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翔安:“老人之家”開辦十余載 孝老愛親傳佳話
2021-03-03 09:51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老人們圍坐在一起邊吃邊聊,其樂融融。東南網記者 夏菁 攝 東南網3月2日訊(本網記者 夏菁 李奇)今年,是廈門市翔安區蓮塘村“老人之家”開辦的第十二個年頭。3月1日,在春節放假10天后,“老人之家”重新開餐,百余位老人又圍坐在一起,邊吃邊聊,其樂融融。 免費為老人提供一日三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是孟子對“老有所養”的理想描繪,而蓮塘村愛心企業家林良菽與鄉親們共同努力,將這樣的理想變成了現實。 2010年4月,林良菽出資創辦“老人之家”,免費為村里70歲以上老人提供一日三餐及娛樂場所。 2011年2月,蓮塘村老書記林水簿出面征求黨員和群眾意見,希望擴大“老人之家”參與面,并得到宗親的支持,又提供一間老宅,隨后,位于村東的第二個“老人之家”也開辦了起來。 “當時考慮到農村家庭子女比較多,照顧老人難免會有些疏漏,老人也會有孤獨感。”林良菽說,為此,他開始探索創立老人之家,讓大家過上集體生活,讓老人幸福快樂,健康長壽。 起初,村里有不少閑言碎語,可林良菽沒有退縮,憑著一份善意,咬牙堅持了下來。“老人之家”從創立之初只有十幾名老人用餐,到現在已發展到在冊116名老人。 盡心盡力照顧村居老人 當天,記者走近蓮塘村“老人之家”,遠遠就聞到一股飯菜香。走進紅磚古厝,只見炊事員黃阿姨正在炒一大鍋的米粉。臨近中午12點,百余位老人圍坐在一起,自己動手打飯、舀湯,邊吃邊聊,老人們都吃得津津有味。 “菜單會按老人胃口和身體適應性考慮,采購按菜單設計執行,以桌長負責制實行定餐制度化。”談及“老人之家”的管理要求,林良菽早已總結出了經驗。在他看來,管理團隊需要有奉獻精神、有修養、擔責任,要有優秀傳統文化做基礎。 在管理團隊中,黃小梅熱心這項公益事業就已長達11年。當時,“老人之家”一開辦,黃小梅就成為了這里的負責人。沒有任何報酬,還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照顧老人,但她仍樂意參與,盡心盡力,成了老人們的貼心“孫女”。 “我們有責任把這件事做得更長久,讓它體現社會主義能共享社會進步成果,能針對社會存在問題進行制度自我完善,提升社會文明水平和社會治理水平。”林良菽在心底希望,能將更多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林良菽(右一)為老人們盛米粉。東南網記者 夏菁 攝 傳承“孝親文化”好場所 每年除了春節放假外,其余時間“老人之家”都正常運作,碰到一些節假日,還會專門加菜。 老人們在這里不僅免費吃飽了一日三餐,在“老有所養”基礎上,還在實現著“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村民時常會到“老人之家”幫忙做飯,家中煮了好吃的也會帶來分享;年輕人們總記掛著給“老人之家”送些米面油和新鮮的蔬菜;孩子們也經常來“老人之家”陪老人們說話、表演節目;一些單位和組織也時不時地送來慰問品表示支持。現在,“老人之家”已成了蓮塘村傳承孝親文化的好場所。 這里不僅僅是老人們的“免費食堂”,還是老人們的精神樂園,更成為村民傳承“孝親文化”的好場所。 “因為精神相對富足,我們村的老人們與健康長壽更加有緣!”林良菽說,未來,為了老人們能更好地開展娛樂與保健活動,正在策劃項目,爭取在政府支持下建設新型幸福院,使老人幸福事業行穩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