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 本網原創 > 正文

廈門翔安五美社區:傳承古訓家風 匯聚愛心涵養文明

2021-05-17 22:50:41? 作者: 夏菁 童心悅 陳娟?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開欄語】

榜樣就是旗幟,榜樣就是力量。

在我們身邊,總有一種力量讓人感動,催人前行。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為進一步學習先進典型經驗,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時代新風尚、時代精神和社會正氣,即日起,廈門市翔安區委文明辦聯合本網開設“翔安文明展播”欄目,深入開展先進典型挖掘和宣傳工作,提升城市精神文明建設,激勵大家以榜樣為標桿,緊跟時代、奉獻時代,敢于創新、勇于創造,用實際行動譜寫典范翔安文明樂章。

廈門翔安五美社區:傳承古訓家風 匯聚愛心涵養文明

東南網5月17日訊(本網記者 夏菁 通訊員 童心悅 陳娟)挖掘本土家風故事,厚植家風文化滋養;開展多樣志愿服務,為社區注入濃濃愛意……如今,在廈門市翔安區五美社區,處處可見愛心接力、美德相傳,一幅幅溫暖人心的畫面,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注入了鮮活動力。

孩子們參觀翔安五美家風教育館(五美社區供圖)

傳承好家風

凝聚時代正能量

傳承好家訓、弘揚好家風,近日,翔安區“頌黨恩 傳家風 立德樹人 從家出發”暨好家風故事分享活動走進了翔安五美家風教育館。

“這個家風教育館就建在社區居委會里,特別接地氣!真的就像大家說的那樣,打通了家風建設的‘最后10米’。”剛參觀完家風教育館的志愿者代表陳阿姨感慨地說。

事實也正是如此,五美家風教育館正式開館后,居民絡繹不絕前來參觀,這里已然成為翔安特色家風文化的展示窗口、黨員及領導干部清正廉潔的教育平臺和居民學習家風的園地。

走進館內展廳,近百幅優秀家規家訓典故,涵蓋了中華五千年的家訓精髓,以及翔安本土的鄉賢名人家規、宗氏族親家風、數十個翔安好人和最美家庭的感人事跡,讀之如飲甘泉,浸潤心田。 

五美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陳清楚表示,最初就想將身邊的榜樣“搬”上家風館,讓來訪者學習有榜樣、行動有指南,以點帶面,鋪開一張家風教育網,用良好家風涵養社會文明新風。

據統計,開館至今,社區共接待省內黨員、群眾參觀近800批次、近6萬多人次,形成了濃厚的家風氛圍。

老人前來餐廳用餐(五美社區供圖)

免費互助餐廳

助人自助理念落地生根

在五美社區,還有一個廈門首家由社區發起的免費互助素食餐廳“雨花齋”,轄區內年滿60周歲的老年人均可免費前往用餐。

五美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陳清楚就是這個餐廳的發起人之一,在他看來,這里不僅有營養餐食,更有正能量的傳遞。

據了解,餐廳成立初期,陳清楚和朋友湊了幾千元作為運營支持。正當他們為后續費用擔憂時,居民和熱心人士匯聚了點滴愛心——有人捐5元,有人捐100元;有人得知糧油緊缺,立即就買了一些作為補充;義工們也紛紛加入服務隊伍中,參與處理各項事務。周末時,還會有小朋友加入,學習珍惜糧食、敬老愛老。

后來,陳清楚還帶頭建立微信群,每日一捐(錢)獻(力)。三年多以來,除疫情期間,無論刮風下雨、嚴寒酷暑,免費午餐供應從沒有間斷過,鄰里和諧、老人頤養天年,營造了和諧美好的社區氛圍。

截至目前,該餐廳共收到捐款10萬余元,自給自足的陽光財政,受惠用餐人數43242人次,義工出勤4512人次。社區通過搭建免費互助素食餐廳的志愿服務平臺,發揚傳統文化,播撒愛心,實現助人自助的理念落地生根。

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設課程覆蓋不同年齡不同需求。(五美社區供圖)

多彩志愿服務

提升文明實踐溫度

不僅如此,五美社區還探索出“黨員志愿者+社工+義工”模式,發動社區黨員、團員、共建單位及專業機構共同開展志愿服務,并創新性成立社企黨群服務站,構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新格局。

五美社區設立志愿服務站,由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陳清楚擔任站長,成立黨員服務、宣講服務、巾幗服務、愛心幫扶、文體健身5支志愿服務分隊伍,不斷厚植志愿精神的“土壤”。

目前,五美社區注冊志愿者共413人,連續2年獲得“廈門市志愿服務優秀社區工作站”榮譽稱號,2018年12月獲得“廈門市最美志愿服務社區”榮譽稱號,2020年11月獲得“福建省最美志愿服務社區”。

另外,自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立以來,社區堅持以居民的精神文明需求為導向,通過“講”“學”“幫”“助”“慶”多種形式,讓志愿服務和群眾需求實現了精準對接,也讓文明實踐“溫度”得以不斷提升。

如今,尊老愛幼、鄰里和睦、熱心公益等已在社區群眾間蔚然成風。文明新風傳遍社區各個角落,走進尋常百姓家,吹進了群眾的心坎里。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