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裕發花園小區:“近鄰”讓黨建更有溫度
2020-08-04 13:22:06? ? 來源: 東南網 責任編輯: 劉學佳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小區治理聯席會議。(江頭街道供圖) 東南網8月3日訊(本網記者 鄒玒 通訊員 楊慶山)晨光熹微,老人們開始晨練,小區的乒乓球桌,是他們展現活力的舞臺;架空層的兒童活動區里,孩子們則有自己的小小天地;喜歡唱歌的居民加入博弈合唱團,在小區活動室雷打不動的排練中,唱出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在廈門市湖里區江頭街道的裕發花園小區,這是居民們稀松平常的日常生活。“我們每個人在這里,都能找到自己的歸屬感”,居民老黃在這里居住多年,見證了小區在推行“近鄰”黨建下的變化發展。 裕發花園黨支部于2009年成立。在黨支部書記吳紅桔的帶動下,積極開展各項基層黨建工作,推行近鄰黨建,充分調動黨員參與小區治理、志愿服務的積極性,并通過與業委會、物業、小區志愿者、社區組織共謀共建,積極聽取小區居民建議,以問題為導向開展小區治理工作,激活小區的內生動力。 織密近鄰網 互聯共建聚人心 “有什么能為居民做的?”每月,小區黨支部召集業委會、物業、小區秘書、樓梯長和小區熱心居民等召開多方會議,實行大事共議、實事共辦、難事共商,完善小區治理聯席會議制度。 裕發花園小區于2002年交付使用,近年來,小區陸續出現了各種問題。就在這時,黨支部聯合業委會、物業挺身而出,多途徑、多舉措將居民緊緊團結在一起。 居民有問題,知道找誰反映,更知道誰能幫忙解決。在小區里,有400多平方米的架空層,小區黨支部牽頭,聯合業委會、物業,將這里改造成鄰里服務中心。 于是,這里就成了居民們的家。不僅開展黨員教育、鄰里健康、鄰里文化等活動,成立鄰里服務平臺,而且還是小區收集整理社情民意、民生需求、矛盾糾紛的重要途徑。據了解,中心自2018年8月成立以來,共開展主題活動8次,解決問題14個。 “之前,我們小區有部分運動器材破損老化了,有居民就擔心老人、孩子活動時容易發生意外。”吳紅桔說,黨支部了解到這件事后,立即與業委會、物業反映,在社區的支持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小區就換上了新的健身設施。此外,黨支部與業委會、物業對主路口綠化進行分塊改造,如今小區綠化面積有2.2萬平方米,綠化率高達41%,在居民看來,如今小區停車有序了。不僅如此,在“三方聯動”合作下,小區還重建了涼亭,“近鄰”多走動、多溝通有了載體。 同時,在社區黨委的牽頭組織下,小區積極開展“1+X”黨建聯建活動,小區黨支部聯結油畫協會黨支部、街道黨政辦黨支部等黨組織,不定期開展黨建活動,加強學習交流,同促共進,織就凝聚居民的“大鄰網”。 小區醫生為居民診療。(江頭街道供圖) 落實鄰里幫 融合共治貼民心 激活小區的內生動力是推行近鄰黨建的關鍵。經過探索與實踐,裕發花園小區創新踐行“三鄰黨建”工作法,構建黨建民生同心圓,打造黨建引領小區治理“升級版”。 今年疫情防控期間,小區鄰里服務隊的志愿者堅守崗位,影響帶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務的隊伍中。“00”后大學生鄧子琦就是其中之一,她主動請纓,加入防疫志愿者隊伍,弘揚抗疫正能量。 小區充分團結黨員、熱心居民,建起鄰里服務隊,即黨員先鋒隊和專業志愿服務隊,以結對幫扶、組團等方式,常態化開展服務活動。不僅如此,小區還以居民需求為導向,組建了合唱隊、舞蹈隊、晨練隊等,將有共同興趣愛好的聚在一起,形成團結向上的氛圍。 除了提供活動場所,在小區黨支部、業委會與物業三方的配合下,裕發花園更是組織了各式各樣的活動。 “一開始,我們只開展六一兒童節活動及中秋博餅活動,隨著居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我們也根據時間節點,為居民帶去不同的文化體驗。”吳紅桔說,春節市集、三月植樹節、暑期夏令營、露天電影放映會……一場接一場的活動、一次又一次的接觸,不僅豐富居民文化生活,也加強鄰里互動,加深鄰里信任。 此外,小區積極營造團結向上氛圍開展“鄰里贊”等活動,設立小區“好人榜”,不定期組織居民評選“黨員先鋒”“最美志愿者”“金牌調解員”等先進典型并在小區“好人榜”上公示。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