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亮點頻出佳作云集
2021-12-08 10:52 來源:集美報 責任編輯:李霖 我來說兩句
用影像藝術與您“超時空對話” 2021年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亮點頻出,佳作云集 圖一:本屆攝影季展出眾多名家作品,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前來欣賞。 11月26日,2021年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拉開帷幕。今年攝影季舉辦30場展覽,包含4場精選自法國阿爾勒攝影節的展覽、10場聚焦華人優秀年輕攝影師的“發現獎單元”展覽、3場“新加坡影匯”展覽、1場“影像策展人獎”展覽、1場呈現中國高等藝術院校攝影探索與發展的“中國律動”展覽、3場“無界影像”展覽、1場“致敬”展覽、1場“藏家故事”展覽、3場“在地行動”展覽、1場“集美·阿爾勒圖書展”、1場手機攝影作品展、1場“最美地平線”攝影展,呈現來自法國、新加坡、巴西、捷克、馬來西亞以及中國大陸等地超過110位藝術家的作品。 本屆攝影季亮點頻出,將以影像藝術為語言,打破地域分界,開展與觀眾的“超時空對話”。 圖二:攝影季藝術品集市。 致敬單元 生動再現建黨百年光輝歷程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攝影季特別制作“致敬”單元——《激流瞬間: 戰時中國和沙飛的影像實踐》,以此紀念沙飛(原名司徒傳),中國攝影史上劃時代的人物,中國革命軍隊第一位專職攝影記者。沙飛不僅是一名優秀的攝影記者,更是一名共產黨員,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他以攝影為武器,真實記錄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從苦難戰爭中走出的步履艱辛,把黨的歷史用鮮活而深入人心的方式體現出來。在本展覽單元中,觀眾可以欣賞到作者拍攝的魯迅和白求恩先生等影像,也可以從中看到在那個激流的時代,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披荊斬棘、砥礪前行、不懈奮斗的光輝歷程。 福廈聯動 進行藝術對話 講述福建故事 每年攝影季的“在地行動”單元都立足本土,與廈門及福建本地的藝術家、策展人深度合作。2021年攝影季“朋友圈”不斷擴大,聯動鷺潮·鼓浪嶼美院、福州桂湖美術館帶來三場在地展覽,以攝影藝術之名,講述福建故事或本土藝術家的個人經驗,創造藝術與城市融合發展的新樣態。據悉,桂湖美術館展區首次將“在地行動”單元衍生出獨立的視頻板塊,即“海西Movie”——以視頻來講述福建故事;另外,還有部分作品是第一次在中國或在福建觀眾面前呈現,將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觀展體驗。 圖三:展覽現場。 “影像策展人獎” 鼓勵青年傳播中國影像力量 今年是集美·法國阿爾勒攝影季連續舉辦的第七屆活動,越來越多中國攝影藝術“新星”通過攝影季平臺找到創作和事業的新起點,越來越多的中國攝影師走向世界舞臺,以影像之力傳遞中國聲音。今年攝影季首次設立了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影像策展人獎”,以扶持年輕影像創造力為核心,致力于孵化和培養優秀中國青年影像策展人和研究者,鼓勵青年努力在新時代以新方式、新影像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策展人就如同電影產業中的導演,所有展覽的呈現都離不開策展人的貢獻。”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創始人、本屆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聯合發起人榮榮說,目前國內已經有多個面向攝影藝術家的獎項,但是專門針對影像策展人的獎項卻比較少。“對于獲獎策展人,我們不僅頒發獎金,支持他們的獲獎方案落地,而且要為他們制訂學習、交流一系列的培育計劃,一起促進當代攝影藝術生態的繁榮。” 參展藝術家郭國柱:本土藝術家有了高品位展示平臺 “作為從事攝影工作的廈門人,我感覺特別幸福,不僅參與了這個項目,還可以帶家人、朋友在這邊欣賞到國內外知名攝影藝術作品。”今年是郭國柱第二次參加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展覽,早在2015年第一屆攝影季,郭國柱就參與了在地行動項目的展覽。在郭國柱看來,廈門、福建有許多很好的攝影藝術家,但是知名、有影響力的展覽較少。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提供一個高品位的平臺,讓藝術家特別是本土的藝術家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也推動攝影藝術進入本地公眾生活。 圖四:沙飛攝影作品《魯迅和青年木刻家》。 策展專員樊金琪:魯迅生前最后留影在本屆攝影季展出 在今年攝影季“致敬”單元——《激流瞬間: 戰時中國和沙飛的影像實踐》展出了中國現代攝影史上的重要攝影師沙飛的57張作品,這些作品時間跨度從1935年到1949年。策展專員樊金琪介紹,這些作品中,有一幅令人難忘。這是在全國第二屆木刻流動展覽會上,魯迅先生與木刻青年交流的畫面——《魯迅和青年木刻家》是沙飛拍攝的非常有意義的一幅照片,也是魯迅生前的最后留影。這張照片發表在當時的各大報刊上,沙飛也因此一舉成名,這也讓沙飛對攝影理解有了轉變,從而也促使了他向戰地攝影轉變。(記者 林志杰 來源:集美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