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人人草人人,色视频综合,狠狠色婷婷丁香六月,五月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开心激情综合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思明區 > 思明快報 > 本地快訊 > 正文

廈門開元街道:上接天線下接地氣 打造近鄰有愛大家庭

2020-08-21 15:06:54? 作者: 林雯? 來源: 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上接天線下接地氣 打造近鄰有愛大家庭

思明區開元街道深入實踐黨建引領“近鄰”基層治理模式,成功實現大家參與多元共治

廈門日報訊(記者 林雯 通訊員 曾琴1985年至1988年,習近平同志在廈工作期間居住在思明區開元街道圖強小區,與居民結下深厚的鄰里情,留下手書“遠親不如近鄰”明信片寄贈鄰居的佳話。30多年來,鄰里間友愛互助,把這個無物業老舊小區打點得溫馨和諧。

如今在思明區蔚然成風的“近鄰”模式便發軔于此。

在開元街道,黨建引領“近鄰”基層治理模式的最大特點是既接天線又接地氣——對上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高效落實市區工作部署;對下領導社區小區,精準服務民生,強效推動發展。

從一個人、一隊人,再到一群人,開元街道將“近鄰”理念和“千戶訪、百事幫、萬家和”群眾工作法有機結合,成功構建由小到大、由點到面的成熟“近鄰”網絡,使生人社會重回熟人社會,從單向管理轉向社會共治。

今天,讓我們走進開元街道看一看,這個“近鄰”模式的發源地是如何深挖傳承、深入實踐,打造基層治理新高地的。

【1個人】

網格員入戶密切黨群關系

“湖濱社區入戶217戶,其中空巢老人111戶。”“深田社區協調白鶴路6號老舊小區改造樓梯扶手安裝事宜,現場為退休老人做年度網絡認證。”“后江社區跟進處理不文明養犬事件、入戶協調房屋漏水等問題,巡查并要求整改‘三合一’店面、門前‘三包’。”這是每周四開元街道召開網格化工作會的現場,街道黨工委帶領各社區書記復盤上周入戶情況:各社區入了多少戶?入戶獲悉、解決哪些問題?下一步巡查入戶的重點有哪些?

在開元街道,“千戶訪”絕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而是不可不做的事——12個社區的黨群工作者把第二張辦公桌設在居民家中,通過精細入戶破解供需不匹配,在進家入戶中密切黨群關系,實現政府服務與居民需求的精準對接。

每天上午9點到11點,陽臺山社區網格員吳林雅都是在巡查入戶中度過的。最近,她又為陽臺山路2號的居民解決了一道難題。“上周入戶時,居民莊阿姨說樓棟入口處的一盞路燈被空調水滴濕后吱吱作響,可能有漏電隱患。”了解情況后,吳林雅馬上聯系轄區共建單位國網廈門供電公司李春共產黨員服務隊到場檢測修復。問題解決后,她還特地拍照發給莊阿姨。“大家太熟悉了,像親人似的,想告訴她現在沒事了,讓她放心。”吳林雅笑著說道。

聽民聲、訪民情、匯民意、得民心。開元街道通過柔性的情感式入戶、常態的串門式入戶、精準的分類式入戶,成功打通黨群關系的“最后一米”。

【1隊人】

“百事幫”服務群眾零距離

今年2月,一道道隔離線、一個個檢查崗、一名名志愿者,幾乎在一夜之間遍布開元大街小巷、樓宇館舍,這背后均來自居民自發力量。在疫情防控戰場上,“近鄰”模式優勢再次凸顯。

開元街道地處廈門老城區,轄內60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20%。在疫情防控最緊張的時刻,12個社區的網格員一家一戶上門,把口罩送到居住在轄內的100位失獨老人家中。“有智能手機的,我們教他們預約買口罩。沒有智能手機的,我們跟他們保持聯系,隨時提供幫助。”街道衛計辦主任幸嵐燕說。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成為考驗基層治理體系、治理能力水平的試金石。開元街道傳承并發揚“近鄰”精神,帶動鄰里互幫互助、相親相近,資源共享破解鄰里不熟。能人達人主動亮技能,為鄰居提供各種互助服務。一支支由小區、社區黨員群眾組成的“百事幫”隊伍不僅沖鋒在戰疫一線,更活躍于居民日常生活中。

湖濱社區居民林寶  阿姨開過理發店,現在,她主動提出為社區“三無老人”免費理發。她的丈夫白文華,三天兩頭到鄰居家免費幫忙維修水電,“我們剛好會這些,大家互幫互助是應該的。”

希望社區居民朱德華家庭負擔較重,卻主動為社區老人免費縫縫補補。在希望社區“相約15”便民服務日的牽線搭橋下,社區共建單位贛州銀行發放定點在朱朱裁縫店使用的代金券,由銀行補貼“請”大家縫補、修改衣服,既回饋朱阿姨的熱心,也幫助更多有需要的居民。

疫情期間,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怎么辦?虎溪社區整合鏈接大同中學心理輔導老師以及社會心理輔導機構陪孩子和家長說說話、解解憂。不太適應初中生活的女孩麗麗(化名)接受一個多月的心理輔導后,明亮的笑容重回臉上。“現在實踐的效果很好,我們將進一步形成常態化機制。”社區黨委書記陳棉花說。

現在,開元街道已建立60支“百事幫”隊伍,居民家中的大小事,都能在高效的“近鄰”網絡中得到有效解決。

【1群人】

凝聚多元力量共建共治共享

今年4月7日,一面寫有“盡職盡責心系百姓,共同興建和諧社會”的錦旗送到了深田社區,送錦旗的人是尚武路52號華僑老房子的房主委托人施女士。

被占用長達20多年無法收回的房屋,卻在4個月內物歸原主,當中的秘訣是什么?答案就在深田社區“萬家和”調解隊之中。

“我們是去年9月底接到求助的,這棟房屋的情況很復雜。”調解隊成員鄭達坪說,雖然法院曾有判決,但因為歷史遺留問題等諸多原因,居住在房屋內的社區居民林先生一家始終拒絕把房屋交還給產權人。

調解并非一帆風順。林先生避而不見,鄭達坪和伙伴就打電話、勤上門;林先生拒絕搬家,調解隊成員又講法律、講道理、講人情。

經過鍥而不舍的三方協商溝通,今年1月,林先生一家終于清空物品,將房屋歸還。這場曠日持久的房屋糾紛正式落幕。

老僑房物歸原主是開元街道搭建“萬家和”糾紛調解平臺,就地化解矛盾糾紛的一個生動樣本。著力破解合力不強問題,“萬家和”引領創建小區自治小組、商圈自治協會和社區微信工作群等基層治理平臺,發揮集體的力量讓問題解決在基層。

人心齊、泰山移。由小到大、由點到面的“近鄰”網絡的成功構建,使親密的鄰里關系跳出小區、社區,擴大延伸到全街道。在開元街道,多元共治、大家參與,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整體合力服務全市大局的案例比比皆是。

鋸木頭、抬樹干、撿樹枝、掃碎屑……“米克拉”臺風來襲,開元街道大黨委成員單位——市委統戰部、市僑聯、市外事辦、市委臺港澳辦等部門的黨員志愿者迅速集結,與后江社區網格員和區市政園林局工作人員一起潔凈家園。祥濱西路上,備受鼓舞的居民主動加入黨員志愿者隊伍,大家攜手還原街道高顏值,彰顯文明新高度。

積極響應“三個六”引才工作,引導促進本地高校畢業生留廈發展。7月9日,在“思明千名CSO服務進萬企活動——開元街道‘近鄰’專場”上,轄區10家企業的代表與大學生共聚一堂,推動企業崗位與人才的無縫對接。

尊重愛護環衛工人,設置在禾祥西路上的愛心飲水站凝聚了42家沿街商鋪的龐大愛心,成為開元街道積極踐行“愛心廈門”的超前實踐樣本。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