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美:發揮高校智庫優勢 掀起大學習大討論熱潮
2022-01-21 17:14:41?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發揮高校智庫優勢 掀起大學習大討論熱潮 集美區社科界舉辦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致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周年賀信重要精神研討會 集美區掀起大學習大討論熱潮,為更高水平建設“兩高兩化”示范區注入動力。圖為集美新城。(記者 黃 嶸 航拍器 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應 潔 通訊員 陳 雨)發揮高校人才智庫作用,迅速掀起大學習大討論熱潮,為集美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更高水平建設“兩高兩化”示范區注入澎湃動力。昨天下午,集美區社科界舉辦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致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周年賀信重要精神研討會。 研討會上,來自華僑大學、集美大學、廈門理工學院、華廈學院等轄區高校的學者、專家聚集一堂、各抒己見。結合自身研究成果和集美區情實際,6位專家學者暢談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致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周年賀信重要精神的體會認識,并從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產城學人融合、建設民生幸福典范城區等角度切入,為集美更高水平建設“兩高兩化”示范區提出意見、建議。 集美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研討會是集美區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開展大學習大討論活動的具體行動,充分發揮社科專家“智囊團、思想庫”的作用。接下來,集美將把大學習大討論活動擴展到全區各級各部門,通過學習和思考明確工作方向、任務目標,進一步激勵廣大黨員干部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把總書記的關愛之情轉化為干實事、促發展的強大動力。 創新引領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加快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昨天下午,集美區社科界舉辦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致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周年賀信重要精神研討會。(記者 黃曉珍攝) 習近平總書記致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周年的賀信對廈門提出“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任務新要求。集美大學財經學院教授曾衛鋒認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離不開經濟體系現代化,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行動體現。圍繞“加強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集美應該充分發揮轄區高等院校集聚優勢,以創新為引領,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促進重點企業加強研發創新平臺建設。 “2021年在福建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廈門將力爭到2025年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60%以上,成為全國數字經濟發展示范區。集美在這方面大有可為,應大力推動數字產業化,加快與華為等信息通信企業的合作步伐,超前布局5G應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未來產業,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技術、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等。”廈門理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洪認清提出,在推動產業數字化方面,集美可以依托傳統制造業優勢加快數字技術轉型升級,發揮金龍、正新等制造企業從“制造”邁向“智造”的帶動作用,加快構建稀土永磁電機生態產業鏈群,建成全省智能制造示范區。 廈門理工學院工商管理系教授林必越說,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發展格局是重要舉措,高質量發展是重要目標。集美必須在原有發展的基礎上,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借助新發展格局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大力進行內涵發展,以質取勝。他強調,實體經濟是現代產業體系的核心內容,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對象,“只有實體經濟發展了,區域經濟才能健康發展。” 用好“青年力量” 加快打造產城學人融合新城區 擁有百年學村底蘊和全市最密集的高校,青年學子和高校人才是集美重要的人口組成部分,也是集美打造“產城學人”融合新城區的底氣和優勢。上周,集美區剛剛發布《集美區建設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區行動方案(2022-2025)》,在昨天的研討會上,“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區”成為專家們頻頻提起的關鍵詞,他們從加快產學研成果轉化、建立激勵機制、營造人才認同感等多個角度,對集美如何進一步引才、留才提出有效建議。 “集美提出要建設‘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區’,我覺得很溫暖也很感動。的確,集美發展的優勢在青年,在產城學人融合。要實現產城學人融合,‘產’是基礎,‘城’是載體,‘學’是源泉,‘人’既是主體又是融合的目的。人才工作說到底是人心的工作,人才是需要培養的,也是需要人文關懷的。” 集美大學法律系講師沈協說,集美應該在人才方面做大文章,首先是加強高校人才和地方產業需求的互動,利用好集美區“知識庫、人才庫、研究庫”的優勢,構建產學研供需信息平臺,讓高校人才更好地為地方所需、市場所需服務。另一點是要做好人文環境和文化打造,給予青年人才、科研人員更多的關心和支持,營造寬松的、包容失敗的科研環境,“青年人才有獲得感、幸福感,就會有認同感。” “上周區里發布了《集美區建設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區行動方(2022-2025)》,方案內容非常全面、充實,目的就是為了贏得青年,留住青年。青年人來集美或者留在集美發展,不僅考慮集美是否有發展機會和前途,也關心以公共服務為核心的生活質量。”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王嘉順著眼青年需求,從“一老一小”民生話題入手談“民生幸福典范城區建設”。他建議,集美應該著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 面向2-3歲幼兒家庭開展的低門檻、價格可承受的幼兒照護和早期發展服務, 推進嬰幼兒照護服務專業化、規范化發展,解決青年人的后顧之憂。 “集美轄內有華僑大學、集美大學、廈門理工學院等一批高校和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廈門稀土材料研究所等研究機構,連續六年新增的廈門市高層次創新人才和領軍型創業人才‘雙百計劃’人才的落戶數、人才專項投入全市第一,這是集美的最大優勢。”廈門理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洪認清提出,集美要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就要充分發揮文教區人才集聚的優勢。他建議“聚賢集美”人才計劃應該更加“精準、精細”,比如,目前集美正在打造以稀土永磁材料為基礎,稀土永磁電機為核心的產業生態集群,對于能實現這一領域研究或產業重大突破的高層次人才和團隊,引進力度和氣魄應該更大。他還建議出臺《集美區高校畢業生人才計劃實施細則》,對于集美區經濟社會發展緊缺的專業、學科人才加大引進力度,相關專業、學科目錄也建議每年更新一次, 讓畢業生、人才能夠及時了解“集美需求”。 大廈之門通天下,乘風破浪濤頭立。華廈學院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周云崗說,總書記對福建及廈門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系統構成了做好廈門工作的總遵循、總綱領,也是我們學習貫徹新思想,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無可比擬的獨特教材和鮮活養分。“我們要從一脈相承、與時俱進的理論維度領悟‘兩個確立’,從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歷史維度領悟‘兩個確立’,從勇立潮頭、勇毅前行的實踐維度領悟‘兩個確立’,在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行動中捍衛‘兩個確立’,更加自覺地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厚愛轉化為做好工作的強大動力。”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