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美:勇毅前行蝶變發展 十年人口增量位居全省各縣區之首
2022-06-07 16:24:39?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牢記使命,奮斗為民”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集美區專場現場 東南網記者 李霖 攝 東南網6月7日訊(本網記者 李霖)記者從由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6月7日主辦的“牢記使命,奮斗為民”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集美區專場上獲悉,過去10年間,集美區常住人口在島外四區中率先突破百萬,成為全省人口增量最多的縣(區),全區GDP從344.97億元躍升至876.00億元,經濟總量增長1.5倍,區級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5.12%,連續兩年收入規模位列島外第一。 發布會由廈門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上官軍主持,集美區委副書記、區長胡旭彬,集美區委副書記周昱,集美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陳志永出席,并圍繞“集美:勇毅前行 蝶變發展——更高水平建設‘兩高兩化’示范區”主題介紹有關情況。 發展勢頭更加強勁 核心商圈快速崛起 黨的十八大以來,集美區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強化創新驅動,加快推進產業現代化,工業總產值由722.5億元躍增至1290.3億元,三產比例持續優化,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00家,2021年新增“三高”企業占全市新增量近1/3。 目前,軟件園三期已形成規模效應,截至今年4月,注冊企業數達6798家,金磚未來創新園落地生根,杏林灣基金聚集區基金管理規模超千億元。除了上榜“中國工業百強區”“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集美區連續七年新增“雙百”人才落戶數、人才專項投入位列全市第一。近年來,世茂、IOI商場等16個大型商業體相繼開業,集美新城核心商圈快速崛起,人氣商氣快速集聚。 市場主體活力不斷釋放,這離不開集美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據悉,集美區“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事項占比達98.53%,辦理承諾時限壓縮至法定時限的13.22%,營商環境考核排名連續兩年全市第一。 1989年、1992年,國務院相繼批準設立杏林臺商投資區、集美臺商投資區,全區臺企多、臺商多、臺胞多。積極探索兩岸融合新路徑,集美區以全省唯一的兩岸融合發展縣域集成改革試點區和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區建設為抓手,全面提升城市吸引力,獲評國家級對臺交流、臺青創基地2個,注冊臺企1054家,吸引兩岸研學團(組)21.42萬人次,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第一站”。 社會事業蓬勃發展 民生福祉持續增進 作為嘉庚故里、百年學村,集美區匯聚集美大學、華僑大學、中科院城環所、稀土所等15所高校科研院所,是海內外著名的文教區。立足人文優勢,集美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新改擴建86個中小幼項目,新增學位7.62萬個,轄區在校生達26.91萬人,獲評首批省級“教育強區”。在衛生健康事業方面,集美區獲評全國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四川大學華西廈門醫院、市婦幼保健院集美院區等一批優質醫療資源相繼落地,醫療床位增至2138張。 在集美,嘉庚藝術中心、市圖書館集美新館、閩南戲曲藝術中心、星巢越中心等79個文化場館、2516片體育場地星羅棋布。不僅如此,近年來,集美區文化影視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已成為全省影視產業投資集聚區和影視拍攝重要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集美深入實施“人文集美”發展戰略,大力弘揚“一精神三文化”,依托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獨樹一幟的嘉庚建筑,集美學村獲評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和省級僑鄉文化名鎮,“人文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深入踐行為民宗旨,城鄉生活明顯改善,集美區農民人均收入從1.44萬增至3.62萬,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從2.56萬增至6.06萬。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年增長5%,每千名戶籍老人養老床位數達到46張,引入太保家園高端養老項目,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和農村幸福院建設實現全覆蓋。 此外,集美區保障體系日趨完善,實現失業人員再就業10.78萬人次;率先全省實施“農村大病防貧救助”項目,惠及13.62萬農村人口;創新實施社會救助綠洲計劃,全方位關懷保障弱勢群體。著力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建成安置房源1.64萬套、面積166萬平方米,集美正向民生幸福典范城區昂步邁進。 城鄉環境宜居宜游 市民文明素養不斷提升 緊抓島外大發展、金磚廈門會晤等重大機遇,集美區加快城市品質提升,主要建成區面積89平方公里,集美新城“十年聚集成城”,成為跨島發展新樣板,馬鑾灣新城建設拉開框架,集美東部新城發展高標謀劃推進,獲評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兩環六縱六橫”城區骨干路網基本建成。 鄉村建設全面提質,人居環境不斷優化,集美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河(湖)長制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率先全市實施夜間垃圾分類直運;實施“六線六片”景觀提升工程,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超90%,杏林灣國家級濕地公園入選省首批50個重要濕地名錄。 近年來,集美區深化“近鄰”黨建引領小區治理與網格化管理,實施“七位一體”創穩集美模式,率先全市完成首批“村改居”社區轉型,刑事警情從每年1.43萬起下降至2077起,年均降幅16.24%,連續五年壓控成效位列全市第一。 在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集美區始終牢記創建為民、創建靠民、創建惠民理念,將群眾需求轉化為工作清單,在創建中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參與感、獲得感和幸福感。例如,集美區創新啟動“我有金點子·集美更美好”線上活動,面向市民群眾征集“金點子”,及時發現、補足集美區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的“短板”,變成城市治理“金鑰匙”。以創建文明典范城市為抓手,集美區實現了市民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并成功蟬聯省級文明城區“六連冠”。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