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湖里區 > 先鋒湖里 > 最新播報 > 正文

我的社區我的家 | 特區原點,興華請回答

2022-06-08 18:23:00? 作者: 湖里頭條? 來源: 湖里區融媒體中心   責任編輯: 鄒玒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開欄語

說起“家”,你會想到什么?

是城市里的棲身小屋,又或是端午節鄰居送來的飄香粽子?

我們的目光常常聚焦這座城市,關注城市的發展與變遷,卻鮮少注意自己住在哪個社區,或是學習和工作在哪個社區。社區是家庭的聚集地,也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居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不應被遺忘和忽視。

不如這次,讓我們換個角度,放慢生活的節奏,一起深入社區,了解它的前世今生,體會它濃厚生活氣息,感受它不同的人文情懷。

在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和湖里區建區35周年之際,湖里區委宣傳部聯合海西晨報社重磅推出“我的社區我的家”主題宣傳活動,全景式展示58個社區的“面子”和“里子”,展現湖里區作為廈門經濟特區發祥地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生動實踐。

社區名片

興華社區位于廈門經濟特區發祥地的中心,成立于2006年,轄區內三航公寓、古龍公寓、信達大廈、興湖花園、象嶼花園、信源大廈、佳訊樓等七個生活小區,總人口1.2萬余人;轄區內有四大文創園,共計近千家企業單位。

社區印象

>>特區發祥地中心

>>文創園聚集地

1981年

一聲炮響從這里一座小山丘上傳來

拉開了廈門經濟特區建設的序幕

1984年

鄧小平同志在這里揮筆寫下

“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的題詞

不久以后廈門經濟特區由湖里的

2.5平方公里擴大到全島

融入滾滾向前的改革開放大潮

這里

是廈門經濟特區發祥地的中心

——興華社區

歷史長河中

敢闖敢試、敢為人先

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

讓這塊小小的土地

從一片海灘、一座山包

成長為內外資工業企業云集之地

興華社區居委會“全家福”

芳華

內外資企業搶灘登陸

廈門經濟特區建設前

興華社區所在的位置

曾被稱為

“廈門西伯利亞”的荒蕪山地

特區建設前的湖里古村(盧志明供圖)

開山炸石的炮響

喚醒了這片沉睡多時的土地


“當時機械化程度較低,水泥裝卸基本都是手挑肩扛,三更半夜運送也是常有的事?!边@一年,洪祖庭40歲,參與了最初的特區建設,時任三航六公司機械隊隊長。

當時,大多數建設者們

住在臨時搭建的工棚里

雖然日子辛苦

但是大家都希望盡快把特區建好

為了解決特區建設者們的后顧之憂

1982年

洪祖庭的妻子陳鳳嬌參與籌備了

三航六公司幼兒園并擔任園長

廈門經濟特區的第一所幼兒園誕生了

陳鳳嬌與副園長的合影

三航六公司幼兒園

兩三年后

幼兒園從最初的

十幾名學生增至兩百多名

激情燃燒的歲月里

一座座工廠拔地而起

廈新電子、廈華電子公司

印華地磚廠、東南鋁業

等一家家企業搶灘登陸

興華社區成為騰飛的起點

一名名像洪祖庭這樣的特區建設者

憑借著熱火朝天的干勁艱苦創業

用一磚一瓦拼出了經濟特區最初的模樣

變YOUNG

文藝風與工業風裝滿懷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

隨著產業更迭

老工業區的一家家老企業外遷廠房

退出歷史舞臺


而今

興華社區成為一個

擁有7個生活小區

5條城市干道、4個文創園

近千家企業單位的文創聚集地

老工業區帶著工業時代的舊跡

蝶變為時尚的集結地和潮流的新地標

訴說著興華創新力量的崛起

穿梭在興華社區

可以欣賞到四大文創園不同的風景。

帶著歲月痕跡的老廠房

讓新與舊的反差擴大

讓創意與創新更顯活力

走進聯發東南天地

這個從“鋁業廠房”

改造而來的影視文創園

兼具工業氣息和文藝氛圍

每一個空間皆聚合了光影理想

印華地磚廠變成

印華1980創意園

閑置的設備和老舊機臺

從昔日恢弘成為今日“網紅”

依舊保留著過去那段歷史的“工業遺跡”

曾經廈門人引以為傲的

廈華電子公司總部

變身廈門潮玩新地標

——聯發文創口岸

潮玩演出、展覽、文化活動應有盡有

由廈華電子廠廠房改造的

海峽設計文創園

融合閩南紅磚、灰墻、騎樓的建筑特點

完美融合

“工業遺存”和“文化創意”

視線東望

曾經黃土飄揚的“工棚區”

建起一棟棟高樓

三航公寓、象嶼花園、古龍公寓

等生活小區依舊住著

不少老特區建設者

散步時

陳鳳嬌常遇到當年

一起打拼的幼兒園職工、三航六公司老同事

“移山填海造地形成的興華社區,

變成了美麗新家園,

我們的生活像倒吃甘蔗,

一節更比一節甜。”

因改革而興,因改革而華

興華社區的發展

是廈門經濟特區建設的一個小縮影

興華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洪春敏說,作為經濟特區建設的起點,社區以特區精神為紐帶,充分整合特區、社區、園區、小區的資源,打造“四區融合”社區發展品牌,實現共建共治共享,展現創新創業之城的魅力和服務理念。

廈門夢從興華開始,“春天的故事”也將在這里續寫。

坐落于興華社區興隆路23號的廈門經濟特區紀念館,原是廈門經濟特區管委會最早的綜合辦公樓,1987年成為湖里區政府辦公樓,2008年改建為紀念館。這里也是當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廈門并題詞的所在地。

興華社區聯系方式:0592-5681700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