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敞開“三扇門”
2021-03-24 11:12:42? ? 來源: 半月談 責任編輯: 夏菁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創新引領打造新興產業高地 3月2日,廈門同翔高新城的中航鋰電廈門二期項目正式奠基。中航鋰電廈門公司負責人彭丹麗說,二期項目建成后,將形成一個年產能20GWh的高度智能化、綠色環保的電池和電源系統產業基地,實現年產值超130億元,將吸引一大批新能源汽車上下游優質企業來廈落戶。 “大招商、招大商”,瞄準打造新興產業創新發展集群,廈門市近年來大力引進培育的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生物醫藥等多個高新技術領域產業,正在成為經濟特區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動能”。 位于廈門市集美區的廈門軟件園三期,重點布局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前沿產業,加速新興產業集聚。2020年該園區凈增工商注冊企業1234家,新增注冊資本金11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4.6%和111.2%;一批央企、上市公司和“獨角獸”企業等相繼落地。 園區內,廈門市與華為、中軟國際共同組建的華為廈門DevCloud創新中心,吸引40多家工業軟硬件供應商,借“上云用數賦智”為制造企業提供多樣化工業解決方案,并打開了一個面向全國的平臺市場。 作為我國最早布局生物醫藥產業的地區之一,廈門生物醫藥港在全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綜合競爭力不斷上升,涌現出一批躋身國際一流行列的原創性產品和技術:全球第一支戊肝疫苗、全球首個ROS1靶向藥物伴隨診斷試劑、全球第一支神經生長因子藥物、國內第一支宮頸癌疫苗…… 創新驅動發展,2020年廈門經濟增速達到5.7%,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第一。2021年,廈門市提出實施“創新發展年”行動,推進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旅游會展中心、區域創新中心、區域金融中心和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創新基地等“五中心一基地”建設。 厚植文明城市“高素質、高顏值” “做志愿服務時,許多市民和游客會對我們說‘謝謝’,傳遞文明、守護城市的美好讓我們充滿獲得感。”春節期間,在廈門五緣灣濕地公園帶領志愿服務隊巡邏的“市民園長”薛荷說。 今年湖里區共有1800多名環衛工人選擇留廈過年,堅守工作崗位,成為志愿服務隊重要力量。為了感謝他們,湖里區打造了愛心早餐項目,城市與市民之間用“愛”溫暖著對方。 現在的廈門,286個“愛心驛站”遍布街頭,為包括環衛工人、外賣小哥、電力工人在內的城市工人群體提供休憩服務。在廈門的大街小巷,用以幫助殘疾人等困難群體穩定就業的“愛心屋”,也成為城市一道風景線。 空中俯瞰廈門園博園及杏林灣一帶景色 廈門經濟特區發展,不僅致力于經濟繁榮,更追求精神富足與文明進步。40年來,文明已然成為廈門這座城市的精神底色。文明之城,帶給民眾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是廈門不斷吸引國內外人才,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軟實力”。 廈門現有注冊志愿者超70萬名,約占常住人口總數的六分之一,“有時間做志愿者”成為許多市民的一種時尚生活方式。無論是在社區還是公園,無論是民俗文化傳承還是垃圾分類文明新風培育等,都有他們的身影。 開放、包容的廈門也吸引越來越多的外籍人士前來就業、定居。在廈門官任社區,居住著來自46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人士1500多名,他們不僅在社區找到“家”,也積極融入社區,成為社區志愿者。 廈門大學教授、福建第一位獲得在華永久居留權的美國人潘維廉說,廈門是一座美麗開放的花園城市,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淀,也有燦爛的現代文明。“我愛廈門,一輩子、兩輩子我都想住在廈門。”(半月談記者 康淼 付敏 秦宏)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