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好厝邊”讓群眾生活更美好
2022-04-12 09:44:19? ? 來源: 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 夏菁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光明日報訊(記者 馬躍華)“小區的這一活動讓老人們都很開心,有的老人笑得和孩子似的,真的讓我很感動。”日前,在廈門盤龍小區的“睦鄰亭”里,幾位鄰里圍坐在一起,說起前不久小區為老人舉辦集體生日會的事情,小區居民張惠華顯得有些激動。 盤龍小區是個拆遷安置小區,小區住戶來自“五湖四海”,利益訴求多元,鄰里容易發生矛盾糾紛。近年來,社區黨委注重從鄰里中挖掘黨員力量,構筑“厝邊”戰斗堡壘,組織社區黨員走出家門,參與小區治理。如今小區大變樣,不僅鄰里和睦相親,而且處處整潔明亮,臟亂差也不見了。以前堆砌廢舊家具的架空層,現在建起了“小區黨群之家”;地面坑坑洼洼的報刊亭,也搖身一變成了“睦鄰亭”。 “厝邊”在閩南話里是鄰居的意思。一段時間以來,廈門市積極打造“好厝邊”文化,做實做細社區治理工作,為社區居民提供精準、精細、精心的服務,居民的幸福指數節節攀高。 “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近日,呂厝社區傳來一陣陣悅耳的歌聲。這是該社區“好厝邊”合唱團正在排練歌曲。 合唱團指導老師黃星虞說:“合唱是這個社區居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合唱不僅豐富了合唱團成員的文化生活,也為社區居民送去歡樂。” 目前,呂厝社區“好厝邊”合唱團已排練出合唱《祖國你聽我說》、表演唱《嗨,這些老人家》等多個代表作品。 呂厝社區著力在居民間構筑團結互助、和諧共融的鄰里關系。為此該社區積極創辦各種活動載體,組織開展了閩南角、四點半課堂、互動漂流瓶、共享書吧和鄰里愛心夜市等文化活動,讓居民在互動中進一步加深了解,增進感情。其中,“好厝邊”閩南角還被評為2021年全國“終身學習品牌項目”。 千金難買“好厝邊”。近年來,為進一步弘揚“好厝邊”文化,廈門還將社區書記、宣傳干部發展為“厝邊理論宣講員”,同時吸納退休教授、道德模范、優秀共產黨員等打造“厝邊宣講隊”,定期組織他們走進社區、小區、企業,針對社區不同人群開展特色宣講。 隨著“好厝邊”文化深入推廣,廈門各個社區洋溢著溫馨和諧嶄新氣象,鄰里互助、友愛親善蔚然成風。 廈門市翔安區是廈門“跨島發展”的主戰場,新建樓盤小區數量持續增多,村改居社區數量占比大,存在基層組織碎片化、人際陌生化等難題。為有效破解,翔安區以好體系、好平臺、好陣地“鄰”聚“好厝邊”,積極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翔安區以黨建統攬,優化“鄰治理”體系。為加快推進村改居社區向城市社區完全轉型,翔安區構建全區“大黨工委”格局,把社區和轄區成員單位并入“大黨建網”,通過落實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實現組織共建、活動共聯、資源共享。同時打造“黨員有約”服務平臺。通過這一平臺百個機關企事業單位聯系結對百個村居,在職黨員沉到一線聯系服務群眾。目前,全區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已與120個村居結對,年均開展服務活動600多場次,幫助解決群眾困難2200多個。 目前,翔安區在12個村居試行全員坐班制,每天安排至少1名“兩委”干部到村部坐班;針對群眾學習、健身、娛樂等不同需求,因地制宜指導村居設立老人幸福院、農家書屋、健身房、棋牌室、文化健身廣場等;全區還統一設置便民服務窗口和設施,協助群眾提供辦理各類事務、法律咨詢等服務;社區還成立黨員志愿服務隊、好厝邊助老服務隊等社區志愿服務隊伍,定期開展潔凈家園、助老助殘、關愛婦幼、文明督導等志愿服務。 小嶝社區與金門隔海相望,它不僅是一座美麗的海島,而且是“和諧廈門”的一張名片。 在這個海島上有一個由大嶝法庭指導、聯合當地多種行政資源組建的調解組織——“好厝邊會所”。會所成員進村入戶,和當地群眾打成一片,發現糾紛苗頭就及時化解。“好厝邊會所”成立七年來,島上糾紛訴前調解率、和解率、調撤率均達到95%,簡易程序開庭率100%。 近年來,廈門積極推動無訟社區創建活動,通過打造“好厝邊會所”“村企好厝邊”“陽光法律服務站”“道路交通法庭”等多種形式的司法服務品牌,與基層黨政部門、司法所、人民調解組織形成合力,力爭從“化訟”到“少訟”,并在部分社區實現“無訟”,將各種社會矛盾和糾紛化解在基層。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