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先行先試 當好促進兩岸融合發展排頭兵
2021-06-28 08:28:22? ?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先行先試 當好促進兩岸融合發展排頭兵 黨建引領下,記者積極探索融合發展新路,全力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的“第一站” 廈門日報訊(記者 詹文 通訊員 蔣麗容 曾強)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因“臺”而設的廈門經濟特區,正成為兩岸經貿合作最活躍區域、兩岸互聯互通最便捷樞紐、惠臺利民最溫馨家園、兩岸文化交融最密集支點,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初見成效。 市委臺港澳辦主任劉金柱說,近年來,記者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對臺工作決策部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對臺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不斷推出對臺創新舉措,當好排頭兵,筑牢對臺交流合作戰略支點,全力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的“第一站”和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為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大業,做出了廈門經濟特區的特殊貢獻。 關鍵詞1 黨建 把總書記的殷切囑托 轉化為拼搏爭先的前進動力 廈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孕育地、萌發地和實踐地,市委臺港澳辦始終牢記首先是政治機關這一定位,引導機關廣大黨員干部帶著責任、帶著感情,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得更深、悟得更透、貫徹得更徹底,把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省和廈門市的殷切囑托、親切關懷轉化為努力奮斗、拼搏爭先的前進動力。 認真落實室務會理論中心組學習制度,充分發揮室務會的領學促學作用,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并開展討論交流,深入領會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精心交流當好促進兩岸融合發展排頭兵等“四個排頭兵”的心得體會,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把黨支部建設作為重要基礎來抓,定期檢查黨支部“三會一課”、學習強國和廈門黨建e家平臺使用、社區雙報到等工作落實情況,及時通報情況,督促認真整改,有力地促進了黨支部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堅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制定抓機關黨建三級“責任清單”制度,形成了領導班子帶頭以上率下、處級干部具體負責承上啟下、黨員干部狠抓落實人人有責的局面。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 持續當好龍頭作好示范 今年來,市委臺港澳辦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精心組織實施,創新方式方法,確保規定動作保質保量、自選動作特色實效。與省委、市委要求對標對表,與“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有機融合,確定17個具體工作項目,引導機關黨員干部以史為鏡、以史明智,在學史明理上下功夫、見實效,在學史增信上下功夫、見實效,在學史崇德上下功夫、見實效,在學史力行上下功夫、見實效。 充分用好廈門豐富的紅色資源,集中學習黨的百年奮斗史,收看《戰鼓逐浪——鼓浪嶼的紅色記憶》系列視頻,參觀記者黨史學習教育基地,邀請“五老”講黨史,落實精準“雙報到”,舉辦“學黨史、探新路”學習論壇……一系列學習活動,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永遠聽黨話、跟黨走,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斗爭精神,把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賡續好,把特區精神發揚光大,永不懈怠、永不停頓、永不自滿,在新征程上持續當好龍頭、作好示范。 認真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圍繞臺商臺胞和基層群眾關注和期盼的重點熱點,研究確定、迅速推動8個具體項目,馬上就辦、雷厲風行,真正做到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在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 沖出一片新天地 市委臺港澳辦大力傳承弘揚習總書記在福建、廈門工作時留下的科學理念、實踐探索、優良作風,以機關黨建為引領,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不斷推動黨建和業務深度融合。 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每個黨員都是一面旗幟。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全辦黨員干部沖鋒在前、勇挑重擔,8個黨支部、170余人次先后到19個社區參與聯防聯控,35名志愿者協助分裝口罩10萬多個,前往機場、碼頭等分流中心服務入境臺商臺胞,積極回應隔離臺商臺胞生活工作保障需求。 大力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引導機關黨員干部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做到胸中有全局、眼中有問題、腦中有思路、手腳有行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發揚釘釘子精神,久久為功;樹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責任意識,倡導“早干晚干早晚要干的事,務必要早干”的作風,以時不我待的精神跳起摸高,猛追猛沖,奮發有為,在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沖出一片新天地。 關鍵詞2 服務 持續優化 “零距離”精準服務 為了讓臺胞臺企在廈有“家”的感覺,記者多年來持續優化“零距離”的精準服務。 去年初疫情發生后,市委市政府成立6個調研組,市領導先后帶領市委臺港澳辦等部門走訪調研120家重點臺企,“一企一策”推出暖企援企新招,幫扶臺企全面復工復產、拓展內銷。 僅一個月,全市268家規上臺企、127家“三高”臺企和2501家重點臺企全部復工復產。央視、新華社等央媒專門報道廈門幫扶臺企復工復產積極成效。 市委臺港澳辦充分發揮組織、指導、管理、協調全市對臺工作的職能,以“我為臺胞臺企辦實事”為著力點和落腳點,做好“通”“惠”“情”三篇文章,努力解決臺胞臺企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切實打通服務臺胞臺企“最后一公里”。 派干部到機場分流中心服務入境臺商臺胞,率先制定《在廈臺胞新冠疫苗緊急接種工作方案》,在廈臺胞成功預約接種疫苗近5000人,在兩岸引起較大反響,國臺辦新聞發布會專門給予點贊。 真情實意 拓展涉臺服務平臺 依托“12345”便民服務平臺開通“涉臺服務熱線”,截至今年5月底,受理涉臺訴求1800余件。 在8個市直部門駐市行政服務中心(分中心)的11個審批窗口及各區行政服務中心,設立“臺胞臺企服務專窗”,統一受理臺胞臺企審批事項,已受理近1700件。 開展“惠臺政策宣傳月”活動,在全市分區域組織5場政策宣講及培訓,宣傳各級惠臺政策,提升基層辦理涉臺業務人員的能力水平。指導市級機關在臺商協會設立服務機構,先后有市中級人民法院、廈門海事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交警支隊等多家機關在市臺商協會設立工作室或服務站,提供“一站式”便利化服務,深受臺胞臺企歡迎。 依托龍山文創園打造“臺青心家園”,為臺灣人才提供各項便利公益服務。籌組兩岸青年創業聯盟,通過打造臺青之家、開設成長講堂、建設安居公寓等方式,構建起務實高效的臺青交流溝通、聯誼服務體系。 關鍵詞3 新路 以通促融 應通盡通 暢通廈臺合作 發揮多區疊加優勢,全力推動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加強電子信息、集成電路、數字經濟等產業融合對接,不斷鞏固提升廈臺產業鏈供應鏈合作,以通促融。 著力臺企復工復產和招商引資兩個重點,推動貿易往來和經貿交流,抓住金融合作和同等待遇,在對臺經貿合作方面逆勢上揚,取得新成效,為推動廈門率先實現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注入強大動力。 建立項目綠色通道,開展全流程對接,推動美日豐創光罩、聯芯集成電路二期工程、冠捷科技全球電視機和音響營運總部等重點臺資項目落地。疫情之下,去年全市新批臺資項目389個,合同使用臺資10.6億美元,逆勢增長88.8%。 創新金融支持體系,在兩岸股權交易中心推出大陸首個“臺資板”,吸引優質臺企來廈發展,截至今年4月底,1275家臺資企業在兩岸股權交易中心掛牌。 率先開展對臺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占大陸業務總量85%;率先開展跨海峽人民幣代理清算,清算總量約占全國近1/10;首家臺資保險機構“富邦財險”、兩岸首家合資消費金融公司“金美信金融”、兩岸首家合資證券公司金圓統一證券有限公司等陸續落戶廈門。 優化對臺口岸營商環境,完善廈臺海運快件監管流程,實行企業分級管理,提高通關效率。積極推動廈門與金門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推動廈臺行業標準共通,獲批設立大陸首個國家級臺灣標準研究中心“臺灣地區標準化(廈門)研究中心”。 以惠促融 落實同等待遇 營造溫馨家園 完善保障臺灣同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培育一批臺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實習實訓基地,更大力度吸引臺商臺企、臺青臺干興業創業就業,著力營造臺胞生活工作的溫馨家園,以惠促融。 出臺大陸首個地方版臺胞臺企同等待遇政策——廈門“惠臺60條”及實施細則,出臺“融合發展45條”,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開大步……記者制定的各項同等待遇政策,充分體現廈門的對臺特色優勢,先行先試推出許多創新舉措。 引進大陸首家兩岸律師事務所聯營辦公室“福建聯合信實與臺灣廣和聯營辦公室”,引進大陸首家可外派船員至全世界船隊的臺資海員外派機構“裕民船舶公司”,啟動大陸首個臺資微循環公交項目“里享行”,成立大陸首個全臺資網約車車隊“廈門元客寶島車隊”……越來越多臺企來廈,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支持廈門臺企在大陸上市,華懋科技、建霖家居、欣賀股份、宸展光電等4家臺企和臺資參股的廈門銀行在A股上市;支持冠捷科技、建霖家居等臺企獲批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支持臺企公平參與政府采購。 在大陸率先為臺灣青年提供市級公租房,率先出臺《關于臺灣醫師來廈執業的資助規定》,簽發大陸首本臺灣船員海員證,率先在廈門自貿片區和臺企內將臺灣技術士證書直接匹配大陸執業資格證書并推廣至全市……暖心貼心的支持扶持政策,吸引越來越多臺灣高級人才來廈就業創業。 今年初,記者又出臺《關于進一步鼓勵和支持臺灣青年來廈實習就業創業的若干措施》,廣泛開展宣講,助力更多臺青來廈筑夢圓夢。目前,194名臺灣醫師在廈執業,148名臺灣專業技術人才通過專業人才職稱評審,26名臺籍律師在廈實習、執業。 率先將臺胞納入社保體系,目前2000多名臺胞在廈參加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便利臺胞在廈購房,累計為臺胞發放公積金貸款近5000萬元;2000多名65歲以上臺胞辦理敬老卡享受市內公交優惠。 以情促融 加強交流交往 促進心靈契合 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深入挖掘兩岸共同的文化根脈,加強民間基層交流,持續辦好重大交流活動,促進同胞心靈契合,以情促融。 重點打造的海峽論壇、工博會、文博會等50多個大型涉臺交流活動,有的直接聚焦兩岸經貿合作,有的以兩岸文化交流為載體,有的以兩岸青年交流為重點,多樣化廈臺交流平臺已經形成。以廈門為主會場的海峽論壇,已成為規模最大的兩岸民間交流盛會。 面對疫情,記者創新兩岸交流方式,舉辦“廈門-臺中-金門經濟文化交流視訊會”,打造“云上投洽會”,線上線下結合舉辦海峽論壇、廈洽會、旅博會、圖交會、鄭成功文化節等50多場重大涉臺活動。廈金同步舉辦海峽兩岸春節焰火晚會,直播觀看78.7萬余人次。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以視頻連線方式在廈門和臺北同步舉行,備受兩岸關注。 黨的十八大以來 廈臺大事件 ●2016年,兩岸企業家峰會首次在廈門舉辦。 ●2018年4月10日,廈門出臺大陸首個地方版臺胞臺企同等待遇政策——廈門“惠臺60條”及實施細則。 ●2019年6月14日,發布《廈門市關于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若干措施》,發布45條措施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2020年2月,出臺《關于幫扶在廈臺港澳人士、臺資企業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方案》,幫助在廈臺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2020年5月15日,創新兩岸交流方式,在線上舉辦廈門-臺中-金門經濟文化交流視訊會,共同探討疫情防控經驗和未來加強交流合作的舉措。 ●2020年7月起,建霖家居、欣賀股份、宸展光電等3家臺企和臺資參股廈門銀行陸續在大陸A股上市,占2020年大陸上市臺企的一半。 ●2020年9月19日-25日,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成功舉辦第十二屆海峽論壇,這是首次以線上線下結合模式舉辦的海峽論壇。 ●2020年9月25日,大陸首家兩岸合資證券公司——金圓統一證券有限公司在廈門揭牌開業。 ●2021年1月,率先制定《在廈臺胞新冠疫苗緊急接種工作方案》,首批在廈臺胞開始免費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