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 同安區> 正文
分享到:

棕香情深迎端午 廈門同安愛心滿溢樂融融

2020-09-09 12:01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端午民俗話傳承,便民服務送上門。關愛先行,濃情共渡端午。一股文明新風在銀城大地吹拂,讓端午的粽子更加清香可口,讓節日氛圍更加濃郁。

志愿者入戶慰問。(同安區委文明辦供圖)

東南網6月28日訊(本網記者 文潔 鄒玒 通訊員 陳萬泉 林文足)又是一年端午至,又是粽葉飄香時。近日,在中共廈門市同安區委文明辦的指導下,同安區多支志愿服務隊伍相繼開展系列活動迎端午。

端午民俗話傳承,便民服務送上門。關愛先行,濃情共渡端午。一股文明新風在銀城大地吹拂,讓端午的粽子更加清香可口,讓節日氛圍更加濃郁。

敬老愛老 情暖端午

為弘揚傳統美德,倡導敬老、愛老、助老的良好風氣,增強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意識,靜善義工協會于6月13日上午開展主題為“百孝圓夢”敬老助老——走進蓮花鎮的慰問活動,志愿者們主動認領片區,深入村居進行志愿服務。

志愿者們攜帶米、油、面線、牛奶、書包等愛心物資,走進蓮花鎮窯市村、云埔村、澳溪村等地慰問7戶孤寡老人。每進到一戶老人家中,志愿者們便和老人促膝而談,就像多年未見的好友一般。

“您和孫女日后在生活上有什么需求都可以跟我們溝通,大家會盡最大努力幫助你們!”在窯市村一戶老人家中,志愿者與老人親切交談。

老人唯一的女兒因車禍導致腦部受傷,做了開顱手術,丈夫棄她而去,只剩老人獨自照顧外孫女。他的外孫女今年13歲,因為照顧不過來,幾年前便被寄托在孤兒院,今年由于疫情緣故又回到家里。年近七旬的老人要同時照顧女兒和外孫女,生活十分艱苦。志愿者在送去慰問品的同時,還特地攜帶了一個書包給小女孩。

在進行走訪慰問的同時,志愿者也會用心記錄老人生活情況和訴求。志愿者們將一直跟進老人狀況,根據需求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把愛心一直延續下去。

志愿者為老人義剪。(同安區委文明辦供圖)

義診義剪 關懷暖心

6月17日上午,同心慈善會攜手閩南朝天宮、科宏眼科、典塑發型、鑫宇玨特色調理等愛心組織與單位一同來到同安區蓮花鎮小坪村開展“愛心敬老、愛心濟困”義診義剪活動,用實際行動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傳播“關愛老人、奉獻愛心”的社會正能量。

志愿者們為小坪村的老人們送去油、米、面和禮包等愛心物資,將溫暖化作走心的實際行動。對山上的這些老人家而言,平日里他們無法便捷地享受到理發服務,為此志愿者們及愛心人士將愛心義剪活動送到村上來,還主動上門為行動不便的老人理發。這些善舉給老人們帶來莫大的驚喜,得到他們連連稱贊。

除了理發難,看病就醫也是山上老年人的一大難題,腰酸背痛、感冒咳嗽常常只能以“忍一忍”的方式頑強“自愈”。山上的很多老人患有白內障、青光眼、干眼癥等眼部疾病,但由于普遍匱乏眼部護理知識而錯過最佳治療期。

本次義診活動免去了老年人下山就醫的諸多不便,讓他們對自身的身體狀況有更多的了解,懂得更多日常護眼的實用技能和技巧,提高日常保健意識。


東山民俗文化志愿者開展愛心慰問。(同安區委文明辦供圖)

愛心濟困  真情動人

6月20日上午,東山民俗文化志愿者協會攜手同安區紅十字志愿服務隊到石潯村開展愛心慰問活動,為27戶困難戶送去油、米等慰問品,并送上端午節暖心祝福。

東山民俗文化志愿者協會的志愿者們鼓勵困難群眾要堅定生活信心,勇于面對困難,努力改善生活條件。在歡聲笑語中,困難群眾一一領走了慰問品。

隨后,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志愿者們還走訪慰問了兩位行動較為不便的困難群眾,與他們親切交流,詳細詢問了他們的身體和生活狀況等。


同心父母學堂。(同安區委文明辦供圖)

傳承文化 弘揚新風

6月21日上午,在端午節來臨之際,同心父母學堂邀請了同安民間民俗協會秘書長、閩南研究會會員、同安金秋藝術團團長林銀花及其志愿者團隊一同在廈門同安朱子學院開展了“端午民俗話傳承”主題文化活動。

端午節,作為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在經過上千年的傳承與發展,形成了其特有的節日民俗與食俗,是一份寶貴的傳統文化。林銀花講述了端午習俗源流及端午節的歷史人物故事,讓孩子與父母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加深了對端午節的了解。

活動現場,同心父母學堂還為孩子們精心準備了五色線與端午香囊。志愿者們一同為孩子們系香囊,送上溫暖的節日祝福,祈愿孩子們平安健康地成長。

有愛互動,溫暖回饋。在收到節日禮物和暖心祝福后,孩子們與父母一同進行《讓愛回家》手語表演,隨著音樂旋律歌唱舞動,活動現場洋溢著滿滿的溫馨與感動。


更多>>相關圖片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