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美:做實三篇文章 探索兩岸融合
2022-06-24 09:28:52?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集美:做實三篇文章 探索兩岸融合 東南網6月2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田圓)兩岸一家親,閩臺親上親。一直以來,集美區在兩岸融合發展方面有著扎實的基礎和鮮明的優勢:1989年、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集美區相繼設立杏林臺商投資區、集美臺商投資區,形成臺企多、臺商多、臺胞多的鮮明特色。 2019年12月,集美被確定為全省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縣域集成改革試點區。試點開展以來,集美區圍繞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第一站,以集成改革為動力,積極探索實踐、勇于改革創新,做細做實“通、惠、情”三篇文章,改革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效。 以惠促融 臺胞在廈圓夢 “一路逐夢,最終,我選擇了集美!”當第一次踏入集美聚融壹家臺灣青年雙創基地時,陳明佑覺得自己找到了“在路上的家”。 陳明佑說,在找尋創業落腳處的道路上,他去過上海、深圳、武漢、南京,一路探索、一路逐夢。當他來到集美,看到聚融壹家臺灣青年雙創基地門口的“小火車”展示墻,瞬間讓他的心頭涌上暖意。從此,他決定留在集美。家人式關愛、手把手輔導,讓陳明佑和其他像他一樣來大陸就業或創業的臺灣青年感受到集美的滿滿誠意,對未來充滿信心。 數據顯示,目前在集美區臺企中,臺青創業企業超五成,就業創業臺青近2000名。聚焦“以惠促融”,提高福祉保障,集美區先后在區行政服務中心設立臺胞服務驛站,開通臺胞警務服務站、臺胞辦稅綠色通道,推出26項“一件事一次辦”臺胞套餐,同時完善保障臺胞就學就業、居住生活、出行往來、法律服務等同等待遇的政策措施,先后幫助830名臺胞參加社保,安排535名臺胞入住人才公寓,發放臺籍人才補助350萬余元…… 今年初,集美區提出建設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區,推動實施臺青聚融友好工程,旨在通過發揮政策疊加、產業扶持、校企聯動、金融保障效應,幫助更多的臺胞在大陸筑夢、圓夢。 以通促融 打造創業熱土 為推動對臺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等落地,集美區堅持先行先試、應通盡通,以良好的政策環境和高效優質的服務措施,為臺青就業創業聚能蓄力,為臺企在集發展解決后顧之憂。 聚焦“以通促融”,提升服務水平,集美區近年來先后組建臺企上市服務聯盟,創建“海峽兩岸(廈門)直播電商產業合作園”,并設立臺灣影視投資一站式服務窗口,目前17家臺企入駐影視文創園。此外,還成立高校臺籍專家顧問團,累計為30余家臺企提供顧問服務;做好臺商臺企金融服務,為18家臺企擔保2億元,幫助25家臺企融資19億元。 2020年至2021年,共有14家臺企在大陸發行上市,其中集美就占2家。此外,集美還有1家臺資新三板創新層企業。位于軟件園三期的萬久科技,就是近年來集美區助力臺企上市的一個成功范例。 “得知集美區臺企上市服務聯盟成立,我們都很開心。這些服務舉措正是我們需要的。”廈門萬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鄒朝圣說。 4月,全國首個臺企上市服務聯盟——集美區臺企上市服務聯盟成立,讓企業面臨的問題在這里都可以得到一站式解決。“在新三板掛牌前,我們也遇到一些涉稅難題,稅務部門工作人員給出專業的建議,讓我們及時完善財務機制、強化內部管理,籌備上市的時候相對輕松一些。”鄒朝圣介紹,自2020年以來,企業還享受各項稅費優惠政策,減免了270.18萬元,幫助企業在疫情防控期間平穩渡過難關。 以情促融 構建共同家園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兩岸地方傳統文化一脈相承的生動景象成為兩岸交流的橋梁和紐帶。 不久前在集美舉辦的2022“龍騰虎躍”海峽兩岸賽龍舟活動及系列文化活動,不僅有300米直道賽和中國龍舟拔河公開賽,還舉行兩岸包粽子大賽、非遺手藝市集、古禮端午互動、兩岸詩歌節、兩岸端午文化論壇等活動,讓眾多兩岸民眾感受到端午民俗文化魅力的同時,更感受到集美學村的百年底蘊和時代氣息,感受廈門作為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的溫馨與熱情。 近年來,集美區聚焦“以情促融”,深化人文交流,以辦好海峽兩岸龍舟賽事等為契機,進一步在深化兩岸文化交流、增進同胞感情上做文章。依托宗親、鄉親、民間信仰等紐帶,集美區深入實施親情鄉情延續工程,發揮閩南文化、嘉庚文化、學村文化等優勢,通過多層面文化交流,促進閩臺各領域融合發展,推動兩岸同胞走得更近更親。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改革創新,努力在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爭取更大作為,把集美區建成兩岸融合發展集成服務示范區。”集美區相關領導表示。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