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美:瞄準問題 常態長效抓創建
2022-06-27 07:34:16? ? 來源: 海西晨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瞄準問題 常態長效抓創建 集美區將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為群眾創造宜居環境 海西晨報訊(記者 宗琴)這是一場直面問題的現場會,更是一場加力加壓的動員會。25日上午,集美區在后溪鎮舉辦文明創建現場推進會,并突擊檢查了后溪鎮綜合市場及周邊村居,力促薄弱環節落實整改。 記者了解到,集美區將統籌一盤棋、一張網、一條心,對標對表,大力攻堅克難,壓實責任,確保常態長效做好文明創建各項工作,為廈門市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貢獻集美力量。 直面問題 列出清單精準發力 “不怕揭短亮丑,就要臉紅出汗。”會上,集美區創建辦梳理出了公共設施、占道經營、市容市貌、環境衛生、公益廣告、交通秩序等十方面問題,直面文明創建工作中存在的痛點和難點,列出項目清單,并“點名道姓”列出責任單位,清楚對標、精準發力。 村鎮環境是今年測評的重中之重,集美區聚焦村鎮環境、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等既往工作中的薄弱環節,精準對照測評標準和操作手冊,逐條逐項逐個點位過篩子、找差距,把工作落實落細到每個社區(村)和網格中,確保全覆蓋、無死角、無盲區、全面達標。 目前,集美區成立了由區領導掛帥、職能部門牽頭推進、鎮街責任兜底、208個網格細化覆蓋的四級村鎮環境整治工作體系,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重點發力 村居村貌煥然一新 人居美、環境美、生態美,是村鎮環境專項整治的目標。集美區因地制宜,通過提升村容村貌、完善公共基礎設施等,為村居村貌換新顏。 走進集美區后溪鎮二農社區埭溪橋社,融入閩南風格和獨特古驛道文化元素的鄉村環境引人駐足。這里沒整治時,被村民形容為“垃圾場”,集美區通過修繕道路、設置垃圾投放點、整治周邊環境等,為其“大變身”。 在集美區,像埭溪橋社這樣“大變身”的村(社區)還有很多。集美區將對灌口鎮、后溪鎮10個自然村進行水環境提升,計劃今年年底全部改造完成。集美區今年還計劃完成3個“綠盈鄉村”提升和25戶以上省級“美麗庭院”創建任務,為農村環境“換新顏”。 同時,集美區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最后一米”聚點功能,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宣導活動,將文明之風吹進群眾心坎里,為鄉村振興發展注入新動力。 打破壁壘 上下合力全員參與 文明創建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全區“一盤棋”統籌推進。前期,集美區成立了社會治理工作委員會,將區級社會治理責任單位全數納入體系,打破部門壁壘,構建“一盤棋”工作格局。目前,所有鎮街掛牌組建了綜合執法隊,下沉了執法力量。 上萬平方米土地上,散布多棟磚混建筑、7個簡易鐵皮搭蓋和近20個集裝箱等違建……這一場景出現在東安社區。長期以來,由于違法搭建的廠房、集裝箱等被層層轉租,存在眾多違建當事人和實際使用人,關系錯綜復雜,難以拆除。上個月,在社會治理工作委員會指導下,僑英街道辦牽頭,僑英城管中隊聯合集美區應急保障大隊、城管機動中隊、交警、公證處、電力、水務、消防救援大隊、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等18個部門,共出動人員200余人,徹底拆除了該地塊上的違建,騰出土地面積16736平方米。 文明創建離不開群眾參與。集美區堅持匯聚群眾智慧,持續開展“攜手扮靚文明集美”金點子征集活動,截至6月26日,共收到231條留言,已反饋214條,辦結率近93%。 同時,集美區通過志愿服務、社區“雙報到”等活動形式,依托基層黨組織、誠毅志愿者聯盟等陣地,攜手市民群眾共同開展“潔凈家園”等活動,使群眾在參與創建中提升獲得感和幸福感。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