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 本網原創> 正文
分享到:

廈門湖里:文采七夕 市民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2020-08-26 16:19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農歷七月初七不僅是屬于愛侶們的節日,更是傳統七夕節。25日,一場融合多種傳統文化元素的“愛滿湖里,文采七夕”的七夕文化活動在廈門仙岳書院舉辦,吸引上千名市民游客參與互動體驗,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來自湖里區的福建省最美家庭分享家風故事。東南網記者 鄒玒 攝

東南網8月26日訊(本網記者 鄒玒)農歷七月初七不僅是屬于愛侶們的節日,更是傳統七夕節。25日,一場融合多種傳統文化元素的“愛滿湖里,文采七夕”的七夕文化活動在廈門市仙岳書院舉辦,吸引上千名市民游客參與互動體驗,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該活動由廈門市湖里區委宣傳部指導,湖里區委文明辦、湖里區社科聯主辦,廈門市仙岳書院承辦,湖里街道辦事處協辦。竹緣閣素食、和韻茶具、仙岳華服、華羽唐民族樂器、木之森美學館、廈門深山古樹貿易有限公司、廈門禮韻華裳文化傳播、廈門市永春白鶴拳文化研究會等公司提供支持。

不僅“曬書”

還“曬思想”

孩子在老家,夫妻倆則在廈門打工。通過IC卡電話亭,一個電話打到安徽老家的雜貨鋪,孩子們就在電話那頭等著父母的聲音,這樣一個熱線,接通了近十年。

這是福建省第一屆文明家庭汪如全、章雙琴家庭的故事。如今兒子取得中科院數學研究所博士學位,在北大做博士后,效力祖國的數學科學事業;女兒現在桂林理工大學理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一對兒女均為中共黨員,一家四口除了章雙琴外,其余三人均為中共黨員。

這個“最美家庭”的故事也感動了不少人。仙岳書院院長黃昌玲表示,傳統文化認為“七月七日,曝經書及衣裳,不蠹”,即在七夕這天曬書和曬衣服,可防蟲蛀?;顒影才帕恕皶駮劦馈杯h節,讓市民參與其中,還鼓勵他們“曬思想”。

汪如全分享夫妻二人從安徽農村來廈門奮斗,勤儉治家,教育子女傳承美好品德、努力拼搏的家風故事是最接地氣的“曬思想”。仙岳書院國學老師方宇圍繞傳統文化,從“孝文化”切入,分享“家道”的文化內涵和當代借鑒意義。

此外,活動還邀請市民在特制卡片中,分享所曬書籍內容中對自己影響最大一句話;鼓勵讀者“曬好友”,向更多身邊好友分享書籍。黃昌玲表示,仙岳書院是湖里區圖書館分館,數千冊圖書定期更新,已成為市民讀書好去處,“希望通過這個環節鼓勵市民讀者以曬書的形式參與讀書、分享好書,倡導全民閱讀風尚”。

市民感受傳統文化。東南網記者 鄒玒 攝

用詩詞“穿針引線”

市民樂逛文化集市

還未入夜,仙岳公園文化廣場上的文化集市已經熱鬧起來了,每個展覽區域都有不一樣的體驗項目。

“焚香”是古代文人“生活四藝”之一,在七夕“香識雅集”展位上,木之森香學堂的香道師現場教會市民體驗篆香、品香;女紅手工創作展位上,市民可以體驗古代女子的手工活,動手做針線……市民游客穿梭在展位間,動手體驗茶道、香道、民樂、素食制作及其他才藝,正應了七夕“乞巧”的文化內涵,“希望有巧手藝,讓生活更美好”。

活動還設置了詩詞“穿針引線”互動游戲,每個主題展位標注特定詩詞,市民領取“集寶”書簽在展位間穿梭體驗時,只要參與詩詞接龍,即可獲得攤主蓋章,兌換紀念禮品,形式新穎,參與者眾多。

誦讀表演。主辦方供圖

七夕文化匯演

捧出民俗盛宴

七夕文化匯演前,“雙星祭典”民俗儀式率先登場。仙岳公園文化廣場的舞臺上,身著漢服的禮儀官按照傳統形式“拜魁星”“祭七娘”,儀式古樸、莊重,禮儀官口頌祈愿祝詞,有諸多美好含義,讓人沉浸在濃郁的民俗氛圍里。

“云對雨,雪對風……”舞臺上,《聲律啟蒙》吟誦節目,聲聲入耳動心;仙岳書院是閩南童謠傳習基地,由市級閩南童謠非遺傳承人黃琳編排的閩南童謠節目,孩子們天真活潑的表演加上稚嫩又清晰的閩南童音,讓人沉浸在閩南童謠的優美意境里;由武術老師帶來的一套行云流水的白鶴拳表演,又將觀眾的思緒拉回來,點燃現場激情,觀眾喝彩連連……

由仙岳書院編排的《國風小雅》節目是一出壓軸好戲,將民樂演出、華服漢禮、茶藝表演、香道表演、漢舞表演等多項文化融為一體,身著傳統漢服、茶人服或禪服的表演者,在時長近20分鐘的節目里,將各項表演穿插融合,舞臺上精彩紛呈,儼然是一場文化盛宴。


更多>>相關圖片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