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 本網原創> 正文
分享到:

朱志明:愿微光成炬 成就“湖里之光”

2022-05-04 22:15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柳綠  我來說兩句
由于熟悉江頭街道,尤其是負責的江華社區片區,去年年底,朱志明與江頭街道江華社區轄區居民連勇志、畢忠香等共同發起成立廈門市湖光公益救援隊,就將隊伍設在了這里。

“在湖里,奮斗的青春最閃耀”系列——

朱志明:愿微光成炬 成就“湖里之光”

朱志明擔任輔警時,自費填補路面,幫忙居民解決出行問題。(受訪者供圖)

東南網5月4日訊(本網記者 鄒玒)日前,廈門市湖光公益救援隊隊長朱志明的朋友圈發布了一條尋人啟事——一名老人迷路,因講方言也不認識字,目前在派出所等待家屬。半個小時后,家屬聞訊趕來,將老人接走。

打開朱志明的朋友圈,有不少關于尋人、志愿服務招募、公益培訓的相關內容。朱志明原本是江頭派出所社區警務隊的一名輔警,今年因工作調動到湖里公安分局。由于熟悉江頭街道,尤其是負責的江華社區片區,去年年底,朱志明與江頭街道江華社區轄區居民連勇志、畢忠香等共同發起成立廈門市湖光公益救援隊,就將隊伍設在了這里。

服務社區

“愛管閑事”急群眾所急

輔警負責的是轄區的安全,但朱志明卻“愛管閑事”。擔任社區的輔警時,朱志明就是居民贊不絕口的“熱心腸”。

去年,轄區內冠宏花園小區樓門口的進水管崩裂漏水被開挖半個多月未進行回填,群眾出行不便不說,也嚴重影響了沿街店面的經營。

施工方與小區物業各執一詞,朱志明深知解決居民出行問題才是關鍵。次日,他便運來了一方多的沙子和兩包水泥,并叫來了兩個正在他家裝修的師傅幫忙灌漿填筑,最后還清理了垃圾。路過的居民感動,將這場景拍攝下來,大家這才知道是朱志明解決了大家的煩心事。

像這樣的事,朱志明做了不少。不僅在工作時盡力為居民們多想一點,在工作之余,他還是一名義務交警。2015年首批義務交警招募時,他便主動報了名。

去年9月,廈門疫情防控形勢嚴峻。朱志明主動加入社區志愿者,參與核酸檢測工作。“在現場,我也認識了一些居民,他們想發揮自己的特長去幫助別人。”成立一支公益救援隊的想法,就在朱志明的腦海里揮之不去。他與江華社區以及轄區內的熱心居民探討,隊伍也漸漸成型。

今年3月20日至22日,江華社區新景園、冠宏花園、東方巴黎廣場二期被列為應急管控區期間,以最快速度、最短時間集結志愿者奮戰在防疫一線,與社區共進退,用實際行動踐行雷鋒志愿者應有的擔當,一抹“志愿紅”得到了社區及居民的紛紛點贊。

朱志明(右)在消防安全培訓中。(受訪者供圖)

身體力行

“微光”守護共同家園

“長時間放置不使用的滅火器里面的干粉會產生沉淀,所以干粉滅火器使用前要上下顛倒搖晃一下。”

“火勢過大,滅火器就不起作用了,這時候應該用消防水帶進行滅火,使用消防水帶要有2至3人相互配合。”

4月初,湖光公益救援隊聯合江華社區等單位一同開展了一場消防安全培訓和應急演練實踐活動。活動之后,又有熱心居民報名加入這支隊伍,守護共同的家園。

江華社區鱗次櫛比的寫字樓里,一個小小的房間,如今就是湖光公益救援隊的辦公場所。“湖光”意為“湖里之光”,是一支全部成員均為志愿者的民間公益性救援隊伍。目前,隊伍主要開展公共安全宣導、普及應急安全知識、救生常識、防詐騙宣傳,同時為城市走失人群提供搜尋救助、心理咨詢、法律援助。此外,該隊伍還積極配合文明城市創建、微型消防站共建,參加抗災救援工作,抗疫保障等活動。

辦公場所的租金以及里面的簡單陳設,都是朱志明自掏腰包。此外,他還購置了一輛小型電動消防車,用于應對緊急狀況,遇到火勢較大的情形時也能為消防救援爭取時間。

“我們現在能做的都是一些小事。”朱志明翻著隊員的花名冊,接下來他要將隊員進行整合分類,發揮其特長,比如隊員詹志坤曾是一名消防員,如今他就可以在隊伍中擔任消防安全宣講員的工作,手把手為大家講解消防服、水帶、滅火器等消防器材的功能和正確使用方法,并指導救援隊隊員、志愿者進行實操。

從2014年來到湖里,這已經是朱志明在湖里的第八個年頭。和居民們培養起來的情愫,讓他對這里越來越喜愛。孩子在老家漳州東山讀書,每個寒暑假,他都會把孩子接來,一起做志愿者。身體力行、言傳身教,是一種樸素的力量,孩子慢慢地理解了他做公益的初心,也理解了他熱愛的這片土地。

“我兒子說,在他眼里,我做的每一件事,都讓我的形象越來越高大了。”朱志明說,就如同每一個個體,做的每一件微小的事,都以自己的力量讓微光成炬,最終成為湖里群眾心里的光。


更多>>相關圖片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