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 本網原創 > 正文

廈門金山街道:溫暖逆行 社區工作者堅守防控“疫”線

2022-08-18 16:41:19? 作者: 夏菁 張超?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在流調工作中忙碌的張秀云(金山街道供圖)

東南網8月18日訊(本網記者 夏菁 通訊員 張超)近日,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廈門市湖里區金山街道社區工作者不辭辛勞地奮戰在抗疫一線,當好疫情防控“最后一米”的守護人。他們是普通人、是超人,更是新時代社區抗疫逆行者。

流調轉運不眠不休24小時

“走過你走過的路,不算相逢,算密接、次密接!”最近,網絡上流傳的這句話成為金安社區工作者張秀云的口頭禪。8月9日起,廈門確診病例逐漸增多,人員的信息核實工作量迅速增加。“以前可能每天十幾個人,我一個人能搞定,結果沒想到現在人數一下增加到幾十個甚至更多。”這幾天她一直坐在電腦前,急促地敲擊鍵盤,熟練地操作疫情防控系統,完成一系列操作后,又抓緊時間開始撥打下一個電話,確保溯源信息落實到位。

從上午到傍晚、從深夜到清晨,張秀云眼睛一直盯著電腦,手里的電話響個不停,面對逐漸增多的工作量,她想得最多的就是快一點,再快一點。連日來,同事們都撲在了核酸采樣現場,張秀云一人在電腦前,這樣沒白天沒黑夜地忙碌著,連自己出現眩暈、眼花的癥狀都顧不上了。

由于原負責人員轉運的方曉斌被抽調至“兄弟社區”支援,張秀云在流調工作之外還擔起了人員轉運重擔。溯源平臺一般都是晚上下發轉運通知,張秀云一邊聯系申請隔離酒店、聯系街道申請轉運車輛,還需要實時關注平臺密接人員信息,時常協調到深夜。

不論是24小時在線、迷迷糊糊地小憩,還是回到家頭暈目眩,張秀云都覺得再苦再累都不怕,“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保證各項工作落實到位,我們和居民一道守望相助、風雨同舟,只要能守護好這萬家燈火,再累也值得。”她堅定地說道。

康麗蓉(左一)在核酸采樣現場(金山街道供圖)

不知疲倦的抗疫女漢子

“什么活她都干,從來不嫌臟累。”“別看她小個子,卻和小伙子一樣有力量!”這位同事口中的“超人”就是來自金林社區的康麗蓉。

除了需要負責核酸采樣點的全場把控工作,康麗蓉還需兼顧日常的民政、文體等一系列工作。幾天前,她得知采樣點附近有一名流浪者,她安排好手頭上的工作后,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查看,詳細了解流浪者的情況,并同步聯系市救助站。由于查詢不到該流浪者的身份信息,社區無法對其進行核酸采樣,康麗蓉立馬協調相關單位為他進行單人單管采樣,只為確保疫情期間應檢盡檢,不漏一人。

連日來,她都奮戰在抗疫一線,早出晚歸,不知疲倦,家里兩歲多的兒子身體不適,她都沒法顧上。因核酸檢測時間延長,同事們提議她先回家,但她卻因放心不下,和大家一同堅守直至撤場。

作為同事口中什么都會的“多面手”、領導眼中“社區不可或缺的人”,康麗蓉卻覺得沒什么特殊的:“我就想著別因為個人情況給社區添亂,本來人手就緊缺,大家都很辛苦,我也只是在做該做的工作。”

林小聰(左二)和吳小斌(左一)在工作中配合默契(金山街道供圖)

同心守“家門” 一線“好搭檔”

林小聰和吳小斌是金林社區的一對“黃金搭檔”,多年來的攜手工作,使他們配合默契。這次疫情發生以來,兩人不斷切換服務員、保衛員、宣傳員等多重角色,與社區同事一起為疫情防控的各種“瑣事”忙碌到深夜,對他們來說,日行幾萬步已不足為奇。

在人員轉運工作上,林小聰與吳小斌不分你我,不論白天黑夜,都會第一時間到位。然而轉運對象情緒激動、不配合是常有的事。這時,搭檔倆人都會耐心與他們交談,安撫情緒,全程陪護,直到轉運對象的情緒得到緩解。“大半夜,他們緊張害怕是很正常的,我們一定要真誠、用心,等他們理解了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向我們表示感謝時,我們心里就暖暖的。為了戰勝疫情,一切都值得。”他們說。

在開展核酸檢測工作前夜,林小聰按要求將一切防疫物資保障都落實到位后,卻收到消息稱,送來的核酸采樣管出錯了,本為20混1的采樣管卻送成了10混1,于是林小聰一直等待替換直到凌晨三點多。這一夜他只休息了不到兩個小時,便再次投入次日的抗疫一線。

“不僅是我們,社區里的很多人每天不是很晚回家,就是直接睡在辦公室里。這場戰斗,就是在跟新冠病毒賽跑,我們必須搶時間,這是我們的工作,也是我們的使命。”兩人目標明確且眼神堅定。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