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 福建日報廈門觀察 > 正文

廈門:多維施策 建設“兩高兩化”國際名城

2022-04-21 20:05:00? 作者: 陳挺?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全面提升人居環境與城市建設品質,推動廈門高質量發展

多維施策 建設“兩高兩化”國際名城

東南網4月2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挺 通訊員 陳胤蓉 黃劍翔習近平總書記在致廈門特區建設40年賀信中指出,希望廈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再次對廈門發展擘畫宏偉藍圖,作出科學指引。

老舊小區改造,軟硬件提檔升級,大幅提升百姓幸福感;翔安大橋建設,全面推行裝配化施工,采用預制安裝工藝,節約工時提升效率;排水管網改造,實現雨污分流,避免污水直排,提升基礎設施建設……

從老城改造、交通建設、市政基礎、規劃管理等方面全面發力,提升人居環境與城市品質。 去年以來,由廈門市建設局牽頭,廈門市城市建設品質提升工作組辦公室統籌協調全市城市建設品質提升,駐市建設局紀檢監察組也重點關注這一領域,針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的項目,強化政治監督,切實發揮好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的作用,各個部門從多個維度綜合施策,全力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的國際名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老舊小區提升軟硬件改造老城提檔升級

老城區因為年代久遠,區容區貌差點,臟亂差現象多點,無物業小區居多,社區服務不夠,如何進行有機更新?如何提升老城居民的生活品質?是每一座城市面臨的共性問題。

開元街道深田社區最近有個新鮮事,物業可以先試用再購買服務。這不是天方夜譚,近日,家住百家閣的周先生就向記者分享了這件大好事:“物業進駐后,小區建起了微信群,有什么意見群里一說,物業馬上響應,小區衛生有人打掃,綠化有人管理,誰家需要維修,物業上門服務。品質提升了,連帶鄰里間的感情更深了。”

讓深田片區居民生活更舒心、便利的原因,源自深田對老城更新的一系列探索和實踐,由內而外的系統改造提升——

人行道拓寬及鋪裝改造,遷移公交站臺,桿件箱體合一,城市家具規整,路名牌改造,口袋公園建設,慢行系統打造。道路提升打通了“堵點”;景觀提升打造信園等口袋公園,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休閑;文園路垂直綠化墻提升,推窗見綠,出門即是公園,滿目皆是景。

中山公園改造提升,改善設施老舊單一、舒適感不足、水質不佳、植被老化雜亂等問題,94歲的老公園煥發新生,整體景觀品質與內涵得到改善,老城區顏值不斷刷新。

中山公園周邊環境也做了系列提升改造,投資達1.4332億元。立面提升,虎園路和公園南路沿線建筑做到“修舊如舊”,保留原有歷史風貌特色;加固并美化危房建筑,重新梳理底層商鋪空間;排水管網正本清源改造、強弱電管線纜化等項目也正逐步推進,老城區易澇易堵和“空中蜘蛛網”等民生關切逐步解決。

在城市更新中,思明區還注重堅守文化保護理念,保持街區肌理、保護歷史建筑、挖掘文化資源、塑造社區精神,扎牢鄉愁記憶和歷史文脈的根基,弘揚誠信守約、共享互助、公益環保的社區精神,“遠親不如近鄰”的鄰里氛圍悄然形成。

城市硬件的投入改造,讓城區整體面貌煥然一新;而城市軟環境的提升,尤其是一個個近鄰空間的打造,讓居民們看到了片區從“面子”到“里子”的改變。

早上到近鄰小公園遛彎,中午到近鄰小食堂吃頓午飯,下午到近鄰會客廳參加活動,在深田片區,現在不出社區,老年居民就能把一天安排得滿滿當當。

在深田近鄰小食堂,60周歲以上長者、殘疾人還能獲得12元的價格優惠,腿腳不便的高齡老人還可以享受“為鄰送餐”溫暖服務;鄰里會客廳里,舞蹈排練、音樂欣賞、書法練習、大講堂、生日會,每天都熱鬧非凡。黨建引領下的基層治理“近鄰”模式,拉近了居民與居民、居民與組織、組織與組織之間的距離,打通黨群關系鄰里關系“最后一米”,“15分鐘近鄰生活服務圈”的打造,讓社區服務更完善、居民生活更便利、基層治理更高效。

社區面貌的改變,生活幸福感獲得感的提升,還激活了居民群眾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的內生動力。積極建言獻策,10場意見征求會就貢獻了1000多條建議,對片區內的老舊小區有機更新,對托幼養老、文體活動、交通系統、智慧建設等群眾關切的問題,都將進一步優化、落實。

一個近鄰黨建引領,完整社區建設的老城更新樣本,已經呈現在廈門市民面前。

以深田為代表,近年來,廈門市開展一系列城市更新工程——

全市安排4.93萬戶老舊小區改造,推動居民居住品質和生活環境進一步提升;綠色社區創建,力爭60%以上的城市社區達到創建要求;持續建設、更新升級城市照明管理系統,完成城市路燈LED節能改造4000盞以上;無障礙設施改造,打造無障礙示范區和示范樣板;基本完成全市窨井蓋普查建檔,建立電子檔案和基礎數據庫;持續推進電力桿線整治,新增1500根以上多功能燈桿……

城市更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交通建設提升創新施工工藝品質全面升級

4月7日,隨著H15-H16節鋼箱梁精準坐落墩頂,翔安大橋中航道橋實現合龍,該橋承載著廈門第二東通道的重任,將極大地緩解東部交通壓力。

而正在建設中的翔安機場高速公路(沈海高速—翔安南路)工程,屬于省高速公路網“六縱十橫”中的“三縱”,建成后將完善翔安區現狀路網結構,適應交通快速增長需求,對促進閩西南經濟協作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創新施工工藝,實現品質全面升級,創新,成為廈門市在交通提升進程中的關鍵詞。

翔安大橋推行裝配化施工,海上墩臺、鋼箱梁采用預制安裝工藝,同時在陸域現澆墩柱、現澆箱梁施工方面也設計采用了裝配化施工,其采用的“拼積木”式預制安裝工藝,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后,國內第二次、福建省首次在跨海橋梁中應用。

在海中區鋼箱梁的安裝中,施工精度甚至以毫米來計算,采用千斤頂的頂推,通過安裝測量,實現了鋼箱梁平面高差及軸線偏位均控制在4毫米以內,實現了毫米級的質量控制再提升。

翔安機場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則依托信息化、標準化管理手段,項目每個標段均設置一處鋼筋加工廠,內設鋼筋籠滾焊機等一系列數控設備,提高了產品精度,提升了制作效率,“超市儲存法”和“訂單取貨”管理模式的采用,有效避免浪費。

而一系列交通建設工程的展開,則進一步適應了城市發展的交通需求——

織密城市道路。城市周邊高速公路增設一批互通口,重點推動廈漳泉同城化快速通道、主城與新區(組團)之間的快速通道、城市快速路化改造等。推進高速出入口、國省干線城鎮過境段與城市快速路的融合銜接;強化次干道、支路、街巷路建設,加密建成區路網,新建改建城市道路60公里。

完善公共交通。加快地鐵項目建設,啟動6號線同安集美段建設。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到98公里,推進公交首末站和樞紐站、公交專用道建設,推廣新能源公交車,新增公交線路5條,延伸優化10條。

增設公共停車設施。建成投用城市公共停車綜合管理系統,新建項目按標準建設停車位,舊居民區合理增設街巷夜間、周末停車位,中心城區、商業街區、步行街、醫院、重要集散節點周邊挖潛增加公共停車泊位,新增公共停車泊位3000個。

建設慢行系統。加強既有步道、非機動車道優化整治,完善無障礙設施,科學設置非機動車停車設施,加強公園、綠道、非機動車道銜接,加快構建成網、好用、舒適的慢行交通系統,完成一個以上慢行示范區建設,各區各實施一個。

開展交通整治。實施道路微循環、路口微改造、道路塌陷隱患、信號燈優化等整治,拓寬“瓶頸路”,推進主次干道“微整治”,推進具有公交換乘、停車等功能的交通“微樞紐”,完成10條以上主次干道“微整治”和5處以上“微樞紐”整治。

市政設施提升街區整治扮靚城市高顏值

人行道的機動車停車位取消了,整齊劃一地施畫了自行車道,靠車行道一側,設置了共享單車停車位。

這是禾祥西路精細化管理樣板街區的一幅場景,在市政品質提升過程中,轉變,從這些點滴開始,從每一處細節開始。

每天定時定點,各個沿街商家紛紛將垃圾拿出來,準確投放到分類垃圾車上,保潔員細心地開袋檢查分類情況,沿街店面的垃圾分類準確率大幅提升。

一批不規范的店招被拆除,禾祥西路兩側騎樓露出了清秀的面龐,加上沿街新增的行道樹、綠植等,寬敞的大街,整潔的路面,搖曳的城市風景隨處可見。

在道路、交通、排水、景觀、管線五方面改造提升后,地下管網實現了雨污分流,電力、通信、水務、燃氣等綜合管線集中梳理,加上新增的城市家具,完善的街區公共設施,既解決了群眾關切的民生短板,又確保了城市道路的高顏值。

街道實行“街長制”,完善日常巡查,實行網格化管理;多部門聯合執法,落實“門前三包”、誠信經營、規范店招設置等;商家、居民攜手共治,創建“誠信經營示范街”;流動攤販也在街道和社區引導下,或進駐街區開店或參與“攤規點”經營。

由原來的末端管理向前端管理轉變,由單打獨斗向部門齊干轉變,由傳統人力向人工智能轉變, 街區整治,讓城市品質提檔升級,扮靚城市高顏值。

規劃管理提升用“繡花”功夫精細化經營城市

斑馬線邊上,新增了一條非機動車道,幾輛電動車經由這條道穿過馬路,與一旁的行人分開通行,互不干擾,大大提高了路口行人和非機動車的通行效率。這是記者日前在翔安區翔天路與舫山南路交叉路口看到的一幕。

以“繡花”的功夫來經營城市,近年來廈門城市規劃、歷史風貌建筑保護等方面涌現出許多典型做法:

——提升城市慢行系統品質。整合道路空間資源,提升人民的出行幸福感。去年,島內島外生成了一批實用、便民的行人和非機動車分流交叉口項目,湖濱南片區在內18個交叉口、翔安區包括翔天路—春波路在內15個交叉口等,有效保障了交叉口慢行過街空間。

——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傳統村落保護。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本已獲省政府同意上報住建部、國家文物局;完成鼓浪嶼、中山路、集美學村歷史文化街區和廈門市歷史文化名城等6個保護規劃的編制,目前鼓浪嶼、集美學村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已獲省政府正式批復;完成《廈門市愛國主義教育資源保護利用規劃》等紅色資源規劃編制,梳理廈門市紅色文化資源并提出保護利用策略。

——多措并舉推動歷史風貌建筑保護。分期分批開展歷史風貌建筑認定,2021年度已認定公布兩批共45處歷史風貌建筑,全市歷史風貌建筑共計494處。在全面排查線索的同時,按公布批次逐步開展保護方案(圖則)編制,做到“一棟一檔”為保護修繕提供科學的依據,已完成30處歷史風貌建筑保護圖則,同時對每處歷史風貌建筑設置了保護標志牌。加強歷史風貌建筑保護修繕的指導,組織召開鼓浪嶼歷史風貌建筑評審委員會審議21處歷史風貌建筑保護方案及10處修繕設計。

——開展傳統村落保護和整治提升。完成翔安區金柄村、同安區白交祠村2個傳統村落保護規劃編制、傳統建筑保護修繕等工作。

同時,在大城管體制機制管理方面,也探索出了非常多的典型經驗:

——祥店路樣板街區,精心梳理出了16項精細化管理標準,先后打造出了“門前三包”、垃圾分類、誠信經營等9個示范街,形成9條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

——智慧監管。一期建設,全市6個區和37個城管職能部門,納入市級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總用戶量達到7200多個,總案件達到30余萬件,基本形成“網格采集、流程處置、橫向聯動、三級督辦、綜合考評”的城市綜合管理服務模式。

——網格體系。大力推動區、鎮(街)、社區和責任網格四級體系建設,全市劃分4372個網格,建立4500余人信息采集員隊伍,日均采集事部件約3000件。拓展應用服務場景,開發“城市網格”APP、手機端聯通平臺等,實現問題實時采集、及時派發、協同處置、監督評價全流程監管。

今年1月,省住建廳批示認為,廈門市積極探索實踐,有力提升了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為推動我省城市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創造了經驗、提供了樣板,建立健全“大城管”體制機制、出臺實施城市綜合管理地方法規、推進全民參與城市管理等做法特色鮮明、成效顯著,值得全省學習借鑒。

記者從市城市建設品質提升工作組辦公室了解到,2021年,廈門市共開展城市建設品質提升項目428個,累計完成投資609.99億元,占年度計劃投資121.5%;2022年,計劃實施399個城市建設品質提升項目(含7個城建類示范樣板),年度計劃完成投資537億元,涵蓋城市更新、新區拓展、生態連綿、交通通達、安全韌性五大重點工程。

提升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按照“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建立涵蓋項目“策劃—實施—儲備”的全鏈條推進機制,實現項目快速推進和有效滾動接續,確保高起點策劃,高質量建設,努力打造高水平項目,展現廈門高顏值形象,展示特區現代化國際化風范。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