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人才總量達139萬 人才規模與質量雙提升
2022-01-07 11:04:18?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東南網1月6日訊(本網記者 鄒玒 通訊員 楊鴻杏)6日,記者從廈門市高層次人才發展中心獲悉,2021年,廈門市緊緊圍繞全市招商大局和產業轉型升級,扎實推進各級各類人才引育工作,全年引育高層次人才796名,引進柔性人才9615名,接收畢業生70529名,全市人才總量達到139萬。在2021中國年度最佳雇主評選中,廈門榮獲“中國最佳引才城市”稱號。 出新政 “留廈”舉措全國領先 去年7月,“留廈六條”舉措重磅推出,聚焦人才生活補貼、住房安居、子女教育、配偶安置等六個方面,進一步強化人才保障力度,將新引進人才生活補貼提高至博士8萬、碩士5萬、“雙一流”本科3萬,新增其他高校應屆本科每人1萬元,全年發放補貼2.1億元。 新就業大學生“5年5折租房”政策的出臺,集中解決青年群體過渡性居住需求,目前已有1.6萬人通過審核。面向高層次人才、骨干人才安排專屬房源,確認308戶人才購房資格,全年發放高層次人才購(租)房補貼525人、5423.98萬元。 強品牌 “人才服務月”引領愛才新潮流 舉辦“人才服務月”活動,發布全國首個城市引才主題曲《留廈的歌》,帶動全市上下組織開展政策宣講、招才引智、項目對接等人才服務主題活動163項。 搭建人才工作爭優創先新擂臺,舉辦首屆“群英逐鷺”招才引智政策知識競賽,開展“人才群英會”人才工作創新案例總結評選活動,督促各區各部門主動謀劃、升級理念,讓人才工作亮點品牌“遍地開花”。 擴載體 引才“立交橋”優化人才生態 堅持“以賽引才”,拓展“雙百計劃”引才渠道,通過攜手廈門金磚創新基地人才賽道暨留學人才創新創業大賽、金雞電影創投大會,舉辦海外創業大賽等,打造全新領域“引才賽道”,將獲獎項目吸納進“雙百計劃”預備項目,符合條件的可享受100-500萬資金支持。 廈門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國際人才社區”,率先全國啟動外籍人才專業技術、技能評價試點工作,組建全國首支外籍科技特派員服務隊,全市外籍人才申請永居占比全省一半以上。全年引進海外留學人才1821人,同比增長8%。 一年來,廈門著力推動人才鏈與項目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引進人才項目覆蓋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療與健康、新材料和新能源、海洋高新等重點產業,全市創新能力指數居全國第11位。 2021年人才工作十大事件 1.廈門獲評“中國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全面完成年度引才任務,全年引育高層次人才796名,柔性引進各類人才9615名,接收畢業生70529名。目前,全市人才數量已達139萬人,每十萬人中大學受教育人數達2.69萬,居全國前列,福建省第一,人才規模與質量實現雙提升。在智聯招聘“2021中國年度最佳雇主”評選中,廈門獲評“2021中國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2.“留廈六條”營造更優人才生態 針對人才關心關注的生活補貼、住房安居、子女教育、配偶安置等方面提出一攬子解決方案,支持力度全國領先,得到《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和新華網等主流媒體廣泛關注。如生活補貼方面,將新引進人才生活補貼標準提高至博士8萬、碩士5萬、“雙一流”本科3萬、其他本科1萬元,全年兌現畢業生生活補貼2.1億元;配偶安置方面,高層次人才和博士配偶可隨遷安置到機關、事業和國企相關崗位;住房安居方面,將高層次人才住房可上市交易年限由21年縮短至10年,全年推出1.9萬余套保障房房源,新就業大學生等青年人才可享受“五年內五折租房”優惠,每年最高可領取8000元租房補貼,已受理1.6萬人。 3.“廈門人才服務月”入選“我為群眾辦實事”十大優秀案例 聚焦“廈門C位無限量”,舉辦第二屆“廈門人才服務月”,全市上下組織開展政策宣講、招才引智、項目對接等人才服務主題活動163項,推動20余個人才合作新項目簽約落地;率先全省打造首支城市人才主題曲《留廈的歌》,發布《我喜歡,我留廈》宣傳片,開辟“學習強國”廈門人才政策與發展環境直播間等,啟動儀式當日全平臺關注熱度超過2700萬,全面營造城市識才愛才敬才用才新風尚。“廈門人才服務月”獲評全市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首批十大優秀案例。 4.創新舉辦“紅色人才先鋒季”獻禮建黨百年 打造“人才+黨建”品牌,舉辦“紅色人才先鋒季”暨人才獻禮建黨百年系列活動,創新打造沉浸式、行走式“音樂黨課”,組織各領域百名黨員人才學黨史、悟初心,組建六支“人才黨員辦實事示范隊伍”,市區聯動開展77場次人才紅色主題活動,進一步強化對人才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激勵人才矢志報國、建功立業。 5.“群英逐鷺”打造區域人才工作品牌 舉辦首屆“群英逐鷺”招才引智政策知識競賽,260余名市、區人才工作者經過初賽、決賽激烈角逐,湖里區代表隊脫穎而出獲評金牌宣講團,同安區、集美區及市商務局代表隊獲評優秀宣講團。 組織第二屆“人才群英會”人才工作創新案例總結評選活動,首次邀請人才工作市直部門參賽,精選15個創新案例開展現場評比,集美區TOP金融賦能研究院獲得2021年度人才工作最佳創新案例稱號,“廈門火炬大學堂”“兩岸人才會客廳”“外籍人才服務機制”獲得二等獎,“國資騏驥”送崗招才模式、產校智力資源共同體、“集炬+園”獲得三等獎,進一步營造比學趕超、爭優創先氛圍。 6.“新鷺英才”入廈數量創新高 堅持“引進來”與“留下來”并重,深入開展“百城千校萬人”引才行動,組織近2500家次廈門企業組團赴外招聘,遍及北京、上海、西安等全國重點城市30余個,覆蓋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50余所重點高校;著力提高本地生源留廈率,組織建發、國貿、象嶼等重點企業深入本地高校專項引才,針對性舉辦“重點高校閩籍學生廈門行”“贏名企·淘未來”大學生競職大賽等一系列留才活動。 創新引才形式,首批柔性引進33名優秀清華大學博士生開展“廈門清華博士團”科技服務,組建“群鷺興廈”名校校友會引才工作聯盟以才引才,全年接收畢業生數量首次突破7萬人,有力夯實城市基礎人才儲備。 7.“雙百計劃”攜手“金磚”“金雞”聯合聚才 建立中國廈門海外創新創業大賽入選“雙百計劃”直通車機制,為金磚國家來廈投資項目提供專場人才認定“綠色通道”,有效銜接金雞電影創投大會聯合引才。今年通過“金磚”“金雞”引才賽道,吸納27個獲獎項目進入“雙百計劃”預備項目,集聚一批高素質“金磚+”人才及影視人才。 8.組建全國首支外籍科技特派員服務隊 繼創設全國首個外國人才服務站與移民事務服務站一體化平臺后,創新聘任來自新加坡、日本、丹麥等國家10名外籍人才為首批外籍科技特派員,深入“三高”企業開展技術咨詢、聯合攻關等服務。率先全國啟動外籍人才專業技術、技能評價試點工作,首次引入大數據分析技術,綜合評價外籍人才與崗位的適應性、創新性、稀缺性等,首批共有來自金磚國家等10余名外籍人才通過專業技術技能認定。 9.成立福建省首支“人才創新創業基金” “補”“投”結合解決人才發展“有智無資”痛點問題,全年兌現重大人才工程、重點產業緊缺人才等相關人才扶持資金近2億元;率先全省設立人才創新創業1號基金、2號基金,總規模超10億元,重點投向新一代信息技術、物聯網等人才“硬科技”項目,設立“科信貸”“英鷺貸”“T易貸”等人才專屬金融服務,以信用代替資產為人才企業提供資金,累計為300多家企業提供貸款超10億元;構建“TOP金融賦能研究院”,創設金融導師幫助企業解決上市預備、投融資對接等問題,為人才發展插上“金融翅膀”。 10.建立首批市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 首批建設“火炬園”“海滄園”兩個市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提供最高400萬元產業園建設補助、入駐機構可享受3年租金優惠等扶持政策,目前,已有30家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入駐園區,累計服務各類人才23萬人次。未來,廈門將進一步推動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發展,著力打造一批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