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中24小時“在線” 樁樁小事傳遞思明溫度
2020-08-12 07:24:24? ? 來源: 海西晨報 責任編輯: 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風雨中24小時“在線” 樁樁小事傳遞思明溫度 思明區各部門街道社區黨員干部全力以赴, 徹夜轉移各類人員、全面排查危險區域 海西晨報訊(記者 雷妤 通訊員 廈思萱) 8月11日清晨,今年第6號臺風“米克拉”在漳浦登陸,這是今年首個正面襲擊福建的臺風。 臺風來臨前夕,思明全區上下迅速行動,落實廈門市委市政府部署,全力以赴做好防御工作。 危險區域,全面排查!與臺風賽跑,思明區排查轄區222處防汛防臺風風險隱患點,針對重點防范區域,提前預置排澇設備和應急搶險隊伍。 人員轉移,不漏一人!海岸邊危險及低洼地帶、危房簡易工棚、易滑坡地帶、在建工地……截至昨日上午,思明區共轉移各類受威脅群眾7642人。 災害過后,眾志成城!思明區各部門街道24小時“在線”,書寫了一個個“思明速度”。黨員干部沖鋒在前,通過“凈走”方式,在抗擊臺風的同時,開展文明創建活動。 你們的安全,我們來守護。臺風來臨前后,思明人24小時都在做什么呢?一起去看看吧! 鼓浪嶼街道: 風雨中更顯“文明力量” 海西晨報訊(記者 林愛玲 通訊員 游鐘楠)“這塊吊頂有些地方脫落了,要重點排查一下會不會有危險……”仰著頭,指著吊頂,鼓浪嶼街道龍頭社區黨委書記王玉霞連聲叮囑網格員。 昨日一早,接到轄內海壇路一戶居民求助后,王玉霞帶著社區黨員應急小分隊頂著強風,第一時間趕到居民家中查看處理。在臺風來臨前,她堅持24小時在崗,不顧家中尚在哺乳期的小孩,沖鋒在防抗臺風一線。 8月10日下午4時,鼓浪嶼街道黨工委第一時間召開防御臺風工作部署會。當晚8時,全員到崗,街道機關、社區和各支部黨員應急小分隊進入“備戰狀態”。 因疏散人員較多,街道臨時按片區組織6支“黨員突擊隊”,在臺風登陸前,連夜與鼓浪嶼派出所社區民警對轄區c級危房挨家挨戶排查隱患,到群眾家中開展防臺宣傳,做好危險區域內人員的疏散安全轉移工作,共轉移620人,全力護衛琴島平安。 8月11日12時,風雨減弱后,鼓浪嶼街道迅速啟動街道大黨工委聯動機制,發動駐島大黨工委成員單位參與“凈走”,開展文明創建活動,管委會、鼓浪嶼好八連、鼓浪嶼干部療養院、廈門特勤勞療養中心、城管執法大隊等大黨工委成員紛紛響應,組織雙報到黨員按網格劃分參加環境衛生整治,清理倒伏樹木。截至昨晚8時,已處理44棵倒伏樹木,鼓浪嶼上主次干道全線暢通。 濱海街道: 苦口婆心勸說群眾轉移 海西晨報訊(記者 林愛玲 通訊員 陳安聰)“這位游客,您看馬上就要刮臺風了,沙灘很危險,咱們還是早點回去吧!”8月10日晚上8時許,濱海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謝益龍帶領綜合執法辦和綜合巡查隊對白城沙灘上的游客進行勸離。他們“逮”到一個說一個,僅用1個小時,便將白城沙灘數百人全部勸離。 11日凌晨1時許,本該是夜深人靜的時候,住在東宅坑水庫旁的老謝家中卻很熱鬧。這天晚上,濱海街道辦事處調研員劉倫春、街道綜治辦主任陳振民和曾厝垵社區委員黃培忠等人先后上門,就為了勸說老謝一家盡快轉移前往社區避險。 “老謝家在水庫旁,地勢低洼,臺風天里隱患很大,必須勸服他們轉移。”劉倫春說。最后,在三人的“輪番轟炸”下,老謝帶著家人前往社區避險。 在此次防抗臺風中,濱海街道班子成員第一時間帶隊下沉社區,通過“凈走”方式實地檢查文創村、“村改居”社區、環島路海岸線、露天農貿市場等人員轉移工作。由濱海街道牽頭,聯合派出所、社區、文創村綜合巡查隊等應急搶險力量140余人,針對轄內10處危房、近千家民宿、兩處低洼地帶等重點部位,開展隱患排查、人員轉移等工作,累計轉移與勸離近千人(含游客),累計發送防御臺風溫馨提示短信4萬余條。 開元街道: 眾人合力清理倒伏樹木 海西晨報訊(記者 林愛玲 通訊員 曾琴)“我睡會兒,已經快30個小時沒合眼了。”8月11日13時12分,經過一上午的奮戰,社區里搶險清障工作完成得差不多了,開元街道西邊社區黨委書記徐愛軍總算可以松口氣。趁著這個空隙,她想瞇個10分鐘。因為社區里危房不少,不再巡查一遍她實在不放心。 困、累、倦,通宵沒有合過眼,一心撲在防抗臺風一線的,不止徐愛軍。在臺風來襲的這一天一夜里,開元街道全體黨員干部都是這樣度過的。 “文塔菜市場有棵樹倒下來了!”11日9時許,文塔菜市場內,一棵樹在狂風中突然倒塌,掉下來的樹枝砸在了市場攤位的雨棚上,發出一聲巨響,把周邊攤販和前來買菜的市民都嚇了一跳。正在此巡查的開元街道辦事處調研員陳華勇,街道工作人員胡冬民、莊建偉及西邊社區網格員立刻圍了過來,擼起袖子與隨即趕到的思明區市政工作人員開展搶險工作。見此情景,市場管理處的工作人員以及周邊熱心居民也都自覺參與進來。大家搬的搬,抬的抬,齊心協力將倒伏的樹木清理干凈。 幾乎同時,在禾祥西路上,同樣的場景正在上演。路邊四棵樹倒下并壓到一輛路過的公交車。湖濱社區黨委書記劉俊智抓起雨披,叫上網格員趕到現場,和消防大隊、市政園林公司等工作人員一起開展搶險工作。倒下的樹木雖然十分粗重,但“人心齊,泰山移”。大家通力合作,成功將樹移到路邊,確保道路通暢。 筼筜街道: 24小時忙碌應對臺風 海西晨報訊(記者 楊陶然 通訊員 葉佳斌)8月10日晚,筼筜街道各社區辦公室燈火通明,大家都在24小時待命,做好一切準備迎接臺風“米克拉”的到來。 10日晚11時許,育秀社區黨委書記許朝梅還在馬不停蹄地工作。她組織了6名社區網格員對轄內建筑工地、低洼地帶等重點區域進行巡查,督促湖濱北路中鐵十八局的23名工人安全轉移。11日零時許,看到工地的門上鎖,工人們安全轉移,許朝梅才放心離開。 夜深了,仙閣社區黨委書記徐紹玲的手機響個不停。“我們接到通知,轄內有一名流浪漢無家可歸。”原來,年近60歲的趙成業是一名殘疾人,行動不便,近一兩年都在仙岳山公園人行道擺攤賣香,10日晚上11時30分左右,趙成業被人發現在人行道中間睡覺。徐紹玲擔心不已,與工作人員一起冒雨前往勸導。“一開始老趙不想走,我們反復勸說,并把他抱到摩托車上,安全送到社區安置點。” 11日早上,“米克拉”臺風登陸后,筼筜街道轄內的主次干道、居民小區均出現樹木倒伏情況,凱賓斯基酒店、文物大廈玻璃窗破裂,檳榔社區、湖濱一里等均發現電線掉落問題,軌道3號線湖光大廈前圍擋被大風吹散。雖說一片狼藉,但街道及時組織應急隊伍、應急管理服務公司,配合消防、綠化、軌道交通、物業公司等部門,排除險情,保障交通順暢。 梧村街道:巾幗身影活躍在風雨一線 晨報訊(記者 楊陶然 通訊員 蘇青青)狂風挾裹著暴雨,梧村街道干部群眾團結一心,打響了防抗臺風救災攻堅戰。 11日上午,廈禾路主干道上,濱中社區工作人員正徒手處理文灶公交站掉落的鐵皮。“很危險,砸到了行人可不得了!”不一會,公交站便恢復了原樣,工作人員這才騰出手喝口水。 金榜山社區書記白琤是個瘦弱的“女漢子”,從接到通知起,她便開始忙碌,通宵排查、徹夜未眠。臺風登陸后,她更是在一線清理倒伏的樹木,忙到中午12時多才有空吃早餐。 關鍵時刻,梧村街道干部群眾與風雨搶時間、與風雨拼速度,力爭將損失降到最低。8月10日晚,全區啟動一級響應后,梧村街道應急分隊及各社區全員上崗,街道領導班子成員深夜帶隊下社區入戶排查,共轉移人員438人。 臺風登陸后,街道領導班子帶隊“凈走”,實地巡查受影響嚴重的地區,盡快幫助大家恢復正常生活秩序。 廈港街道: 近鄰搶險隊表現搶眼 海西晨報訊(記者 劉宇瀚 通訊員 危婧璟)“危險尚未解除,請暫時住在酒店,咱們安全第一! ”8月11日上午,鴻山社區網格員張玩暉、林瑞云巡查轄內重點路段時發現,思明南路359號的避災人員偷偷返回住處,他們趕緊上前勸說。該戶人員最終聽從勸解,回到酒店。 在此次防抗臺風中,苦口婆心地勸離、不辭辛苦地排查,這樣的鏡頭很多,但是最特別的,卻是活躍在廈港轄內的由70余人組成的“近鄰搶險隊”。他們是由街道非公企業捷安集團的搶險隊、共建單位廈門房屋修建工程有限公司、思明區市政園林局、大黨工委成員單位藍天救援隊、廈港衛生服務中心等組成。從10日晚一直到昨日,這支隊伍和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共同奮戰,發揮自身特長搶險救災。截至記者11日20時發稿,廈港街道共轉移人員523人、應急搶險樹木27棵、清淤3處。 嘉蓮街道: 她放下晚餐就趕往社區 海西晨報訊(記者 吳宇豪 通訊員 鐘雅靜)10日晚7時,嘉蓮街道華福社區黨委書記呂雪玲從街道開完會回家,路上打包了晚餐。剛坐下吃了兩口,呂雪玲的電話響了:“書記,剛接到通知,上級要求我們提前做好準備,隨時上門轉移重點區域的群眾。”掛了電話后,呂雪玲放下還沒吃完的晚餐,直接趕回社區。 在一一落實了社區的各項防臺工作后,呂雪玲和社區工作者一同,趕往地勢較高的山坡,一家一戶地轉移群眾。 “有一戶居民,家中有個2個月大嬰兒,一直不愿意轉移,我們前后入戶了四次,終于把他們勸下來。”呂雪玲說,當把所有的群眾都安置好后,她又和工作人員一家一戶走了一遍,擔心漏掉一個。確保所有人都已經轉移安置后,呂雪玲才安心回到社區辦公室,這時已經是11日凌晨1點多。天一亮,她又和社區工作人員上路,排查社區受災情況,清理倒伏樹木。 蓮前街道: 熱騰騰的包子送到老人家里 海西晨報訊(記者 吳宇豪 通訊員 王艷婷)臺風過境,蓮前街道和社區的工作人員挺身而出,勇沖一線。 得知轄區內一棵大樹傾倒,蓮前街道嶺兜社區黨委、居委會成員第一時間到達現場。“樹太大了,我先把樹枝鋸斷”“那我來搬”“我找車子趕緊拉走”……鋸子快速工作,步履來回奔走,大家齊心協力,不到一個小時,受阻的道路暢通了。然而,大家來不及休息,又馬不停蹄奔向了下一個搶險前線。 在前埔社區,林再興和林興成是兩名孤寡老人,臺風來臨后,兩名老人的安危占據著社區黨委書記林美惠的心。在抗擊臺風的匆忙時刻,前埔社區助老員林雅婷擔心林再興獨身在家沒有人照料,特買了熱騰騰的包子給他送去。 據悉,蓮前街道、社區兩級共24支搶險隊伍300余人在崗待命,對轄內可能出現地質災害、洪澇隱患點等進行“地毯式”排查,快速排除險情。 鷺江街道: 24小時“在線”排險 海西晨報訊(記者 晉君 通訊員 劉嘉萍)臺風登陸前夜,鷺江街道辦事處內燈火通明。此次防抗臺風,街道干部下沉社區151人次,共安全轉移人口231戶613人。街道組織了4支搶險隊伍共49人,處理倒伏樹木82株,使用油鋸5臺。 大同社區居民沈奶奶是一位獨居老人,住在一棟危房中。老人年紀大了,腿腳也不方便。10日晚10時,大同社區第一時間通知營平政府專職消防隊,隊員周偉勝從又窄又小的樓梯上把老人從二樓背了下來。臺風過后,隊員洪曉亮又把老人背回了家。老人拉著隊員們的手,連聲道謝。 在雙蓮池社區,工作人員24小時“在線”值班,兵分多路深入到各小區進行“篩網式”排查,排除安全隱患。網格員通過短信、微信及在小區各出入口張貼安全告示等方式,給居民發送安全提醒。 據統計,在臺風來臨前夜,鷺江街道各社區黨委分別組織網格員連夜入戶走訪,開展危房排查,消除安全隱患,共排查轄內危房201戶,及時轉移危房困難群眾651人。 中華街道: 凌晨緊急轉移群眾 海西晨報訊(記者 晉君 通訊員 段贛生 張志鵬) 8月11日3時許,“米克拉”臺風來臨前,中華街道中山社區居委會主任王呂宏把最后一個住在危房的居民安全轉移到酒店,他懸著的一顆心才暫時放下。 一大早,還沒顧得上休息,王呂宏得知局口街23號的一塊十幾平方米的鐵皮被吹落到隔壁五樓屋頂后,又帶著社區工作人員來到現場開展緊急排危。 按照市、區的部署要求,中華街道的防抗臺風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昨日一大早,中華街道城管辦主任韓國良的電話就成了“熱線”,轄區內受災情況不斷匯報到他那,得知白鹿路被一棵倒伏的大樹攔住,他馬不停蹄趕往現場。 在此次抵抗臺風的過程中,中華街道和社區連夜組織轉移居民443人,基層干部參加一線工作有132人,出動10支應急搶險隊伍、共148人參加救災工作。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