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會召開 海滄經驗成典型
2022-07-07 17:31:39? ? 來源: 廈門晚報 責任編輯: 劉瑋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投放點外墻上掛滿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的照片。 6月1日,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會在海滄區召開。活動以“典型引路”,參會人員實地參觀海滄區垃圾分類工作典型做法,贊嘆道:“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海滄模式’特別有學習借鑒意義。” 據介紹,本次現場會不僅學習好經驗好做法,同時也是對全市垃圾分類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推動我市垃圾分類工作創新發展,讓“廈門模式”繼續領跑全國。 天竺花園小區 黨建引領 五步推進社區垃圾分類工作 1日下午3點,大家來到天竺花園小區,這里的垃圾分類主題氛圍營造移步易景,不少人打開手機拍攝。 在小區垃圾分類投放點,有一個個集裝箱式小屋,除了垃圾桶,還配備洗手池、風扇、監控和卷閘門,墻上張貼著漫畫。“豬吃的是廚余垃圾,豬不吃的是其他垃圾,賣了能買豬的是可回收物,豬吃了會死的是有害垃圾。”天竺社區黨支部書記、社區主任王仁洋的講解讓大家都樂了。她說,正因為詼諧可愛,所以受歡迎。在投放點入口處還有垃圾分類照片墻,上面掛滿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的和諧畫面。 王仁洋說,小區內還設有垃圾分類主題宣教室,每個月都會開展主題活動。通過不斷探索創新,從撤桶并點,到培訓教育促工作能力提升,再到多部門聯動的工作例會,形成“黨建引領,五步推進”的工作機制(以黨建引領促工作全面推進,以培訓教育促工作能力提升,以工作例會促問題有效解決,以宣傳勸導促分類意識增強,以執法檢查促有效精準分類),有效推動社區垃圾分類工作。 幼兒園與小區之間的圍墻上掛滿形態各異的手工墻飾。“垃圾分類習慣要從小養成,社區與幼兒園開展‘大手牽小手’活動,通過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整個社會共同參與垃圾分類工作。”王仁洋說,社區特別注重孩子們的想法,專門設置兒童議事會活動,帶領青少年走遍小區,引導和鼓勵他們主動參與社區治理。 青春海岸小區 深化“近鄰”理念 形成“兩會四聯一模式” 白天的青春海岸小區“找不到”垃圾桶,投放點整潔無異味。“你們是怎么做到的呢?”有人疑惑。“小區實行定時定點投放,垃圾桶擺放時間為每天傍晚6點到第二天上午8點。”興祥社區黨支部書記、社區主任胡艷秋介紹,該做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歷經撤桶、縮點等“陣痛”過程,經過物業、居民以及社區多方聯動,最終才實現的。 小區通過深化“近鄰”理念,形成“兩會四聯一模式”工作機制,探索居民、黨群和社企共建共享的管理模式,即物業主任聯席會、黨群議事會,家校社企四方聯動,采取定時定點投放24小時閉環管理模式。“每隔一段時間,社區都會召集轄區小區物業主任開會,攜手黨建‘匯享聯盟’單位共同開展活動。”胡艷秋說,這既強化黨組織的引領和服務功能,又通過多方聯動,持續推進垃圾分類做實做細。 記者看到,投放點還啟用“電子監督員”,屏幕上播放監控實時錄像,只要人靠近,喇叭就自動發出語音宣導,居民的一舉一動也在顯示屏上實時顯示。胡艷秋說,工作人員可以通過監控找到亂投放的居民,上門宣導,屢教不改的,社區會聯動城管中隊上門依法處罰。 小區垃圾分類宣傳氛圍濃厚。 聯動執法 多維手段直觀給力 海滄提高垃圾分類執法頻次,1-5月執法數量全市第一 在隨后的座談會上,與會人員圍繞海滄區的經驗做法展開討論:“海滄區垃圾分類工作在精細化管理上走在前列,具有學習借鑒意義。”“垃圾分類執法‘海滄模式’,監控到位,聯動執法,多維手段,更直觀有效。”“黨建引領,發動群眾力量,營造良好氛圍。” 考評與執法,如同車之兩輪、人之兩腳,缺一不可。與會人員提出,行政執法部門要依據《廈門經濟特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建立健全執法機制,推廣監控取證等先進做法,提高執法頻次。 根據市行政執法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5月,海滄區在垃圾分類執法數量上名列全市第一,占全市總量的三分之一。 記者從海滄區垃分辦了解到,海滄區開創執法新模式,成立由海滄區城管局一把手擔任組長的垃圾分類執法領導小組,各中隊成立垃分執法組,今年以來邀請媒體參與,聯動建交局、工信局等多部門開展聯合執法,舉辦監控系統執法現場會,各中隊利用監控視頻取證、遠程執法和邀請執法對象上車談話等方式,教罰結合、以罰促管。 座談會上,相關負責人要求各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做好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意義,善于總結提升,持續完善工作機制,同時還要堅持問題導向,推進我市垃圾分類工作再上新臺階。接下來,要結合文明創建,深化垃圾分類工作。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