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海滄區 > 海滄頻道 > 今日海滄 > 正文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的夫人,來自廈門這個村??

2020-08-26 23:55:00? 作者: ? 來源: 今日海滄   責任編輯: 劉瑋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福建自古就是耕讀傳家之地。

在廈門海滄,耕讀文化歷經數百年而長盛不衰。

優良的家風,是真正的萬貫家財!

為了進一步弘揚耕讀文化、彰顯人文底色,

海滄區融媒體中心、海滄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聯袂推出

“萬貫家財”在海滄系列報道,

全面展現海滄本土的優良家風家訓,

固本浚源,激發廣大海滄人及海外宗親的家國情懷,

更加熱愛海滄這片熱土。

  

  

這段時間,

東孚街道后柯村華僑聯合會會長柯明興正忙著組織材料,

申報福建省級僑村。

新加坡南洋柯氏公會主席柯建強先生

也寄來書籍《走近新加坡柯氏宗族》,助力此次申報。

    

柯姓是后柯村的主要姓氏。

積極申報的背后,

呈現的是一個有著深厚人文底蘊的村落。

盡管村莊規模不大,

但是培育出了很多人才,

理學名儒柯翰就出生在這里。

  

 

后柯柯氏源自泉州元妙觀水溝巷,

南宋后期,因避亂秦檜專權,

南安柯氏四世祖柯翰,開基到廈門后柯,

建了"一經堂"教授學問。

據《同安縣志》記載,朱熹任同安主簿期間,

曾聘請柯翰為直學,并為其手書"一經堂"和"理學名儒",

這兩幅匾額現在都懸掛在宗祠內。

 

柯翰字國材,長朱熹14歲,二人道業相通,亦師亦友。

千百年來,這里聚集著開基廈門的柯氏后代,

深受柯翰的影響,恪守以"忠孝立本"為首的家訓。

   

“一經堂”這座重新翻修的閩南古厝,

屋頂雕有人物、山水、花鳥等圖案,層次分明。

在金箔的包裹下,大量的彩繪圖案、詩詞對聯,

讓宗祠格外金碧輝煌。

經過幾次修繕,仍保留著歷史原貌。

 

作為一代鄉紳名儒的故居,

"一經堂"經歷了900年的風雨。由于歷史原因,"

一經堂"曾經遭受破壞,柯氏族譜也全部被燒毀。

為了重現家族的輝煌歷史和家風家訓,

2008年,柯思福、柯年成、柯金練幾位老人,

發起并成立了"一經堂"宗親聯誼會,編撰族譜,

并且把原本數千字的柯氏家訓,提煉出一個精簡版:

"能以忠孝立本、勤儉培根、勤耕稼、功書讀。

"短短幾句話,囊括了柯氏家訓的精華,

更易于子孫牢記和傳播。

  

故事一:跑10萬公里聯絡宗親修繕“一經堂”

柯思福退休后,放棄其他選擇,

唯一的想法是趕緊籌資修繕

“一經堂”、重修族譜。

修繕“一經堂”費用不小,憑借一己之力肯定不夠。

因此,柯思福想到了聯絡各地柯氏宗親。

2009年,柯連成剛買了新車,

這部車基本用于聯絡事宜。

從廈門到漳州,

從福建到廣東,再到浙江、江蘇、江西,

來來回回至少跑了10萬公里。

    

柯連成撫摸修繕一新的一經堂,

說:太好了,現在不擔心它成為危房了。

修繕“一經堂”的倡議得到了廣大柯氏宗親的積極響應,

海內外宗親共同出錢出力,先后籌資上百萬元,

2011年開建,2013年落成,完成了柯氏后人共同的心愿。

宗親們很好客。一次去江西瑞昌參加柯氏宗親活動,

天黑了,

一家柯氏食雜批發店的老板聽說是從廈門海滄來的宗親,

趕緊幫忙聯系住宿,第二天還安排一個小伙過來帶路。

有一次去浙江,臺州的宗親直接派車到浙江與福建的地方等候。

 

兩岸柯氏宗親交流也成常態

柯思福:大家回來都拜"一經堂",

像我們熱鬧的時候,海外的團體有八個,

海外的宗親八百多人。

故事二:南洋宗親好客,說是跟海滄宗親學的

歷史上的后柯就是富庶之地。

在海滄,曾有民謠:有后柯的戶,沒后柯的厝,

有后柯的厝,沒后柯的富。

說的是與周圍村莊相比,后柯是比較富有的。

柯明興:以前,“一經堂”前面曾是千畝良田,

水井多,農業配套完善,后柯人豐衣足食。

富有的背后也有濃郁的僑鄉文化。

清末民初,后柯不少人遠涉南洋謀生,

家文化意識很強,賺了錢之后回來蓋房子。

時間在走遠,宗親卻一直保持聯系。

馬來西亞檳城柯連德一行來海滄,

后柯宗親前后招待細致,4天時間走遍了海滄南北。

“我們去檳城,吃住玩,柯進山、柯士亮、柯連德等人全包了,

我問他們為什么這么熱情,說是跟我們海滄宗親學來的。”

柯思福說,

這是謙虛之詞,

主要是受家風家訓影響,

忠孝立本,大家對禮儀相當重視。

故事三:柯玉芝讓侄兒柯宗元回廈尋根

從南宋至今,"一經堂"柯氏一族已傳三十多代,

目前在后柯村有1000多人,

海內外子孫共有十萬多人,

遍布福建、廣東、臺灣等多個省份,

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家。

"能以忠孝立本"是柯氏家訓的首句。

遷居海外的柯氏后人,都想回鄉尋根盡孝。

柯玉芝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先生的夫人柯玉芝是閩南柯氏第二十八代,

1993年,柯玉芝曾讓侄兒柯宗元,來廈門尋找祖籍地。

除此之外,每年都有柯氏華僑回鄉尋根認祖。

為了加強對外交流,后柯村柯氏32人,

在2016年成立了華僑聯合會,

成為海滄區最早成立的華僑社團之一。

柯思福介紹柯氏文化

故事四:家風典范,以孝治家,以和待人

后柯柯氏一脈尊崇的是"以孝治家,以和待人"。

在后柯村村民的眼中,柯金鑾是傳承家風的典范。 

柯金鑾和邱琴兩位老人,都八十多歲了,

攜手走過了金婚歲月,是公認的模范夫妻。

他們養育了4個子女,如今已經有了曾孫輩,

整個家庭有39名成員,四代和睦、子孫孝順。

同村的村民邱琴介紹,丈夫柯金鑾是個孝子,

兩人共同侍奉父母五十多年。

柯金鑾還是個慈父,對待子女都是耐心教育,從不動手。

正是因為兩位老人的言傳身教,

現在雖然孩子們各自在外生活、工作,

但是大家都很孝順,

中秋節、春節等傳統節日還有老人生日,

大家庭的成員都會到齊,陪老人一起過節。

  柯明興說, "孝"是后柯柯氏普遍恪守的家規,

從古至今,柯氏家訓從族譜里的文字變成父母的叮囑,

一代傳一代,在柯氏的后人中體現。

柯木林先生是新加坡著名的歷史學者,

祖籍廈門海滄后柯村。

他說:關于家風家訓,

我們家中因為沒有文字版,

主要是長輩們耳濡目染,

隨后通過學校教育及書本學來的知識加以理解。

現在有了族譜及柯氏相關的歷史資料,

更便于傳承和發揚。在

這方面,柯木林先生也撰寫書籍,

做了很多貢獻。他說:這是宗親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柯明興說,在馬鑾灣建設過程中

后柯也會帶來很多變化

但是,無能怎么變

柯氏宗親會始終堅持耕讀傳家

讓家風家訓和家族的美名一直傳承下去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