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呂嶺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助力社區建設百花齊放
2021-03-30 20:09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呂嶺社區邀請道德模范朱劉基為青少年傳播正能量。(呂嶺社區供圖) 東南網3月29日訊(本網記者 鄒玒 通訊員 陳華鶯 汪閩菊 賴文芳)“我們要把垃圾分好類,才能讓資源循環起來哦。”日前,廈門市呂嶺社區的小小志愿者走進社區、商家宣傳垃圾分類知識,獲得了居民們的點贊。這一場垃圾分類活動,是廈門市湖里區呂嶺社區通過“黨建+ ”系列服務理念,助力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服務社區建設的一個縮影。 自助式文化服務、民情工作室、敬老餐廳、照護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陣地融入社區建設的方方面面。近年來,呂嶺社區將社區黨建與社區文化惠民、便民服務相結合,創新實踐“黨建+正能量”模式,強化社區品牌,使社區治理工作百花齊放。 志愿服務 秀出社區新風尚 戴好衛生帽和口罩,穿好明黃色的志愿者馬甲,昨日一早,志愿者秦秀英就來到呂嶺社區的愛心敬老餐廳,對菜品開袋檢查后,她和其他志愿者們便開始備菜,做好餐廳的后勤生力軍。 五年多來,餐廳開餐近千次,為居民提供服務近4萬人次,呂嶺敬老餐廳是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打造敬老志愿服務品牌的項目之一。 社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如今,餐廳志愿者已能獨立開展好日常各項服務活動,除了每周餐廳開放固定的輪值服務外,每月的長者生日會,均由志愿者們分工協作,獨立完成各個流程。不僅如此,餐廳每期的茶話會,志愿者們也會參加活動主題的定制,通過茶話會讓餐廳成為社區老人聚會交流的互動平臺,而不僅僅是個“吃飯”的地方。3月是學雷鋒月,轄區共建單位志愿者紛紛到敬老餐廳為居民提供志愿服務,以另一種形式弘揚雷鋒精神。 呂嶺社區注重加強骨干志愿者的培育與挖掘工作,運用“一挖掘、二培訓、三發揮、四激勵”四步工作法,引導社區居民從旁觀者、漠視者變成志愿者、參與者,組建各類社區志愿服務隊伍共15支、1000余名志愿者。愛心商家、企業也紛紛參與其中,提供個性化的愛心服務,形成了一支“社區+社工+志愿者+愛心商家”等整合型社區愛心志愿服務隊伍。 呂嶺社區的“益鄰互助隊”就是通過四步工作法成立的。社區積極溝通家住彩虹花園小區的退休醫生賀榮輝,組織了一支協助社區健康服務下沉小區的志愿隊伍。2017年成立以來,目前共有63名志愿者,服務8043人次,累計建檔1008人,同時也與社區高齡獨居老人結對,自發組織上門探訪陪伴高齡老人,帶動小區低齡老人服務高齡老人的愛心敬老溫馨氛圍。 呂嶺社區益鄰互助隊參加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呂嶺社區供圖) 自助文化 打造精神新家園 依托社區綜合文化中心、居家養老服務站,全新打造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總是歡歌笑語。 如今,這里擁有包括音樂班、讀報角、書畫組、舞蹈隊等10余支自助服務隊伍,除了日常學習,還定期開展各種主題的文藝匯演等文體活動。居民在社區服務中唱主角、挑大梁,呂嶺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注重以居民的需求為導向,“自助式”服務模式使居民在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和愛心氛圍中有收獲、有感悟,居民素質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呂嶺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根據居民的需求,精心“烹制”大餐。社區根據不同年齡段的活動需求,開設不同的興趣班。其中,針對未成年人開展的手工制作、法治教育、環保普及等小課堂,不斷提升青少年綜合素養。除此之外,以“社區書院”“社區圖書館”“四點鐘學校”“科普工作室”等為載體,為青少年提供游戲、娛樂、教育、社會心理支持和關愛等一體化服務。 便民服務 展現社區新風采 “我們現在的生活是越來越便捷了。”家住呂嶺社區的居民吳阿姨入住小區7年,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身邊的變化。 通過黨建引領,呂嶺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將實踐陣地延伸至居民家門口。社區里專門劃定區域建設社區便民服務代辦點,專門負責窗口事務辦理和社區事務分流,同時設立便民自助終端、建立“愛心驛站”,開展寫春聯送祝福、健康義診、愛心義剪、政策宣傳、流動民情等便民服務進小區活動,提升居民幸福感。 不少居民都感受到,社區服務從單一走向多樣,活動從封閉走向開放,資源從分散走向聯合,管理從粗放走向精細,將社區工作潛移默化植入群眾視野中。 “比如,社工積極引導志愿者每月黨日活動開展‘健康大篷車’進小區便民服務,服務近3千人次,目前6個小區已經形成志愿者自治小組,能獨立承擔義診服務。”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通過公共服務進小區,使社區服務更貼近居民,讓居民不出小區就能感受到溫暖和關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