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獲評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2021-10-26 10:14 來源:集美報 責任編輯:李霖 我來說兩句
集美獲評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五大方面創新突破 集美綠色發展高質量 形成了生態文明建設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圖一:航拍月美池公園景觀。 碧波蕩漾,白鷺翩飛,杏林灣畔,優美如畫。溪水潺潺、百草豐茂,紅灰相間的步道在瑤山溪兩岸蜿蜒前行……一個個美好生態畫面,折射出集美區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注重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 喜報傳來!10月14日,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生態文明論壇上,集美區獲評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多年來,集美區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以建設“高素質高顏值跨島發展最美新市區”為目標,以積極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為抓手,從五大方面實現創新突破,形成了生態文明建設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以此次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為新起點,集美區將繼續奮勇爭先,全域整治生態環境、全速發展生態經濟、全面培育生態文化,不斷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生態環境 筑牢綠色屏障 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用最嚴格制度保護生態環境,集美遵循嚴密法治觀,堅持規劃引領,在保持戰略定力,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考核評價上著力,積極構建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并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同時,集美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基本民生觀,創新“定點+移動”空氣質量監管方式,創新流域綜合治理模式,破解村莊生活污水治理難題,創新重金屬企業監管模式……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集美聚焦污染防治攻堅戰,讓藍天常駐、碧水長流、凈土常存、碧海常在。 過去的3年,集美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穩定在較高水平,六項主要污染物濃度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此外,集美創新河湖管理“河長+警長+駐區檢察室”模式,成立廈門市首個區河長辦檢察室,強化對區域水生態管護、流域治理工作的檢察監督和司法支撐,形成可復制推廣的工作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集美還以“四高”標準打造島外新城,構建“一灣兩線四片”空間格局,形成具有濱水特色的環灣生態型新城區。 圖二:后溪鎮苧溪安全生態水系統建設工程。 生態經濟 推動轉型升級 生態與產業深度融合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集美踐行的綠色發展觀。一直以來,注重產業升級與生態優先有機融合,運用“生態+”理念,推動生態與產業深度融合,致力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康柏機械、航天思爾特等10家企業入圍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榜單,金龍、正新等4家企業入選全省制造業百強,華為首個鯤鵬生態基地及超算中心落戶……集美抓實“生態+工業”理念,發揮中國工業百強區、中國創新百強區、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基地等優勢,精準助力企業轉型升級,智能制造成為生態工業加速器。 同時,集美在抓牢“生態+農業”基礎上,抓好“生態+文旅”文章。全長16.8公里的“新 324 國道沿線”鄉村振興動線和溪林生態示范動線,串聯途經10余個行政村及雙龍潭、鷹坑谷、龍谷山莊、白虎巖等19個集美鄉村特色景區。出臺農業發展扶持計劃,農業提質增效、換擋升級,培育出“禾祥西”果蔬等優質項目,金玲瓏、塔斯曼等高新農業基地,仙景芋、坂頭蜜柚等特色產業。 此外,借勢金雞電影節落戶廈門,集美實施“以節促產”戰略,在“生態經濟化”上跑出發展加速度,為城市發展提供更多可能。北京文化、鳳凰衛視等優質企業簽約落戶,“集美集”影視產業總部園區獲評省級重點文化產業園區,廈門影視拍攝基地建成投用,集美成為影視拍攝熱門取景地。 圖三:許溪溪林生態動線。 生態文化 人文集美與生態理念有機融合 作為嘉庚故里,集美人文氣息厚重,“一精神三文化”(嘉庚精神和華僑文化、閩南文化、學村文化)與生態理念有機融合,孕育出豐富的生態文化,也擦亮了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的新底色。 用好用足自身資源,集美開設嘉庚講壇,舉辦嘉庚論壇,展播一批高質量影視、文創、繪畫、攝影等生態文化產品,整合轄區學校、社區書院資源和力量,開展情景教學、經典誦讀、紅色研學等系列活動,并成功舉辦海峽兩岸龍舟文化節、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等高規格品牌活動。集美學村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同時,集美將地方文化記憶融入城市景觀塑造,提升生態文明成就感。以集美新城核心區六大公建為代表的嘉庚風格建筑群,集美學村特色文化街區,實現城市文化延續發展。 在集美,群眾的生態生活和生態理念日趨形成。鳳林灣紅樹“生態長廊”,是紅樹林保護項目,也是海洋修復示范經典案例。此外,集美創新小流域治理模式,企業主擔任企業河長、社會監督員充當民間河長,成立“河小禹青年志愿護河隊”,開展大學生志愿者護河工作,推動構建政、企、民立體化生態環境保護新格局。(文/記者 許曉霞 圖/記者 林志杰 來源:集美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