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前榜樣】嘉福社區(qū)林偉明:時刻履行一名黨員和醫(yī)生的職責
2020-12-12 15:43 來源:東南網(wǎng) 責任編輯:鄒玒 我來說兩句
林偉明(左)入戶宣傳(殿前街道供圖) 通過微信了解居民需求 在疫情防控期間,林偉明始終履行著自己作為小區(qū)醫(yī)生的職責。早上7點,接到腹瀉病人求助電話,上門看診;中午12點,接到感冒病人求助,上門送藥;晚上11點,接到年輕媽媽的求助,上門開方……十幾個小時連軸轉,次日凌晨2點才休息。這是林偉明某一天的工作表。而這個春節(jié),他幾乎每天都是這么度過的。 林偉明有一個微信群,里面都是小區(qū)的居民,平時,他會在微信群里解答居民一些健康方面的問題。疫情期間,林偉明通過微信號召大家都呆在家里,不要隨便出來,如果有需要,他會上門服務。“我就在微信群里說,如果居民有需要什么幫助,比如體溫計或買藥,你都可以在群里說一下,或者直接加我微信,告訴我,我一有空就馬上給你送過去。”林偉明說,疫情期間,他不希望居民隨便到醫(yī)院去,一些小的毛病,自己也可以上門服務。 疫情期間,林偉明每天都匆忙奔走在各個樓棟里,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幫助,免費上門看病、送藥。有時還主動上門入戶宣導防疫知識。一天下來,林偉明微信計步程序上顯示的行走步數(shù),基本都超過2萬步。 做好面對高風險的準備 漸漸地,林偉明發(fā)現(xiàn),居民找他幫忙的,除了生病買藥之外,更多是心理上的擔憂情緒,需要找人傾訴。“雖然我不是專業(yè)的心理醫(yī)生,但居民需要我,我就必須趕過去。”林偉明說,“長期關在家里,又看了各種各樣的信息,大家的心里可能很緊張,害怕自己會得病。這時,我就會安慰他們,不用擔心,疫情的源頭不在廈門,廈門的防控措施又做得很到位,只要不到人群聚集的地方,被感染的風險是很小的。”有時,林偉明還會幽默地說,“如果要擔心被感染,我才是那個更該緊張的人。” 林偉明的這句話,雖然是在開玩笑,但卻不是毫無道理的。當其他人都待在家里的時候,他需要每天在小區(qū)里行走,自己的防護設備不足,一旦有問題,他被感染的幾率要高上許多。這一點,作為醫(yī)生的林偉明自己也是清楚的。“有人跟我說,要我多待在家里,不要天天出門。但我總是說,沒辦法,居民需要我,我總要過去。作為醫(yī)生,每天都是在面對高風險。”林偉明說,自己在成為一名醫(yī)生時,就清楚地知道自己可能面對的風險,也做好過心理準備。 “我是一名醫(yī)生,就要履行醫(yī)生的職責。我沒辦法像其他醫(yī)生那樣馳援武漢,但至少我要服務好自己小區(qū)的居民。”林偉明說,當他決定在疫情期間繼續(xù)做好小區(qū)醫(yī)生的工作時,就沒有考慮那么多了,“這是我作為一名醫(yī)生的職責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