,衛生環境差、生產條件簡陋。

集美區市場監管局杏林所執法人員隨即查封涉案場所、食品及原材料等,并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對現場4種腌制食品進行監督抽檢。經檢測,該小作坊生產加工的其中一款酸菜的苯甲酸及其鈉鹽項目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要求。在杏林街道牽頭組織下,市場監管部門對高某生產的200桶腌制食品及相關原材料、生產工具進行銷毀、清理。后續,集美區市場監管局依法將對當事人無證從事小作坊生產活動和生產不合格食品的行為予以行政處罰。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