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 福建日報廈門觀察 > 正文

廈門致力打造萬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2020-09-11 15:32:17? 作者: 林澤貴 廖麗萍?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發揮鏈條優勢 提升產業層級

廈門致力打造萬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東南網9月1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澤貴 廖麗萍“到2025年,廈門市電子信息產業規模爭取突破萬億元,形成一批具有行業領導力的龍頭企業和一大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把廈門建設成為極富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產業強市。”

臺上,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胡昌升擲地有聲,全面介紹全市電子信息產業情況,描摹發展藍圖;臺下,來自全國各地的400多位企業家代表齊聚一堂,共謀發展,掌聲雷動。

這是8月31日上午,廈門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大會現場的生動一幕。

近年來,廈門市通過大力發展和引進“三高”企業,實施千億產業鏈培育工程,電子信息產業已發展成為廈門市的第一支柱產業,2019年全市產業規模近5000億元。其中,電子信息制造業是閩西南地區電子信息產業核心增長極;軟件產業穩居海峽西岸經濟區首位;觸控屏模組研發生產基地全球最大,并已完成全產業鏈布局;LED產業鏈集群全球第一;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率先建成涵蓋材料、芯片、器件、模塊、應用裝備的全產業鏈群。

招大引強 躍升產業發展新能級

千方科技區域總部戰略合作項目、戴爾服務器產業生態合作項目、TCL華星Micro-LED研發中心項目、武岳峰第三代半導體基金項目、愛譜生電子5G高頻柔性覆銅新型材料研發及產業化項目、芯米微電子半導體設備項目……

在當天的廈門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大會上,總投資206億元的11個項目簽約落戶廈門火炬高新區。11個項目,涉及智慧交通、視訊安防、新型顯示、第三代半導體、服務器等細分行業,具有技術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輻射帶動力強的特點,項目投資方多為頭部企業、上市公司。

一直以來,“招大引強”都是廈門市作為推動電子信息產業跨越式發展的制勝法寶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廈門工作期間,就高度重視、高瞻遠矚謀劃了廈門經濟特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為廈門指明了科學方向、提供了強大動力。

此后,廈門市委市政府積極布局,深耕這一產業。目前,電子信息產業已發展成為廈門的第一支柱產業,形成以平板顯示、計算機與通信設備、半導體和集成電路、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等為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截至2019年,全市電子信息規上企業561家,規模億元以上209家。

目前,包括電子元器件在內,廈門的計算機整機、服務器都已具備全球影響力。除了先后培育出盈趣科技、億聯網絡、吉比特等國內“領頭羊”企業外,廈門還引入了宸鴻、友達、冠捷、天馬、電氣硝子、聯芯、士蘭微、通富微、浪潮、神州鯤泰等一批世界級企業,具備了“芯片—軟件—整機—系統—信息服務”較為完整的產業生態體系,形成了領先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優勢。

經過跨越發展,LED產業也誕生了三安光電、乾照光電、通士達等業內佼佼者,廈門已成為全球最大的LED光源類高端產品制造和出口基地,占全國出口額近40%,占全球產量三分之一,并加速布局Mini/Micro LED等未來顯示技術領域。

作為新興產業的“領頭羊”,電子信息產業具有經濟增長“倍增器”、結構轉型“助推器”的作用,在全球經濟復蘇的當下,正迎來發展新機遇。而作為廈門最大的支柱產業,電子信息產業在加快高質量發展、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的進程中,更是承載著更為遠大的夢想、更加厚重的擔當。

面對產業深度調整分化的機遇和挑戰,廈門把握大勢,識變應變,努力在大調整大變革中率先發力,提升產業能級。此次大會上,廈門市提出,要依托招商引資和“三高”企業倍增發展行動,到2025年,產業規模突破萬億元,形成一批具有行業領導力的龍頭企業和一大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把廈門建設成為極富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產業強市。

補短強鏈 打造產業融合生態圈

在大會當天的現場簽約項目當中,千方科技區域總部戰略合作項目吸引了不少關注。該項目擬在廈設立南方總部,逐步推動智慧交通、智慧車站、智能網聯、平安城市等業務板塊落地廈門,打造從產品到解決方案、從云端數據到出行者、從硬件基礎設施到軟件智慧中樞的產業鏈條。

“與此前以項目或產品為載體的合作不同,此次我們希望與廈門客戶、場景方開拓新的合作模式,實現從客戶需求到技術創新的閉環。”千方科技執行總裁潘璠說,廈門有良好的應用場景基礎,而千方科技作為行業領軍企業,具備強大技術開發、落地實施、云邊端一體化服務提供能力,雙方的合作將實現以應用場景驅動創新技術落地。

精準招商、招強引優,廈門瞄準的是強鏈補鏈,形成產業集群發展的良好生態。面對數字經濟、新基建帶來的發展機遇期,廈門將加快技術創新鏈、產業配套鏈、要素供應鏈、產品價值鏈“四鏈”融合,積極打造“芯—屏—端—軟—智—網”為一體的產業生態圈,重點推動新型顯示、智能終端、集成電路、軟件信息等四大領域再上新臺階。

今年5月,總投資達480億元的天馬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全面開工。作為目前國內體量最大的柔性AMOLED單體工廠,項目投建后,將助力天馬柔性AMOLED產能規模躋身全球前三,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新型顯示產業的重要集聚區域。

通過引入先進產業項目和促進存量企業提質增效,除了天馬AMOLED生產線項目外,廈門還促成電氣硝子新增3條8.5代及以上的液晶玻璃基板和下一代顯示器用玻璃基板生產線,帶動平板顯示產業鏈上游產品進一步優化升級。

園區載體是產業集聚的基石。堅持全市一盤棋,統籌發展的思路,優化產業布局,廈門電子信息產業的規劃藍圖清晰而豐滿——

重點依托同安翔安高新產業基地、海滄集成電路產業園、軟件園的容量優勢,整合資源,打造三大電子信息產業中心區。以三大中心區為產業核心地帶,帶動島外及周邊區域產業快速發展和轉型,形成各具特色、錯位發展的良好態勢。

從廈門本島到島外多個產業園區,電子信息產業的“城長”活力,恰是廈門產業跨島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如今,這些產業載體中不乏首批國家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國家光電顯示產業集群試點單位(基地)等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地標。

“電子信息產業投入產出比高,溢出效應和投資‘乘數效應’明顯。”廈門市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兩高兩化”發展的指引下,廈門市明確把電子信息產業作為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突破方向之一。

當前,廈門正著力布局新基建,驅動電子信息產業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除了戴爾等龍頭企業外,浪潮廈門產業園、神州鯤泰廈門生產基地的陸續投用,進一步夯實了發展“新基建”的底座。緊抓5G發展帶來的產業變革及商機,廈門積極引進5G產業鏈相關企業,建立國內主要的5G產業集群及生態圈。

開放創新 培育產業生根好環境

招大引強、強鏈補鏈,更重要的是讓產業能在廈門生根發展。立足經濟特區、自貿試驗區、自主創新示范區等“多區疊加”優勢,廈門以開放創新為“養料”,持續培育產業生根沃土。

集成電路又稱芯片,被喻為“現代工業的糧食”,也是電子信息產業的核心。激活廈門“芯”動能,廈門自貿委聯合廈門海關等部門,在全國首創了集成電路產業鏈保稅監管創新模式,對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所需進境檢測的晶圓片等料件按加工貿易方式進行保稅監管。截至今年7月底,廈門累計完成對外付匯723.48萬美元,其中,保稅進口流片產品約692.96萬美元。

廈門億芯源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陽吉表示,這一創新舉措既減輕了企業的資金壓力,也能讓企業將更多成本投入創新研發中,提升企業競爭力。

“廈門將從企業創新、人才培養、資源配置等方面,為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在廈門的決策者看來,作為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創新發展的熱土,乘著改革開放的浪潮,廈門將積極構筑特區發展電子信息產業新優勢。

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廈門市積極提升完善國家半導體發光器件應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廈門集成電路設計公共服務平臺等產業基礎公共服務平臺;支持宏發、三安等龍頭企業申建國家級創新平臺。

人才培育方面,依托廈門大學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加強人才儲備和梯隊建設,特別是加快引進全球頂尖人才和青年人才,在電子信息產業若干領域形成一批高水平創新團隊。

發揮金融“輸血”功能,協助符合條件的骨干企業上市,建立多元融資體系,設立產業合作基金。建立健全包括產業基金、產業布局、知識產權保護、招商引資等在內的政策支撐體系。同時,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加強區域開放合作,鼓勵企業與產業發達地區企業開展橫縱向合作,實現跨區域供應鏈整合。引導市內企業加強國際合作,主動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逐步實現從產品輸出到產業輸出、標準輸出。

在本次大會上,廈門市重磅發布《廈門市“十四五”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為產業發展增添政策砝碼。

“《規劃》的出臺,增強了企業扎根廈門、做大做強的信心和決心。”法拉電子總經理助理臧哲說,作為廈門電子信息產業的代表企業之一,近年來,法拉電子不斷加大對新型能源用薄膜電容器的研發力度,提高產品整體技術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臧哲表示,廈門政府透明、高效的服務,以及良好的營商環境,讓企業很有獲得感。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