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美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昨日開幕
2021-12-29 02:02:43? ? 來源: 廈門晚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繪就島內外發展一體化最美“扇面” 集美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昨日開幕 廈門晚報訊(記者 陳滿意 通訊員 林志杰)昨日上午,集美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集美區區長胡旭彬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回顧了集美區過去五年的工作,提出了2022年工作計劃,并明確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導思想、奮斗目標和重大任務。 過去五年,集美區成為跨島發展的橋頭堡,城市競爭力和吸引力不斷增強。2020年轄區常住人口率先在島外突破百萬,成為10年來全省人口增量最多的縣(區)。集美區先后獲評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福建省縣域城市發展“十優”區等榮譽,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周年這一歷史節點交出優異答卷,實現“十四五”的精彩開局。 回顧·過去五年 經濟實力提升 產業結構逐步調整,區級財政收入島外第一 五年來,集美區經濟實力穩步提升,生產總值連跨600億元、700億元、800億元大關,2021年預計接近900億元。三產比例從2016年的0.3:50.7:49優化為2021年的0.3:46.8:52.9,產業結構逐步調整。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在2020年首次突破千億元,年均增長8.8%,上榜“中國工業百強區”“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科力電子、坤錦電子等15家企業獲得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稱號。2021年新增“三高”企業131家,占全市新增量的近1/3,五年累計入庫“三高”企業633家。全區研發投入水平居全省非基本財力保障縣(區)第三名,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均排名全市第一。五年來累計實際利用外資69億元,神州鯤泰廈門生產基地、橙聯跨境電商產業園等一批重量級項目相繼落地。區級財政收入年均增長9.6%,2021年預計可達47.47億元,收入規模位列島外第一。 產業發展繁榮 軟三形成規模效應,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顯現 五年來,集美區新增上市企業5家。軟件信息業營收年均增速超20%,重要載體軟件園三期形成規模效應,注冊企業數近5000家,員工近5萬人,2021年預計營收達300億元,五年增長3.28倍,金磚未來創新園在此落地。 杏林灣商務營運中心已形成集樓宇經濟、文化影視、金融產業等為一體、總部經濟加快匯聚的中央商務園區。區產業引導基金躋身全國縣(區)級同類基金前三,杏林灣基金聚集區基金管理規模超千億元。 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顯現,永興東潤、好慷在家、石秀才等新設企業已成長為具有全國影響力、行業領先地位的頭部企業。商貿服務業持續繁榮,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銷售額年均增長45.2%,五年來翻兩番,預計2021年將首次突破千億元。尚柏奧萊、世茂、IOI商場等16個大型商業綜合體相繼開業,同集路商業帶、北站商圈、集美新城核心商圈快速崛起,集美湖豪生、皇冠假日等4家高星級標準酒店開門迎客,“首店經濟”“夜間經濟”“直播經濟”等消費業態進一步豐富。持續舉辦汽車購物節等系列促銷活動,打造“集美歡樂購”促消費活動品牌。 文化影視產業迅速發展,建成廈門影視拍攝基地,成為影視產業投資集聚區,五年來累計營收56億元,2021年預計可超過25億元。 城市建設加快 “十年集聚成城”,獲評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 緊抓金磚廈門會晤等重大機遇,集美區全面提速城市更新改造,加快城市品質提升進程。集美新城實現“十年集聚成城”,馬鑾灣新城建設拉開框架,集美東部新城高標準規劃。強化城鎮擴容提質,建成區面積從2016年的76.53平方公里拓展至89平方公里,獲評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 五年來,集美區交通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兩環六縱六橫”城區骨干路網基本建成;增加投放386輛公交車,優化公交線路80條次,新增公共停車場26個、停車位6770個。著力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建成安置房源3191套、面積40.9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突破200萬平方米;完成28個老舊小區提升改造;開展轄區在冊危房整治專項行動,長效處置率100%。 教育事業蓬勃 獲評首批省級“教育強區”,高位嫁接優質資源 過去五年,集美區在民生領域累計投入261億元,年均增幅高于同期財力;2021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可達5.92萬元,較2016年增長54.2%。 此外,集美區教育事業全面進步,成立集美區教育基金會,獲評首批省級“教育強區”,新改擴建學校43所,新增建設中小學、幼兒園學位34440個,新招教師1948名;聘任9名教育拔尖人才擔任區教育發展顧問,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把脈開方”;高位嫁接省、市優質教育資源,省教育學院附屬集美實驗學校正式掛牌,廈門外國語學校集美校區、華僑大學集美附屬學校、華銳雙語學校一期順利開辦?!案咝.a業技術聯盟”的成立,進一步推進產城學人的深度融合。 社會保障有力 養老服務全覆蓋,率先在全省實施“農村大病防貧救助” 集美區獲評全國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引進四川大學華西廈門醫院、市婦幼保健院集美院區等優質醫療資源,持續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集美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入列全國百強。 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年均增長5%;率先在全市開展60周歲以上老年人免費體檢。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和農村幸福院建設實現全覆蓋,每千名戶籍老人養老床位數達到46張,超“十三五”規劃目標的15%,引入太保家園高端養老項目。民生保障精準兜底,發放各類救助經費1.46億元,全區特困人員全部由政府兜底供養;率先在全省實施“農村大病防貧救助”項目,惠及13.62萬農村人口;創新實施社會救助綠洲計劃;全方位關懷保障弱勢群體,建成6家助殘“愛心屋”、4個兒童關愛示范點。 展望·2022 以優異成績 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也是集美區新一屆政府履職的開局之年。明年,集美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財政總收入、區級財政收入分別增長8%、7.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 進一步做優產業能級,夯實創新開放優勢。強化招商隊伍專業化建設,創新招商方式,拓寬招商渠道,全面完成兩岸融合發展集成改革試點工作。深入實施跨島發展戰略,繪就島內外發展一體化進程的最美“扇面”。著力優化發展格局,推進城區更新,全力打造宜居標桿,加速釋放民生紅利,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展望·未來五年 在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中 不斷跨越進位 到2025年,集美區GDP總量居島外各區前列,綜合實力與競爭力繼續在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中不斷跨越進位。發展層次明顯提升,經濟發展方式明顯轉變,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3.5%,每萬人擁有發明專利數達到50件,力爭“十四五”期間年凈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0家,到2025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2%。 群眾生活質量明顯提升。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持續提升。生態人居環境、文明和諧程度明顯提升。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城鄉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文化產業貢獻明顯提升,全社會法治意識不斷增強,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