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舉推陳出新 廈門江頭街道打造垃圾分類“樣本”
2021-02-02 10:15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在金祥花園小區,垃圾分類督導員在查看居民垃圾分類情況。東南網記者 鄒玒 攝 東南網2月2日訊(本網記者 鄒玒 實習生 李芊芊)日前,福建省住建廳組織召開2020年全省生活垃圾管理培訓班。廈門市湖里區江頭街道作為全省示范片區創建評比考核第一名在培訓班上作經驗介紹。 位于廈門島的幾何中心,江頭坐擁著廈門繁華商埠,不僅有臺灣街金融街、祥店愛心誠信文明示范街、烏石浦油畫街、呂厝路美食街等十余條特色商業街及SM、蔡塘廣場等商業綜合體,轄區沿街店面更是高達12000家。 繁華吸引著不少市民扎根在此。街道老舊小區眾多,納入市、區生活垃圾分類檢查考評的生活小區共有140個,其中無物業小區35個。 垃圾分類工作如何在這里深入人心?近年來,江頭街道積極探索生活垃圾分類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樣本”,不斷擦亮廈門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 多點發力 定點投放推向縱深 1日上午,居民徐先生在上班時,就順手將家里分好類的垃圾,丟在門口的垃圾回收車里。徐先生的家在祥店社區的金祥花園小區,垃圾定點投放已經在這里推廣了兩年多,如今,已經成為了居民們的習慣。 何為垃圾分類定點投放?就是垃圾不但要分類,而且要在規定時間段內才能投放。江頭街道2018年5月開始試行生活垃圾定點投放,金祥花園小區是首批試行的小區之一。“我們小區公共位置不大,撤掉垃圾桶后,環境變得更加整潔了。”徐先生說,此前放置垃圾桶的位置被改造成了一個小花園,環境美了,大家也就更加支持了。 有條件的小區則設置了生活垃圾定時投放亭。1日上午八時許,祥店社區福滿園小區里,垃圾分類督導員也在指導著居民進行垃圾投放。垃圾投放點地面干凈清潔,空氣中也聞不到異味,關上門后,色彩繽紛的宣傳畫和滾動宣傳字幕更是小區的靚麗風景。 江頭街道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江頭環衛所所長李啟超告訴記者,2020年1月1日起,江頭街道全力推行“定時定點”垃圾分類投放,此舉旨在培養居民垃圾分類的好習慣,最終走向“無桶化”生活,“這是江頭街道推行垃圾分類工作的最終目標”。 李啟超表示,定時定點投放制度有效引導廣大居民養成垃圾分類好習慣,提高垃圾分類準確率。此外,街道也建立完善定時定點直運制度,街道根據商業街區營業時間、居民作息規律,精心策劃,確定了4條垃圾分類錯峰直運線路。保潔人員提早準備,車輛無縫對接,運轉通暢有序,形成了作業流程清晰的垃圾定時定點直運制度。 不斷優化合并垃圾投放點,如今在江頭街道,生活小區垃圾投放點由最初的710個縮減為222個,城中村垃圾投放點位由301個縮減為102個,垃圾桶數量由7500個減少為5500個,轄區內每天產生垃圾約173噸,其中廚余垃圾61噸,可回收物0.15噸,回收利用率占比35.29%,資源回收利用率向低值可回收物延伸,逐步實現垃圾分類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 在蔡塘廣場的廚余垃圾資源化處理點,工人正在收集由廚余垃圾制成的土壤改良劑。東南網記者 鄒玒 攝 多方共融 減量無害推陳出新 未來,江頭街道的居民只要家中有可回收廢品,一個電話就有專業人士上門進行回收。日前,位于江頭街道的廈門市商業聯合會再生資源同業公會示范門店正在積極籌備中,不久將與市民見面。 據了解,示范門店將從單價、服裝、車輛等七個方面實現統一。廈門市商業聯合會再生資源同業公會執行副秘書長陳天來表示:“我們按照1500戶兩名工作人員的標準進行人員配備,系統也將按照可視化、數字化的標準完善。” 垃圾分類回收及處理需求也在不斷加大,將廈門市首家示范門店落戶江頭街道,在陳天來看來,也是基于街道在垃圾分類方面的不斷探索和創新實踐。 在探索資源垃圾分類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方面,江頭街道一直在“破題”。1日,位于蔡塘社區蔡塘廣場后的廚余垃圾資源化處理點,工人們正在將產出土壤改良劑收集起來。目前已有農場前來洽談土壤改良劑的相關事宜。 “我們將廚余垃圾回收過來,在這里進行處理。”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不到20平方米的處理點能耗低、無異味,但一天卻可以處理500公斤的廚余垃圾,基本能滿足商場每日的廚余垃圾產出處理。 將生活垃圾就地進行處理,不僅提高了垃圾處理的效率,更是變廢為寶,循環利用。 由點到線,由線拓面,江頭街道全力打造全方位、無死角、可追溯、全覆蓋的垃圾分類新格局。從居民小區向商業街區,從賓館酒樓向辦公樓宇,從學校公園向農貿市場,無一不在見證著江頭街道垃圾分類分工覆蓋面向廣向細向深。 去年初,江頭街道開始向轄區酒店推廣不主動提供牙刷、梳子、紙杯等“6小件”工作。在位于臺灣街的一家連鎖酒店,“6小件”都放在酒店前臺,顧客按需領取,酒店則建立一次性用品申領臺賬。 李啟超告訴記者,不主動提供“6小件”是垃圾減量化的重要舉措,去年疫情防控期間,街道為避免交叉感染,減少垃圾排放量,召集轄區內酒店負責人進行酒店垃圾減量試點工作動員座談。從去年4月20日開始,這些酒店均不主動提供“6小件”,如今每月約節約一次性用品60%以上。而江頭街道也成立了巡查小組,進行常態化的巡查督導,讓好的做法在街道落地生根。 有條件的小區則設置了生活垃圾定時投放亭。東南網記者 鄒玒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