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翔安:“五個新躍升”提速發展 民生幸福不斷升溫
2022-06-16 17:17:31?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翔安區推動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朱毅力 攝) 東南網6月16日訊(本網記者 夏菁 通訊員 林瑞聲)16日上午,由廈門市委宣傳部主辦的“牢記使命 奮斗為民”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翔安區專場舉行。會上介紹了翔安區推動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型城鎮化進程、社會治理現代化、區域綜合競爭力、人民高品質生活“五個新躍升”,加快建設創新、繁榮、生態、活力、幸福“五個翔安”。 發布會由廈門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上官軍主持,翔安區委書記黃鶴麟,翔安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佳鍛,翔安區副區長顏莉莉出席。 黃鶴麟表示,2003年10月19日,翔安因應“提升本島、跨島發展”戰略正式設區。建區以來,一批又一批創業者以拓荒牛的姿態,艱苦創業、團結拼搏,拼出了翔安氣勢,貢獻了翔安優勢,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努力為群眾創造高品質生活。 其中,GDP從建區時的22.4億元增長到781.79億元,位列全省各縣(市區)第21名;財政總收入從建區開始的1.17億元增長到93.45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從25.73億元增長到去年達17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從建區之處的4.36億元增長到777.65億元,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各縣(市區)第一。在推進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同時,翔安區著力加大民生補短板力度,居民可支配收入從建區時的4221元增長到40062元。 關鍵點:產業高質量發展 形成四大重點產業鏈群 引進重大產業項目 翔安區堅持創新驅動戰略,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增強產業新動能和競爭力。天馬、中創新航等重大產業項目相繼引進,電氣硝子、ABB、聯芯等投產擴產,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到去年的434.5億元,年均增長7.7%。 目前,翔安區已形成了平板顯示、半導體和集成電路、機械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等四大重點產業鏈群,其中平板顯示產業去年產值778.4億元、占全市的48.5%,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產業產值233.6億元,占全市的48.6%,兩條產業鏈都占據了全市的“半壁江山”。 翔安區還注重培育和引導企業增強創新意識,現在翔安已有“三高”企業427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09家,“專精特新”企業66家,重點實驗室23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8家,去年,全區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已超過50%。 同時,翔安區還大力發展生物醫藥、健康醫療、海洋經濟和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文化創意等現代高端服務業,服務業增加值占比超過30%。工業強區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成為翔安的鮮明特點。 翔安馬塘村已發展成為百姓福、生態美的全國文明村。(朱毅力 攝) 關鍵點:新型城鎮化進程 一座座新城加速崛起 城鎮化率提升至70.5% 翔安區堅持以高于島內的標準,加快建設基礎設施,加快推進重大片區、重點項目建設,城市發展形成新骨架。 航空新城、東部體育會展新城、翔安南部新城以及同翔高新城等一座座新城加速崛起,城鎮化率從56.1%提升至70.5%,常住人口從建區之處的27.2萬人增加到61萬人。 另外,地鐵3號線建成運營,4號線全線貫通,濱海東大道、海翔大道等主干路網四通八達,新增園林綠地110公頃,水電氣污等市政配套也不斷完善。 關鍵點:社會治理現代化 推行網格化管理 省級文明城區考評全省第五 翔安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提升環境質量,全面完成15.3萬畝海域退養,依法清退洗砂廠、機磚廠等落后產能,小光山礦區等一批歷史環境頑疾得到解決,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三大流域水質達標率均達100%。 該區規范整合村居各類專兼職人員,建立一支700多名的網格員隊伍,推行網格化管理,獲評省級“平安區”。翔安堅持文明創建和社會治理相結合,在去年省級文明城區考評中,翔安排名全省第五,創歷史最好成績。金柄村、馬塘村上榜中國美麗休閑鄉村。許厝村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馬塘村六連任“全國文明村”。 建設中的翔安大橋(翔安區委宣傳部供圖) 關鍵點:區域綜合承載力 重大公建項目落地建設 新機場擬2026年建成 翔安是全市“跨島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承擔著全市最多的省市重點項目,今年有119個。 翔安區充分發揮對臺對金區位優勢,打造臺胞臺企登陸“首選門戶”,努力打造“雙循環”的重要通道和樞紐節點,一批重大公建項目落地建設,廈門新機場計劃2026年建成運營,新體育中心、新會展中心都將在明年全面建成,廈門第二東通道預計明年春節前建成通車,第三東通道爭取今年年底開工。 謀劃布局重大發展平臺和載體,翔安陸續規劃建設了同翔高新城翔安片區、海洋高新產業園等市級平臺,布局了翔安數字經濟產業園、廈大國家大學科技園,綜合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翔安區讓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翔安區委宣傳部供圖) 關鍵點:人民高品質生活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民生項目“加速跑” 翔安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提升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成為“全市樣板”,馬塘村入選新中國70周年“富強之路”十大典型村莊,同時,突出抓好被征地退養農漁民等重點群體就業,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達到4.8萬人次。 翔安區大力推進“黨建富民強村”工程,帶動全區106個村居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20萬元,其中13個村居超100萬元,全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48%,高于GDP增速。 引“名師”、建“名校”,翔安還成立全省首個區屬普惠性教育集團,新增各類學位7萬余個,實驗小學、雙十中學、科技中學等一批市屬名校落地辦學,建成30個市級名師工作室,引進高層次教師35名。此外,翔安區新建及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項目103個,省級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從4%提高至97%。同民醫院更名“市第五醫院”并晉升三級醫院,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建成運營,醫療保障水平顯著提升。翔安區還設立全市首家老年康養醫學中心和首個福利性托育園,“一老一小”服務體系更加健全。 明年,翔安即將迎來建區20周年,青春翔安、風勁帆滿。翔安區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致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周年賀信重要精神,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在服務跨島發展大局中創造高品質生活,努力讓翔安發展更有速度、人民幸福更有溫度。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