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翔安:創新發展模式 探索“幼有善育”藍本
2022-05-18 21:53:42?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活動主會場(東南網記者 夏菁 攝) 東南網5月18日訊(本網記者 夏菁 通訊員 葉曉菲)精彩的專家論壇、教學活動觀摩、課程故事分享……5月18日,“福建省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實驗區”廈門市翔安區學前教育改革發展成果展示交流活動主會場在翔安區教師進修學校舉行,另在六所幼兒園開設分會場,積極探索“幼有善育”的翔安藍本。 多樣化形式全面激發辦園活力 學前教育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幼有善育”深刻影響著孩子的全面發展、終身發展,事關每個家庭的幸福和諧,也事關城市的溫度和發展。 翔安區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民辦并舉”的辦園體制,著力破解制約學前教育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大力發展公辦園,積極扶持民辦園,改造提升集體辦園,全面激發辦園活力。 翔安區教育局局長陳慧琳表示,翔安區委區政府將學前教育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重大民生工程,堅持把拓展公益性普惠性幼兒園覆蓋面作為學前教育發展的重點方向。2017年以來,翔安區共投入10.23億元用于幼兒園建設,合計增加12240個普惠性學位,其中公辦學位7860個。 據介紹,目前,全區有公辦幼兒園84所、民辦幼兒園60所,其中有4所省級示范性幼兒園、13所市級示范性幼兒園、21所區級示范性幼兒園,在普惠性幼兒園就讀幼兒占比達98.9%,示范性幼兒園就讀幼兒占比達55.4%。 廈門市教育學會會長林佳添認為,探討學前教育公辦為主、公民辦并舉的新格局,學習借鑒翔安區大力發展公辦園,積極扶持民辦園,全面激發辦園活力,創新發展模式,努力實現“幼有善育”目標的舉措和經驗,很有意義。 孩子們在幼兒園里開心地玩耍。(翔安區委宣傳部供圖) 以“示范引領”帶動片區發展 翔安區創新片區管理模式,以示范性公辦幼兒園為龍頭園,全區幼兒園劃為9大片區,下轄17個小片區,建構“示范引領、聯片互動、資源共享、協作提高”的片區管理模式,形成公民辦一體的學前教育質量發展共同體。 據翔安區教育局副局長吳芳華介紹,在創新評估方式上,民辦園在片區龍頭園、基地園的管理與指導之下,積極創建示范園、等級園,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有效提升了辦園質量。現翔安區民辦幼兒園有市級示范園1所、區級示范園9所、一級民辦園19所。 同時,開展片區管理實踐研究,以實驗幼兒園片區為例,構建向陽花緊密型互動模式,以保教質量為核心,以師資互派、資源共享、教研聯動為路徑,共同推進片區互動模式。 “片區管理盤活優質教育資源,讓翔安娃從‘有園上’到‘上好園’,在家門口享受優質幸福的教育。”吳芳華說道。 孩子們在幼兒園里踢足球。(翔安區委宣傳部供圖) 利用“活課程”形成“一園一品” 翔安區還堅持兒童本位,把園本課程建設作為落實保教質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建構以兒童為本、充分利用園所內外資源的“活課程”,形成“一園一品”的園本課程文化。 新圩第一中心幼兒園深入挖掘閩南鄉土文化,開展說閩南話、唱閩南童謠、做閩南美食、玩閩南游戲的園本課程;呂塘幼兒園利用“三古一溪”本土資源,讓幼兒在輕松、自然的狀態下健康成長;海濱幼兒園《在勞動體驗中促進幼兒自主性發展》被評為廈門市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特色項目;10所集團幼兒園被教育部立項為全國足球特色幼兒園……各級各類幼兒園園本課程百花齊放,翔安區學前教育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發展景象。 此外,翔安區立足區情實際,因地制宜,大膽探索破解學前教育體制機制障礙,于2017年成立全省首個區屬普惠性教育集團。同時,在集團園探索“管、辦、評”相分離的評價改革,即教育部門“管”,教育集團“辦”,第三方“評”,補短板,爭示范,獎優秀,幫助處于發展期的集團辦幼兒園“明方向、促提升”。 未來,翔安區還將加大學前教育學位供給,未來五年將規劃建設36所幼兒園,新增學位約1.2萬個。另外,根據“成熟一所,申報一所”的原則,爭取將區級以上示范園比率提升至60%,并通過新建或改擴建,整合10所集體辦幼兒園,規范控制民辦幼兒園比例。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