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同安:立足資源稟賦 發力鄉村振興
2022-06-24 09:32:45?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同安:立足資源稟賦 發力鄉村振興 東南網6月2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楊珊珊 通訊員 楊心亮) 放眼同安:南部,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的同安灣新城逐漸崛起;中部,人文底蘊富足的千年古城宜居宜業;北部,廣袤的田野美麗如畫,鄉村振興的主戰場上一派生機勃勃。 2021年同安區在“福建省鄉村振興熱度指數”評價結果中,綜合排名進入前十,為廈門市唯一的入選區。作為廈門市土地面積最大、村莊數量最多的轄區,同安區歷來是廈門“三農”主戰場,如今更是廈門鄉村振興工作主戰場。 “一村一品”底氣足 6月初,雨水連連,雨霧氤氳為群山環抱的古村落平添幾分詩意。汀溪鎮頂村村中,村民們穿著防水褲,在雨中撥開一人多高的茭白田,彎腰快速將一株株茭白拔起。 作為頂村村的特色“一村一品”,這里的茭白遠近聞名,村莊還躋身“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 近年來,頂村村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茭白產業品牌等多元業態,村里由村“兩委”帶頭、黨員先行,成立頂上鄉村農家樂專業合作社,帶動村民參與入股,還成立頂上鄉村農家樂專業合作社黨支部,逐步形成“鎮黨委、村黨支部、合作社、村民”四方參與的監督管理模式。合作社對鄉村旅游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開發管理,不斷加大投入,建設高空滑索、階梯橋、奶瓶喂魚、叢林抓雞等旅游項目。 目前,同安區已打造“一村一品”專業村22個,其中國家級、省級示范村6個,在大力發展休閑農業方面,現有5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4個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2021年,全區農業總產值22.92億元,獲評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百利、銀祥等15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作用明顯。 項目驅動促發展 今年年初,蓮花鎮后埔村的580畝產業振興項目傳出喜訊,首期200畝土地由廈門市綠瓢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流轉,下一步還有300多畝耕地作為村企合作的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由綠瓢蟲公司與鎮村進行洽談。 “我們攜手同安農業投資有限公司擬在蓮花鎮建設10個百畝以上規模的現代化農業產業基地,作為鄉村振興產業項目,公司每年將拿出10%的凈利潤支持當地鄉村振興。”專注于綠色認證蔬菜生產的“綠瓢蟲農品”負責人曾旭瑜告訴記者。 更多的項目驅動、項目合作,已成為同安引領村集體和村民致富的動力源。 在蓮花鎮軍營村、白交祠村等茶產業集中區域,恒利茶業等龍頭企業以“企業+基地+協會+農戶”模式,帶動當地及周邊500多戶茶農、6000多畝茶園茶業發展,年銷售茶葉1000多噸。 在汀溪鎮古坑村,村里建起集產、銷、學、研、旅為一體的三角梅產業示范園,不僅“同安紅”品種的三角梅銷往全國,這里移步皆景、錯落有致的山水田園花景,也正吸引著更多游客。 同安不斷建立健全“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農業產業化體系,積極探索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思路,全區村集體經濟平均收入從2012年的35.47萬元提高到2021年的183.31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1.13萬元增至2021年的2.76萬元。 人居環境大提升 本月初,全國首場“農業碳匯交易助鄉村 數字人民幣萬人購”大型活動啟動儀式在蓮花鎮白交祠村舉行。上萬名市民群眾通過廈門產權交易中心農業碳匯交易平臺,運用農業銀行數字人民幣線上購買蓮花鎮的農業碳匯,為蓮花鎮軍營村、白交祠村、小坪村、西坑村等9個村集體增加綠色收入。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如今,走進曾經最偏遠的軍營村、白交祠村,目之所及,干凈平整的水泥路縱橫交錯,一棟棟戴上“紅帽子”“藍帽子”的民居錯落有致。近處,還有整治后的九龍溪清澈流淌,遠處藍天白云下茶山環繞。村黨群活動服務中心門口的小廣場上,“軍營村人居環境整治紅黑榜”和軍營村村規民約默默約束引導著村民共同愛護家園。 從曾經的“臟、亂、差”到如今的省級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巨大的改變也為軍營村的旅游業發展奠定基礎。村民人均年收入在2013年首次突破萬元大關后,至2021年已達到42558元。2021年,村集體收入突破98萬元,村民連續三年獲得來自村集體合作社的分紅。 軍營村的蛻變只是同安區著力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實現農村美的縮影。通過全力強化流域綜合治理,同安區推進安全生態水系建設,治理河道120公里;汀溪水庫飲用水源及國省控斷面水質實現100%達標,隘頭潭國控點水質排名連續6個月全國前30名。至今,該區已圓滿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獲評省級村莊清潔行動先進區。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