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前榜樣】嘉福鹽業小區“老當家”張智厚:“疫情不退,我不退”
2020-12-12 16:04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鄒玒 我來說兩句
2020年是跌宕起伏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如同一場無聲的戰爭,沖擊著每個人。站在2020年的末端回望,對于廈門市湖里區殿前街道的黨員干部們來說,共同戰“疫”的點滴就像電影般,歷歷在目。一聲響應就是一份忠誠,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初心與使命,凝聚成抗擊疫情的強大力量。近期,東南網推出殿前街道基層黨員系列報道,在辭舊迎新之際,一同感受榜樣的力量。 張智厚(左)和小區黨支部書記林華鷹(右)正在小區防疫監控點值勤(殿前街道供圖) 東南網12月12日訊(本網記者 劉瑋 通訊員 盧曉艷)2020年春節期間,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作為廈門市湖里區嘉福鹽業小區自管委員會主任,張智厚意識到防控形勢的嚴峻性,他和小區黨支部書記林華鷹一起,率領黨員、積極分子、志愿者沖在疫情防控第一線,貫徹抗疫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為小區筑起了一道戰“疫”屏障。 趁著人少迅速展開防疫工作 無物業無業委會,嘉福鹽業小區是個老舊的自管小區,住的幾乎都是老人,還有一些外地來廈做生意的人。 疫情發生后,79歲的小區自管委員會主任張智厚主動站了出來,召集小區黨員、自管委員會成員,迅速行動起來,召開緊急會議,制定小區疫情防控預案。 防控初期,嘉福鹽業小區大部分的居民都已經回老家過年了,留在小區里的居民只有三成左右,這為小區的初期防控工作減輕了壓力。 趁著小區居民大多未回來的時候,張智厚迅速布置防控措施,第一時間封閉小區,實行日間半封閉式管理,夜間23時至隔天7時全封閉管理。一家一戶走訪,對留在小區的住戶進行全面排查,簽訂人員信息登記表和承諾書。同時,組織黨員、志愿者,值守小區出入口,對進出小區人員進行詳細登記、核查、測量體溫,加強小區的每日消殺工作。 多種方式勸導老人不出門 “大家年紀都很大了,沒有防護就隨意出門,如果被感染那就嚴重了。”每次碰到想要出門的居民,特別是老年人,張智厚都苦口婆心地勸說大家少出門。 大年初四一早上,有位不了解疫情的老人不戴口罩就要去走親戚,被張智厚攔下,在得知老人沒有口罩時,張智厚從家里拿來了孫子給自己送來的口罩,轉送給了這位老人,最后在張智厚苦口婆心地勸說下,這位老人返回家中,沒有再出門。 為了讓老人理解疫情防控工作的嚴峻性,張智厚再次戴上口罩一一敲開那些鄰里的門,向居民發防疫抗疫宣傳材料,勸導小區居民不外出。更在小區內外多個路段懸掛宣傳橫幅標語、防疫方法悉知等,對防疫信息和知識進行多方覆蓋,多層面推廣,讓老人們走到哪都可以看到與疫情相關的內容,從而變得重視和了解此次疫情的防范風險和方法,配合小區的防疫工作。 張智厚(右一)為居民分發愛心物資(殿前街道供圖) 義務幫大家購買生活物資 過了大年初三,一些居民開始陸續返回鹽業小區,小區的居民數大致達到了五成。人多了,防控管理的壓力也大了。為減輕工作人員的壓力,更好地進行防疫工作,張智厚號召小區居民成立志愿者隊伍,分為三班,一起聯手抗疫。 一些居民從外地回到小區后,按照規定,必須自我隔離14天。進出受限制,這些人的買菜也成了問題。為了保障居民的生活需求,張智厚帶著志愿者,開始義務幫助大家買菜,買生活用品。小區里還專門設立了物資發放點,一旦有需求,居民可以來這里領取相應生活物資。 為了不讓居民們在領取物資時交叉感染,張智厚想到一個方法,那就是在小區地面上,粘貼許多間隔一米的紅色定位標記,居民領取物資時,一人站一個標記,逐一有序輪流排隊領取。 再次排查不漏掉任何一人 復工潮來了,返廈人員越來越多,鹽業小區的居民數開始超過八成。張智厚帶隊加強防控,一方面,嚴格排查出入小區的人員車輛,另一方面,第三次登門核實小區居民的身份信息,做到不漏掉任何一人。 同時,嘉福鹽業小區自管委員會發揮“人人參與,人人自治”鹽業人的精神,第一時間把疫情的實時動態發布到各個業主群里,引導所有居民都行動起來,積極投入共同抵抗疫情,防疫工作從我做起,形成防疫戰斗堡壘。 一天,一位居家隔離的小伙子急沖沖地要離開小區,被張智厚發現了,當得知這位小伙子是因為發燒了要去醫院,他冷靜地為其測量體溫,發現額溫和腋下溫度都是37.8℃時,緊急撥打了120,并上報了社區。當天晚上,張智厚一晚睡不著,等待著醫院的檢測結果。還好,最后只是虛驚一場。 當好小區的“老當家” 張智厚一直說,做好抗疫工作,就是保護小區居民,特別是小區老人的健康,但其實,他自己也是一位年近80歲的老人。此次選擇站在抗疫的第一線,張智厚表示,自己已經退休了,平時也沒什么事,現在小區需要人手,自己應該站出來。 他說:“雖然我只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但我要像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一樣,堅守初心和使命,作為小區自管委員會主任,我要擔起責任和擔當,為小區的戰疫防控行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疫情不退,我不退,我要當好小區的‘老當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